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时评 > 文章详情
战疫观 | 劝返就一定要“剑拔弩张”?上海告诉你,错了
分享至:
 (53)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吴越 2020-02-19 09:53
摘要:“讲人情”,体现的是城市的人文关怀,也是城市管理的智慧。

连日来,除了各入沪道口对“无固定居所、无明确工作人员”进行劝返外,沪郊各村镇也根据规定对入户人员进行排摸、登记和劝返。

我的一位亲戚就有一次亲历:本以为现场会是“剑拔弩张”的气氛,其实不然。村干部、社区民警、防疫志愿者一字排开,依照各自的职责和特长服务被劝返者。有什么不理解的方面,马上解释清楚;有任何困难的地方,立刻出谋划策。说通捋顺后,被劝返者也十分理解,当即背上行囊、踏上返途。临了大家在村口挥手告别,村里还特意补充了一句:“等疫情过去,上海欢迎你,我们村也依然欢迎你!”

这般顺畅的沟通让人感到欣慰,也引发了人们一些地方“硬核”防疫做法的反思。要让人员无序进出变为有序管理,非得要用挖路、堵路的方式来“切断联系”吗?对劝返失败、随意走动的人员,非得采取集中学习,抄写防疫通知甚至擅自“拘留”的方式来教育吗?不见得。

实际的劝返工作是繁复的,相比“硬碰硬”,“讲人情”的软处理有时可能更有效果。

这里说的“讲人情”不是违反规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是指尊重每一个被劝返者,向他们表达一份善意,并且站在对方的角度为他们提供所需的信息。

沪郊劝返工作的顺利开展,恰恰说明了劝返不是一记简单的“关门”动作,而是需要大量一线人员付出时间与精力,用耐心和细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持续过程。这样的“讲人情”,体现的是城市的人文关怀,也是城市管理的智慧。

也正因为此,劝返工作才不会成为让执行者“伤神”、让被执行者“伤心”的负担,城市也能一如既往地吸引人、汇聚人、团结人,迸发出持久的生命力。

栏目主编:朱珉迕 文字编辑:朱珉迕 图片编辑:朱瓅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