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朝花时文 > 文章详情
花溪有巴金纪念馆,还有……
分享至:
 (6)
 (3)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顾定海 2019-11-29 09:31
摘要:巴金与萧珊旅行结婚来到贵阳花溪,住进了“花溪小憩”。

1959年11月,陈毅元帅和夫人张茜视察花溪,深为花溪的自然美景和人文历史吸引,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花溪杂咏》七首。其中杂咏之一四句为:“真山真水到处是,花溪布局更天然。十里河滩明如镜,几步花圃几农田。”

花溪即贵州花溪公园,位于贵阳市南郊15公里花溪区内,占地1000余亩。花溪四山夹一水、一水带四山,四山即麟山、蛇山、龟山和凤山,麟、蛇据北岸,龟、凤峙南岸。一水则为花溪河。花溪公园融真山真水、田园景色、民族风情为一体,是贵州的著名风景区,被誉为高原明珠。

我们游览的那天,天空有点微雨,山色葱茏湿润,河水透明静碧。从正门进入,走不多远就见一幢名为“憩园”的老式两层小楼。“憩园”一楼现辟为“巴金纪念馆”,一旁有文字说明:憩园始建于1941年,时称“花溪小憩”又名“东舍”。后因我国著名文学家巴金先生与萧珊女士在此举行婚礼,创作了著名中篇小说《憩园》,而更名为“憩园”。

1944年5月8日,巴金与萧珊旅行结婚来到贵阳花溪,住进了“花溪小憩”。他们“没有举行任何仪式,也不曾办过一桌酒席”。傍晚,巴金与萧珊从公园踏着落霞,走到花溪镇上,“在镇上的小饭馆里要了一份清炖鸡和两样小菜,在暗淡的灯光下从容地挟菜、碰杯,吃完晚饭,散着步回到住所”。“花溪小憩”里,他们“在一盏清油灯的微弱灯光下谈着过去的事情和未来的日子”,“谈着谈着,感到宁静和幸福。四周没有一声人语,但是,溪水流得很急,整夜都是水声”。

巴金和萧珊在花溪小憩住了三天,又到贵阳住了两天。之后,萧珊去了重庆,巴金便留在贵阳写作。在离开贵阳之前,巴金又特意专程到花溪住了几天,寻觅萧珊的足迹,感受萧珊留下的气息,并在这里完成了他熟思已久的中篇小说《憩园》。花溪之于巴金,是刻骨铭心的。

花溪公园还有一个纪念地,就是公园西南处的戴安澜将军墓。1942年5月26日,戴安澜将军殉国,时年38岁。7月27日,将军灵柩抵达贵阳,当时他的妻子儿女都住在花溪。经贵阳市各界人士商议,认为花溪山青水秀,又方便寓居花溪的戴将军家属每年清明祭扫,将灵柩暂厝于花溪公园清晖楼,花溪各界设灵堂公祭。1947年,戴将军灵柩迁回故乡安徽,将军家属依花溪人民之愿,以将军生前穿戴过的一双皮鞋和一项军帽,在原葬处兴建衣冠墓,并立碑志记,以示追缅。2002年,花溪区人民政府将其扩建成园林式建筑,作为贵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如今葫芦坡上的戴将军衣冠墓庄严肃穆,松柏成林,戴将军半身石刻塑像下,是周思来总理的题词“黄埔之英,民族之雄”。塑像下方的青石板上,常年鲜花不断。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来此观瞻,总要向这位民族英雄献上一份深深的敬意。

距憩园六七十米处,有一座造型优美细细长长的石板桥,横跨在花溪河上,取名“放鸽桥”。桥名来自1960年5月,周恩来总理率中国政府代表团访问缅甸、印度、尼泊尔、越南等东南亚国家,途中停留花溪。总理就下榻于花溪公园的西舍,并在此桥上放飞和平鸽,以表达对世界和平的美好愿望。从此,人们就把这桥称为“放鸽桥”。西舍的房子如今还在,院内有周总理和夫人邓颖超的双人塑像,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里还曾接待过朱德、董必武、陈毅等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花溪公园有个南湖,河岸一旁人们用青石板做了一个观赏性很强的诗碑廊,把历代歌咏花溪的好诗都集中于此。诗碑廊开篇第一首,便是朱德元帅写花溪的作品:“春风送暖百花开,流水悠悠曲折回。公社公园新建好,长征战士赋归来。”全诗淳厚质朴,琅琅上口,描写了花溪美景、歌颂了花溪变化后,笔锋一转,画龙点睛般吟出“长征战士赋归来”,赋予了诗作厚重的历史感。这是一位长征老战士,对贵阳花溪的无限感慨啊!1935年4月8日至9日,长征途中的中央红军主力进入贵阳附近,就在花溪公园一带,红军有过一个佯攻贵阳的战略举措。

花溪,一个以山水为美的风光胜地,在中国近现代数十年过往中,留下了太多让人反复回味的记忆。在一个微雨朦胧的日子,穿行于她的青山绿水间,这有多美!

(本文编辑朱蕊)

栏目主编:黄玮 文字编辑:朱蕊 图片编辑:朱瓅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题图说明:2005年10月23日,贵阳市花溪公园东舍憩园,巴金和萧珊当年住过的“新房”。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3)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