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国内 > 北京来信 > 文章详情
国际问题专家从纽约飞北京,直接体验抗“疫”下的两地状况
分享至:
 (22)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樊江洪 2020-03-21 21:51
摘要: 在美国呆了两个多月的苏浩教授感觉到,美国政府口头上宣示的紧急状态与实际的管理,似乎并没有完全让人感觉到是衔接的。

       著名国际问题专家、外交学院教授苏浩19日在北京说,他3月17日从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乘上直飞首都国际机场的航班,18日凌晨4点多到北京,对这趟处在抗击疫情下的行程“有了一个直接的体验”。

       苏浩是19日参加全球化智库(CCG)组织的《中美“战疫”合作与全球经济影响》线上研讨会时谈这次体验的。他今年1月初到美国弗吉尼亚州做访问学者,本应2月中旬回国,但由于中国国内疫情爆发,美国断绝了所有和中国的航班,导致国航的航班大幅减少,他原定的回国航班取消了,不得不改签到3月17日的航班。苏浩18日抵京后,经过一番检疫筛查,顺利回到家里,已经开始了14天的居家隔离观察。

       17日,为了避免去机场路上出现不可预知的情况,苏浩租车从住地开了5个多小时到达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路过纽约市区时,他看到人们基本上没有戴口罩。到机场已是晚上,他在机场看到,人不是很多,有国航和东航的航班,华人乘客都做了很好的自我防护,都戴着口罩,有的还戴上护目镜,甚至穿上了防护罩衣。但是,机场的美国工作人员几乎不戴口罩,进行安检的美方人员都没有戴口罩。“我问他们为什么不戴口罩?他们好像耸耸肩也不愿意给我更多的回答,就觉得好像没有太大的问题。”

       苏浩表示,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虽然美国联邦政府在3月13日强力表示已进入紧急状态,要求各个单位都要认真做好防范疫情的准备,但事实上好像美国人表现得并不这么认真对待,氛围看上去并非很严峻,机场的管理还是比较松懈。

       从纽约到北京,这趟满座的飞机飞行了13个小时多,顺利飞抵北京。苏浩介绍,乘客看上去都是华人,没有一个西方面孔,有的乘客显然是一家人,甚至还有婴儿,所有乘客全程都戴着口罩,大家井然有序。到了首都国际机场后,状况与美国纽约机场完全不同,一线管理人员都穿戴着防护服,行为非常严谨认真。出口便是第一道关口,工作人员对每一位乘客测量体温,指导乘客填写表格。然后送到新国展的专门集散点,在那里进行去外地和北京各区的有序分流。苏浩被区工作人员接到后,用大巴直接送到了家门口,等候在那里的街道工作人员立即对他做了问询、量了体温、填了登记表,安排好做居家隔离。令他非常感动的是,登记时他们就问苏浩家里有没有吃的,得知没有,立即到超市把一周的食品买齐送到了家门口。

      “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出,咱们的政府和工作人员非常关怀我们这些境外回来的人员,让我感到放心,不会感觉有任何危险和恐慌。所以,我现在居家隔离应该说是非常愉快的。”苏浩表示,他到北京后感受到非常完备的防范设施和严谨的工作安排,整个流程无缝衔接,人的安置做的很好。“看看,眼下中美两国机场管理上是明显地有一种差别的。”

       苏浩1月初刚到美国时,美国疫情还没有体现出来。现在,全美已经进入紧急状态,政府机构开始加速应对疫情。他访问交流的大学已经停止上课,改上网课。很多美国人到超市和Costco购买了很多生活必需物品,口罩已经脱销,一些消毒用品经常断货。但是,已在美国呆了两个多月的苏浩感觉到,美国政府口头上宣示的紧急状态与实际的管理,似乎并没有完全让人感觉到是衔接的。

       谈及中美关系和共同应对疫情的讨论话题,苏浩认为,一段时间以来,美国对中国表现出一定强硬的姿态,遏制也好对抗也罢,这种惯性现在还在继续。但是,由于美国的疫情正在加剧,自身应对能力显得不足,美国感觉到了需要和中国交流,甚至需要得到中国的一些帮助,比如得到中国的口罩、试剂等等,所以美方一些人员的口吻开始发生一些变化。下一步,无论是抗击疫情还是经贸关系,中美之间可能需要认真思考怎样处理好双边关系,应该相互尊重,相互理解。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朱瓅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