我的位置: 文化 > 文化观澜 > 文章详情
肖战发声:我不需要应援,需要“应援”的是谁?
分享至:
 (11)
 (3)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施晨露 2020-05-11 16:19
摘要:健康的文艺生态,的确需要“平等”,需要更多听众、观众、读者,而非单向的消费者。

5月10日深夜,明星肖战在个人微博上以“请你们再次听我说”开篇,向粉丝喊话,“希望所有人把学业、工作、生活,都放在追星前面。好好学习,认真工作。尽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遵守职业规范和行业底线。”这条微博结尾,明确写道“我不需要应援”。


肖战微博截图

何来“不需要应援”之说?肖战这条微博被认为是对近期网络曝出的幼儿园、小学教室里的“应援”视频的回应。这些视频中,孩子们喊出支持“某某哥哥”的口号,操刀拍摄视频者显然是他们在校园的教育者、监护者。有媒体直指:“莘莘学子不应成为追星应援的工具”。

肖战发声后,肖战工作室也转发微博称,“少年儿童的教育关乎祖国未来。无论身处任何行业任何岗位,都要遵守职业规范和行业底线”。


肖战工作室微博截图

从“偶像该不该管理粉丝”到“我不需要应援”,一周之内,偶像与粉丝的关系两度形成话题,皆因这位当下颇受争议的流量艺人而起。

5月6日晚,面对持续数月的“偶像失格”争议,肖战首度以接受采访的形式开腔,表达“不安”与“歉意”。被问及拥有这么多粉丝,如何看待“偶像应该管理好粉丝”时,肖战表示,不认同“管理”这个词,偶像与粉丝不是上下级的关系,无需“管理”,而是更平等的关系,只要身体力行地“引导”。“偶像应该管理粉丝吗”随即登上微博热搜,引发大范围讨论。





肖战接受“中新经纬”视频采访截图

从接受采访到直接发声,肖战这番“不需要应援”的表态,应该算是更为明确的“引导”。但争议并未到此烟消云散。批评者看出,这种表态是实用主义的,甚至粉丝是否听从这种“引导”也带有浓郁的实用主义色彩。比起“遵守职业规范和行业底线”,极端粉丝文化的“底线”思维,更多在于维护偶像“利益”——不给偶像“招黑”,不让“哥哥”为难。

近年来,饭圈畸形文化愈演愈烈,“粉丝”“偶像”仿佛脱离了正常社会生活的轨道,成为一般人难以理解的群体。“应援”为何物?不入饭圈同样不明就里。饭圈文化里,“应援”作为一个特定词汇,从日韩娱乐圈舶来,指的是粉丝之于偶像成体系的支持行为。从演唱会上的灯牌、荧光棒、统一服装到场外捐钱、捐物等各种形式的“应援”,以此体现偶像的高人气。说得更简单粗暴一些,所谓“应援”就是为偶像花钱花时间,以此证明偶像的商业能量,助其在娱乐圈“更上一层楼”。

比起看一部剧、听一首歌、看一场演唱会的正常文娱消费,托举起流量艺人的粉丝往往是“超常消费者”,其消费(应援)行为在经济、时间和情感三方面都表现出超常投入。享受“超常投入”所带来红利的“偶像”,作为流量载体的“偶像”,想要担负起“管理”粉丝的责任,自然是空中楼阁,就连“引导”都显出几分虚弱。

某种程度上,在互联网放大粉丝的自主权后,消费主义完成了对偶像由内而外的物化过程。这不,在肖战表态“不需要应援”之后,粉丝们的观点就显得格外有趣——“做数据不是为你,而是为了我能看到你(的脸)”

在“超常消费者”面前,偶像的一切都是“消费品”。1亿销量的唱片不是为了听的,偶像封面的杂志不是拿来看的,偶像代言的商品不是为了用的,销量和流量证明的是“我”的消费能力。你可以“不需要应援”,而是我“需要”。在粉丝以“应援”参与主导的造星过程中,“平等”成为虚幻的泡沫。无论是“偶像应该管理粉丝吗”,还是“我不需要应援”,背后触及的恰恰是偶像产业的矛盾所在。

健康的文艺生态,的确需要“平等”,需要更多听众、观众、读者,而非单向的消费者。

听众、观众、读者,应该是有鉴赏力的。理想的“平等”,是以作品为基础的势均力敌的交流。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苏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3)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