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艺清单 > 文章详情
作品拍出了天价,被称为中国的“莫兰迪”的他生前却穷困潦倒
分享至:
 (11)
 (9)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李君娜 2020-03-26 14:52
摘要:大起大落的艺术人生

由于恢复开馆,宝龙美术馆的“再见·相思——常玉版画展”也恢复了开放。距离它原定的3月29日闭展时间只剩下了短短几天。即便因为疫情,被“浪费”了很多时间,但这并不影响这个展览的精彩。


常玉

本次展览展出的常玉作品为台北历史博物馆推出的限量珍藏版画,包含其扛鼎之作:《四裸女》、《菊》等知名作品,这也是完整的馆藏版画作品首次在内地公开亮相。“再见·相思——常玉版画展”精选四十幅常玉精彩画作,均以最新高科技的数位微喷技术将常玉画作经典重现,这不但让常玉传奇的一生永久传递于世,也让其艺术可以跨越博物馆之外,让更多人感受画作中常玉的奔放色彩与炽热生命。


常玉 《菊》135.2 x 69.8cm


他被称为中国的“莫兰迪”

2019年10月5日,香港苏富比2019年秋拍“现代艺术晚间拍卖”现场,常玉晚年巨作《曲腿裸女》以1.98亿港元成交,创造常玉个人拍卖的新纪录。

一个多月后,2019年佳士得亚洲区拍卖估价最高的常玉巨作《五裸女》以1.9亿港元在香港起拍,最终以2.66亿港元落槌,加佣金以3.039亿港元成交。

据Artprice拍卖数据显示,常玉的作品因其稀缺性在近十年内持续增长,成为艺术市场的抢手明星。长逝五十余载,如今的常玉已被冠上“最贵大腿”、“中国的莫迪里阿尼”、“世界级绘画大家”等称号,成为收藏界的宠儿。但这样的荣光亦不过是寂寞身后事。作为中国现代主义艺术的先锋,常玉在艺术史上有着不可取代的位置,一生境遇却令人唏嘘不已。

常玉,本名常有书,1901年出生于四川一个富裕的家庭,父亲是当地有名的画师,大哥经营当时四川最大的丝织厂。少年时期的常玉就初露艺术才华,而后跟随世称“晚清第一词人”的四川名书法家赵熙习字学画。常玉1917年入上海美术学校就读。1918年,常玉在东京美术学校学习西画。1921年,常玉与林风眠、吴大羽、徐悲鸿等现代艺术先驱同赴巴黎,写下旅法华人艺术家的序章。其旅法四十余载,与林风眠同期,和徐悲鸿、徐志摩都是旧识。才华横溢,倜傥随性。但后者们一个个成为中国画坛和文坛的代表,他生前却生活潦倒。

最初,也算是意气风发。在当时的“巴黎画派”中,中国的常玉和日本的藤田嗣治在众多东方艺术家中是比较崭露头角、受到瞩目的,许多著名的画商都对常玉的作品感兴趣。

按照西方著名批评家苏菲·克拉波引用瓦那东的评价,这些来自东方的外国艺术家,“他们贡献的超过巴黎给予的。……而作为‘巴黎画派’成员的常玉,我们并不能清楚界定到底是‘巴黎画派’滋养着常玉还是常玉影响了‘巴黎画派’。”这样的评价对于常玉来说可谓是赞誉极高的。

但因其大哥的去世和家族企业的破产,常玉失去了资助变得孤悬海外,后半生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当时,常玉穷困到连烧菜的油都买不起,更毋庸谈有钱来买油画材料了,因此他晚年的许多作品都是用油漆在纤维板上完成的,这也导致了这些画作无法良好地保存至今。

