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上书房 > 文章详情
开卷有益 | 历史上,人类是如何战胜疫病的
分享至:
 (5)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王一 2020-02-01 12:40
摘要:通过这份书单,或许你能从人类与疫病的故事中,获得安慰和勇气。

抗击疫病的历史,就是人类的进步史。

致命的病毒离我们越来越近,了解它们才能减少恐慌;理性地对待瘟疫,才能战胜瘟疫。

在此,上书房为您推荐十本了解疫病史的经典著作。通过这份书单,或许你能从人类与疫病的故事中,获得安慰和勇气。


1、《逼近的瘟疫》

[美]劳里·加勒特 著

杨岐鸣 杨宁 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在这本像惊悚小说一般让人紧张的纪实作品中,作者以令人信服的口吻告诉人们:人类在与瘟疫的战争中打了败仗。

反观此书初版的几十年间,艾滋病已从非洲和美国暴发,逐步蔓延到全世界;一度被消灭的疟疾又在热带地区死灰复燃,杀伤力超过以住;具有抗药性的结病菌土重来,以惊人的速度感染新的人群;禽流感连续多年在世界各地此伏彼起,不断传来死人的消息……

事实说明,作者并不是在危言耸听。

假如你热爱生活,珍惜健康,你应该读一读这本书。

2、《瘟疫与人》

[美] 威廉·麦克尼尔 著

余新忠 毕会成 译

中信出版集团

疫病是人类历史的基本参数和决定因素之一。一代历史学家威廉·麦克尼尔从疫病史的角度,以编年的手法,从史前时代写至上世纪前半叶,详实探讨传染病如何肆虐欧洲、亚洲、非洲等文明发源地,而这些疾病又如何塑造不同的文明。他率先将历史学与病理学结合,重新解释人类的行为;他将传染病置于历史的重心,给它应有之地位;他以流畅的笔调、敏锐的推理和高超的技艺,娓娓道出传染病在人类历史变迁和文明发展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3、《大流感:最致命瘟疫的史诗》

[美] 约翰·M·巴里 著

钟扬 赵佳媛 刘念 译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大流感指的是1918—1919年横扫世界那次流感的大流行,估计全球死亡人数约5000万至1亿。

本书作者依据大量的历史资料和数据,重绘1918年的惨状,为我们再现了这场致命瘟疫发生、发展及其肆虐全球的过程。作者多线索展开论述,纵横交错地记述了有史以来极具毁灭性的流感故事,以及20世纪科学与医学发展的历史。

它不仅讲述了1918年发生的事件,同时也是一部有关科学、政治和文化的传奇。

4、《黑死病:大灾难、大死亡与大萧条(1348—1349)》

[英]弗朗西斯·艾丹·加斯凯 著

郑中求 译

华文出版社

本书详实记录了1348至1349年的黑死病在欧洲起源、传播和扩展的过程,对黑死病在英格兰传播过程的叙述特别详尽。作者以黑死病为主题,参阅大量资料,尤其是选用了英格兰的主教登记簿、庄园档案等原始资料,阐述了黑死病给英格兰带来的影响。 

5、《死亡地图:伦敦瘟疫如何重塑今天的城市和世界》

[美]史蒂芬·约翰逊 著

熊亭玉 译

电子工业出版社

这是一个关于瘟疫的故事,一个关于瘟疫如何创造了我们今天生存的城市、世界的故事。在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伦敦,每隔个四五年,伦敦就要爆发一次霍乱,每次爆发都要夺走上万条生命,进而波及到整个英国。

一位名为约翰·斯诺的医生,做了一系列的研究,证明霍乱存在于水中。在无人相信的情况下,一位牧师亨利·白石帮他绘制地图,将取水饮用的人们与未取水饮用的人们绘在同一张图上,将每个街区的死亡人数标在上面,越远离水泵,死亡人数越少。约翰·斯诺与亨利·白石拯救了伦敦城,那是英国最后一次发生霍乱。人们开始修建下水道,构建城市公共设施,保证水源的清洁,避免与污物处理源进行接触。这张死亡地图创造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让所有后人得益。

6、《疫苗的史诗: 从天花之猖到疫苗之殇》

[法] 让-弗朗索瓦·萨吕佐 著

宋碧珺 译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艾滋病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肆虐了四分之一个世纪后,当地居民的平均寿命下降了整整20岁。直到目前为止,人类还没有研制出艾滋病的相关疫苗。

疫苗的研制与改进是一部人类的史诗,也是科学与工业的传奇。人类一步步攻克了狂犬病、脊髓灰质炎、乙肝、黄热病等的疫苗。作者娓娓道来的笔法不仅引人入胜,还回答了关于疫苗制造、疫苗成分与艾滋病疫苗研制等相关问题。

7、《宋代瘟疫的流行与防治》

韩毅 著

商务印书馆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瘟疫频发的时期,也是国家政府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救疗并取得显著成效的时期。本书通过研究宋代瘟疫的流行情况,探讨了宋代不同社会阶级对疫病的认识、态度及采取的防治措施,系统而深入地论述了宋代瘟疫的流行和防治问题。

8、《鼠疫与近代中国:卫生的制度化和社会变迁》

[日] 饭岛涉 著

朴彦 余新忠 姜滨 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本书是东亚地区较早自觉以医疗社会文化史的理念和方法探究中国疾病史的开创性研究。通过广泛利用方志、海关报告、地方档案和报刊等资料,系统地梳理了晚清民国时期发生在中国的鼠疫以及霍乱等重要传染病,对近代中国引入和实施卫生行政的过程进行了颇为全面的分析,并在近代中国社会文化转型的脉络中,探究了卫生制度化对于中国近代化的历史意义。

9、《高危地带》

[美] 理查德·普莱斯顿 著

吴飞 高红梅 译

重庆出版社

美国著名科普作家理查德·普莱斯顿写的纪实小说,详细记述了1989年美国弗尼吉亚州雷斯顿城猴舍中暴发的雷斯顿埃博拉病毒疫情的过程,惊心动魄。

丛林中的致命病毒,携带高危传染源的人体炸弹、冒死阻截病毒侵袭的科学家……不禁让人思考,下一种致命病毒会是什么?下一场灾难又将何时来临?

10、《病毒来袭:如何应对下一场流行病的暴发》

[美] 内森·沃尔夫 著

沈捷 译

浙江人民出版社

从非洲丛林的黑猩猩,到婆罗洲雨林的猎人追踪,作者将自己研究的亲身体验写成文字,带领读者一起踏上科学探索之旅。途中充满生物学奥秘,又常常险象环生,不仅逐层揭开医学史上最致命的病毒之一艾滋病毒的起源面纱,而且从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的角度探索了病毒在人类进化中所扮演的角色。

疾病社会史研究为我们揭开了医学史的另一个面目:疾病以超乎想像的方式影响了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病原微生物以难以置信的方式干预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作者在本书最后乐观地展望,有朝一日可以宣布流行病末日的到来。但是,鉴于人类与病毒的共存关系,只要有人类存在,病毒末日就永远不会来临。如同地球自然风暴永远存在,病毒风暴也将永远存在。但是,随着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对传染病的防控投入不断增加,防治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进步,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人类应对病毒风暴的前景是乐观的。

栏目主编:顾学文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