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深度 > 原点 > 文章详情
【武汉日记】坚守80天的隔离点终于撤了,但我准备好再去下一个
分享至:
 (13)
 (4)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殷梦昊 2020-04-23 17:47
摘要:只要他们还在隔离点,就说明这个事情没有结束。

相比备受关注的各大定点医院、方舱医院,遍布武汉各区的隔离点,才是疫情阻击战中的第一道战线。

2月2日起,武汉启动对“四类人员”的集中收治和隔离,迅速建立100多个隔离点。直到今天,这项工作仍在进行。

在社区医院工作11年的中医科医生毛昕,负责街道隔离点管理工作,从2月初到4月19号撤点,他在隔离点待了近80天,见证了隔离点从简陋到完善直至撤点的全过程。

毛昕所在的隔离点是区里第二批撤点的。撤点前,他们把剩余病人转送到其他隔离点。如今,武汉的隔离点已不多了,还有几家长期保留。

“撤点那天,说实话我的心情是比较复杂的。因为还有些老年人依然不能回去,我心里有点难受。毕竟只要他们还在隔离点,就说明这个事情没有结束。”他表示很愿意继续去其他隔离点,直到最后。

毛昕所负责隔离点撤点时,工作人员合影。受访者提供

讲述人:毛昕 34岁 武汉市武昌区中华路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街道隔离点医疗负责人

一个人管60名疑似人员

1月底,武昌区就建立区级隔离点了,当时医生基本都是从社区医院抽调。后来我们街道也开始建第一个隔离点,2月6号,我被派了过去。

印象很深的是当天有40多个疑似人员,只有我一个医生。人手实在太缺了,我的很多同事已经被派到区属隔离点,而我们医院还得维持发热门诊工作。

隔离点就我一个人,也没法排什么白班夜班,我就和他们一样住在隔离点,病人们有什么事就打电话给我,我24小时待命。

初期压力很大,不仅在于管这么多病人,关键是防护物资缺乏。一件防护服本来应该只能穿4小时,但我舍不得扔,一般早上穿完,中午用紫外线消毒,下午再穿,如果没有破损,第二天继续穿。

虽说隔离点不是医院,但这些患者都可能有传染性。事实上,第一批40个病人后来有20个都被确诊了。

说实话,头一个月我也很担心被感染,可能因为口罩戴得久了,老觉得上气不接下气,我想我年纪轻轻怎么会喘成这样,就跑到医院做了两次CT。后来对这个疾病有比较深的了解,也看到病人的各种情况,就没那么害怕了。

隔离点的工作说来也简单,主要就是监测病人每天的体温、血氧、血压,早晚各一次,然后把所有数据上报。我们不能开展治疗,但可以提供口服药物,比如阿比多尔还有些中药,目的就是尽量把病人体温、咳嗽等症状控制住。有人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我也会出去帮他们买药。

就这样一个人在隔离点管了2个星期,病人最多的时候达到60个人。好在病人都很自觉待在房间,但所有人的共同诉求就是去医院做检查、住院。

当时武汉医院“一床难求”,症状稍轻的病人只能留在隔离点等待,有些病人的确比较危险,血氧饱和度不达标,需要制氧机,但我们社区医院又没有,只能靠病人家属自己买。后面外来捐赠物资变多,这种情况才相对缓解。

最难忘的一次,是有天凌晨2点,一个病人说不舒服,我赶紧起来带他去医院。这是一个哮喘患者,医生当时给他用了哮喘的药,但他还是难受,我就跑去其他隔离点借了台制氧机,总算让他安心睡觉,那时候已经是4点了。