据其莫逆之交艺术家庞熏琴回忆道:“有一次,一个出版商请常玉为一本陶渊明诗集法文译本搞四幅铜版插图,他接受了,可是拖了好久没有搞,后来出版商了解他没有钱买材料,于是给他送去铜版,可是他没有工具,又拖了好久,后来实在需要钱,他想出了一个办法,用一把旧修脚刀,把插图搞出来,据说很精彩。”由此可见常玉当时的境遇究竟有多糟糕。

尤其到上世纪50、60年代,因“不靠谱”、“放鸽子”的个性而与画商绝缘的常玉只能到法国华侨的中国家具厂描绘漆器屏风糊口。和传统工业日积月累的接触,这也使得常玉50年代后的画作偏用粗黑的线条勾勒,而盆花的颜色前所未有的艳丽,或许常玉是借此掩饰内心难言的寂寞。


常玉《曲腿裸女》画作背后



法文版《陶潜诗选》封面及常玉所制作三幅铜版画插画,勒马盖出版社,巴黎,1930年,(非本次展览作品)

中西合璧,自成一派

常玉的作品以盆花、动物、裸女等题材为主,画风受中国传统水墨画及马蒂斯野兽派影响,不按世俗,中西合璧自成一派,充满意境别具一格。

从绘画技法及表现上来看,初看常玉作品一气呵成,单线勾勒的女性画像放弃了透视法,平面化构图的静物画作线条简单、稚朴,确受野兽派影响不小。同时,常玉在简化色彩与线条,淡化其女性模特面部表情,着重表现女性躯体纯粹之美这方面也与同样钟情于女性人体刻画的莫迪里阿尼相似。

从常玉的绘画风格来看,他始终没有改变个人的创作理念。常玉的早期绘画作品多重于裸体创作,表现形式有油画,有水彩,有水墨,也有炭笔,总体以白色和粉色为主调,绘画笔调洒脱,行笔畅逸。

常玉的风景动物作品,创意和意境也很特别:画中多表现苍茫大地、古道绵绵或黄沙漫道、渺无人烟的苍凉情境。画中在无边的空旷辽远的苍穹中,只有那小小如沧海一粟孤单的动物,动物有时急行、有时缓步,或深思、或徘徊。


常玉,《孤独的象》,1966,油画纤维板(非本次展览作品)

在去世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他的艺术都鲜有人知,他孤独地在黑暗、狭小的屋中,将灵魂献给了画笔。那幅名为《孤独的象》的画作,是常玉1966年夏天的绝笔之作,几天时间他画了一只在一望无垠的沙漠中奔驰的很小的黑象。当时,常玉用手指点着小象,微笑着说:“这就是我”。

很多年后,人们发现在常玉的画作《曲腿裸女》背后,有一句他自己的感悟:“如果在当其时不遭穷困,勤于作画,不致等到今日始成,则早到成熟期矣,万叹。特此作记,时在一九六五 四月。”

从他所写的文字中,我们不难看出常玉对于自己这四十年来所走过的路程,颇有种时不我予的伤感和无奈。他对艺术的感悟,终究在他走到时间的末端时才慢慢有了心得与方向;只是他不知道的是,上天给予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常玉是在1966年于自己的寓所溘然长逝的,被人发现的时候,他的胸口横放了一本书,房间里都是瓦斯气味。那时的他身无分文、足踝受伤行动不便。

常玉离世后的十年,他的画作如他本人一般被“埋没”在黑暗中未见光彩。直至1977年,一位在巴黎古格诺路开设画廊的法国画商希耶戴,他深信常玉是一位被埋没的伟大艺术家,便在画廊的开幕式中将其作品隆重亮相,“礼赞常玉”成为巴黎首个常玉作品的回顾展。在这种语境下,方始常玉的作品重见天日,直至现今的名声大噪。

从“意气风发”到“穷困潦倒”,转而又成为了“人生赢家”。或许,只有当你走进展厅,才能深刻感受这位令人惋惜的艺术家带来的绝美作品。

图片编辑:朱瓅
题图说明:常玉《北京马戏》73.8 x 117.9cm
图片来源:馆方提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9)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