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化观澜 > 文章详情
“我或许很渺小,也绝不逃”,武汉前线护士和林俊杰连线一秒泪崩,你我为什么跟着泪流
分享至:
 (36)
 (6)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施晨露 2020-03-09 18:46
摘要:偶像是什么?

3月8日播出的湖南卫视节目《嘿!你在干嘛呢》,在湖北抗疫一线工作的护士秦岚在连线里看到自己的偶像、歌手林俊杰,一秒泪崩的画面看哭屏幕前很多人。

秦岚的防护服背后写着:我或许很渺小,也绝不逃。这是林俊杰2017年发行的歌曲《伟大的渺小》里一句歌词。节目中,她说,自己每天上下班路上和睡觉前一定会听林俊杰的歌。当林俊杰问候她“辛苦”时,秦岚的回答是:“不辛苦,不辛苦。这是我的本职工作,就是把自己岗位的事情做好。”

“和林俊杰连线的一瞬间就泪崩的护士,真的是我本人了。背后防护服写歌词也是超级戳泪点!”“一句简简单单的歌词,偶像的鼓励力量,真的很戳人。”“有一个正能量的偶像是件很了不起的事,他会发光,并且照亮你。”节目播出后,话题迅速上了热搜。

这不是疫情期间,粉丝属性的一线工作者与偶像之间第一次“双箭头”互动。无论是胡歌转发“胡歌老婆”,还是张信哲准备签名CD,彭于晏送上隔空拥抱,偶像的支持不仅让一些身在前线的医务工作者增添了力量,也让承担偶像责任的明星们更加体会到,应该如何发挥自己的影响力。对于“围观”网友来说,不失为一幅幅正能量画面。“饭随爱豆”(粉丝跟随偶像),不该是贬义词。“或许渺小的我”,只要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整个社会也会在互相成就中越来越好。

“粉丝行为,偶像买单”。近年来,饭圈畸形文化愈演愈烈,“粉丝”“偶像”这两个词汇仿佛脱离了正常社会生活的轨道,成为一般人难以理解的群体。研究偶像崇拜心理的学者岳晓东在其著作《我是你的粉丝:透视青少年偶像崇拜》中曾分析“偶像”一词的由来。在古代典籍中,“偶像”亦称为偶人,有土偶和木偶之分,又写作木禺。《说文》:“偶,桐人也。”《字汇》:“偶,又俑也,像也。木像曰木偶,土像为土偶。”在现代词典中,“偶像”被通释为“泥塑或木刻的人像以供人膜拜”,引申为崇拜之对象。偶像自古有之,对偶像的崇拜也因偶像的存在可以追溯到古代。因此,偶像不仅仅是现代商业社会和娱乐产业的产物。

其实,无论是偶像还是粉丝,都有自己的社会属性。偶像,可以是以文艺才能见长的歌手、演员。在现代娱乐业造星机制中,很多人还会被颜值、性格等因素吸引,成为某个明星的粉丝。偶像也可以是科学家、企业家,各行各业的领头人物,都有可能对某个普通人产生影响。至于能当偶像的人,除了在该领域有出色才能,多半还要有些个人魅力。如今的娱乐圈,一些所谓偶像才能有限、内里空空,受粉丝追逐的乃是制造出的“个人魅力”,也就是所谓人设。除了偶像身份,别无其他社会属性,成为消费品也是偶像流水线的必然。

至于粉丝,如果只为“粉丝”这个属性活着,“做数据”“控评”“疯狂追星”,成为常人眼中的“怪胎”也不为奇。近来网络上还有一个词叫“饭籍”,与人交流,先要亮出“饭籍”,即是何人粉丝,实在教人哑然。比起亮明“饭籍”,管理好自己的社会身份,成为在本职岗位发光发热,能为偶像增光添彩的人,比起“控评”和“数据”本身,应该是更重要的粉丝修行。

为偶像学会拍照、剪片子、组织团队,增加了技能,或因偶像的喜好与推荐,看到和了解更广阔的世界,这些都是成为粉丝的正面影响。让这种正面影响输出到生活,直接能看到的或许是不少粉丝组织热心公益且颇为高效,更多看不见的是内心有支撑的向上力量。正如在疫情之中,“暴露”了粉丝属性的医护工作者,谁说偶像于他们,他们于偶像,不是互相托举的力量?

“念书的人要努力念书,工作的人要努力工作。不要觉得脏,不要觉得困扰,而不去最困难的地方。希望你们走过更多的地方,影响更多的人,变成更好的老师、更好的商人、更好的政治人物……代替我们,继续前行吧。”我的偶像这样说过。比起粉丝,我更愿意是听众、观众、读者,更平等的关系。

图片编辑:邵竞
图片来源:节目视频截图、微博截图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6)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