最花精力的事其实是陪病人聊天

后来,区指挥部终于派了一个医生跟一个志愿者过来帮忙,美年健康医疗队也派来1个医生4个护士。我们街道隔离点的人手一下变成了8个。

人手富裕了,但隔离点也多了。除了最早的疑似病人隔离点,街道后来又增加了两个密切接触人员隔离点。几个隔离人数加起来有200多人,都属于我们团队负责。

我自己总结了一套隔离点的工作流程,比如怎么跟医院和街道对接,交给援助的医生护士们,合作很顺畅。

最主要的问题依然是转诊和转院,那时候我们也只能说尽量寻找机会。有人发烧两三天,急需送医,街道会派车,我们一大早带病人去医院挂号,等把所有检查做晚,基本上就到了晚上。

当时整个转诊和协调机制还不够系统,我们无法提前知晓应该把病人送到哪家医院,只能一家家跑。送病人过程中,我们也遇到这家病人太多、改送另一家的情况,甚至折腾几家医院,最后还是没有医院能收,只能拉回隔离点。

病人家属情绪会比较大,我们很无力,只能耐心解释。直到大批外地医疗队来武汉支援、方舱医院逐渐建起来,转诊压力才真正缓解。

早期隔离点气氛是最压抑的。其实我们隔离点环境还不错,是一家规模比较大的酒店,一人一间房。不像我之前所在的快捷酒店,通风条件不好,有的四面都是墙壁。但无论如何,病人一个人闷在房间确实精神压力很大。

每次我去查房,很多人都愁眉苦脸对着我,有些人体温一旦接近37.3摄氏度或者血氧接近93%就特别紧张,说着说着就会哭出来。但我发现有些患者并不是真正的身体有反应,更多是心理因素引发的不适。所以隔离点工作人员的工作中,很大一部分是心理疏导工作。

我得不停安慰、陪他们聊天,等对方表现得相对轻松,才能放心离开。有人看我查完了房,会把我叫过去继续聊一会。

步入4月,武汉气温升高,毛昕每次脱下隔离服时都汗水直滴。受访者提供

已准备好迎接新任务

疑似病人最先变少,其次是密接人员。随着病人们陆续出院,我们的隔离点又转成康复驿站,接收出院患者。

福利院的老人是所有隔离点都会碰到的一个问题。这种病人我们这里累计40个左右,都是那种行动非常不便,有的生活不能自理或者老年痴呆,年纪都在80岁以上。

他们出院后来我们这里隔离14天,隔离结束却不能回福利院。因为武汉还有些复阳病人和无症状患者,福利院满足不了一人一间房的居住条件,为了防止再次感染,他们只能暂住在康复驿站。一些老人被接回了家,还有22个回不了家,就一直在这待着,不少人待了大概有一个月。

我所在的隔离点还不是最累的。有的隔离点没有后勤人员,送饭、倒垃圾,甚至铺床、打扫卫生,都需要隔离点工作人员自己做,非常辛苦。

我遇到的老人大部分比较配合,少数比较挑剔。隔离点毕竟不是医院,条件有限,我们也专门找了护工来照顾他们,也有比较偏激的老人吵着要回福利院,觉得这里不是家。上周,我们对福利院开始进行检查,接下来会把他们陆续送回去。

关于复阳的问题,我感觉没那么吓人,我这里所有的复阳病人情况都很好,复阳一周后再测两次核酸,基本上都会转阴。不少老年人核酸检测阴性,但CT显示还有炎症,其实如果不喘不咳,血氧饱和度93%以上,应该属于正在吸收恢复的状态,就没有太大问题。我碰到年纪最大的病人有97岁,后来也恢复了。

有个阿姨运气不好,出院后查核酸,第1次查阴性,第2次查阳性,14天之后再查,第1次又是阴性,第2次又是阳性,这样反反复复一个多月。最后我告诉她连续两次阴性的时候,她非常非常激动,说终于可以回家了,自己在外面已经待了三个月了。

这周二,我第一次测了核酸,阴性,我也终于能回家了!这段时间一直在隔离点,回家送过菜,却没能进家门,真的非常想念家人们。不过,我还有5位同事依然在隔离点,接下来我可能还会被派去支援他们。我已经做好准备。

栏目主编:宰飞 文字编辑:宰飞 编辑邮箱:zaifei@jfdaily.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4)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