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时评 > 文章详情
“战疫”关口剑指2025,上海这件事,深意何在?
分享至:
 (119)
 (6)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解放日报评论员 2020-04-08 06:31
摘要:在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的当下,这座城市更致力于一些管长远、管未来的深层布局。这是一座超大城市应有的取向,也是通往“一流治理”的必由之路。

到2025年,成为“全球公共卫生最安全城市之一”,这是上海给自己定下的五年目标。而与之相关的努力,此刻正需提速。

昨天是世界卫生日,国内疫情防控形势一方面持续向好,另一方面也面临风险和压力,具有不确定性。这样一个关口,上海召开规模空前的公共卫生建设大会,并出台《关于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若干意见》,某种意义上可视作对当前和未来的双重交代——持续两个多月的疫情防控所积累的经验、成果,需要得到充分的梳理和固化;而一座超大城市长时段的高水平治理,更需要着眼长远,做长效的、系统性的布局。

持续至今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对上海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场“大考”,首先考的就是城市公共卫生体系。这套体系,涵盖软件、硬件、技术、人才等多个方面,亦从“卫生”延伸到更广的公共治理领域。

两个多月来,疫情防控的形势不断变化,“考题”也在不断变化,到目前为止的答卷无疑是能够令人信服的,更产生了不少原创性的方案和做法。但同时,上海在一些领域也不乏短板;有些方面相比全球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尚有不小的差距;如果做一些更趋近极端状况的沙盘推演,一旦遭遇更严重的危机挑战,体系中的短板可能得到更大程度的暴露。

城市是一个生命体,而某种意义上,公共卫生体系就像一套免疫系统,承担风险预警、危机应对等多重功能。《若干意见》中,“平战结合”一词出现了多次。好的公卫体系,在日常状态下应当稳定高效运转,充当“健康城市”的监测者、守护者;而在出现突发应急事件和重大疫情的“战时”,则能够迅速调动兵力、排兵布阵、或防御或出击,力求决战决胜。

而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平战结合”首先考验的又是平时的底子。换言之,日常的体系建设和技术准备越充分,到了“战时”的表现,更能做到游刃有余。

毋庸讳言,目前上海的整套公卫体系还不够完善,目前医防结合的紧密性、融合度还有待增强;基础还不够坚实,基层社区、农村的防控能力还相对薄弱,发热“哨点”密度尚待提升;专业化人才还不够充足,领军人物还不够多,公共卫生、流行病学调查等一线力量仍相对有限;高端医疗装备还有欠缺,数字化治理也仍有不少堵点。

这些短板,都在此次疫情防控中有所暴露,都需要着眼长远、整体谋划、全面提升。而《若干意见》的加紧出台,并推出“5个体系、5个机制、5个能力、5个保障”的架构,正是对“扬长补短”作出的具体布局。

这是上海在“大考”中的又一份重要答卷。它也表明,在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的当下,除了解决眼前的具体问题,这座城市更致力于一些管长远、管未来的深层布局。这是一座超大城市应有的取向,也是通往“一流治理”的必由之路。

城市公共卫生体系健全与否,关乎每一个人的安全与健康,关乎整座城市的稳定与秩序。这是民生要务,是城市治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块面,更是具有政治性、战略性的议题。

上海的人口密度、高流动性和作为开放枢纽门户的定位,决定了这座城市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应该有超乎一般城市的系统性和预见性,需要更为精细的预警与防控触角,也需要更为超前的技术和机制。

唯其系统,才能将风险尽早“兜”住,把安全之网做细压实;唯其预见,才能对未来有更好的判断和筹备,并引领风气之先。

而一旦真正加快补短板、强弱项、增能力,进而给出制度性的持久解决方案,疫情这场危机,就在相当程度上成了一次重要的契机。城市的软实力和竞争力,往往在这里有具象体现。这也是我们对公共卫生体系不遗余力的重要原因。

栏目主编:朱珉迕 文字编辑:朱珉迕 题图来源:海沙尔 摄 编辑邮箱:shzhengqing@126.com
本文刊于4月8日《解放日报》,原题为《做强超大城市的“免疫系统”》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6)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