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政情 > 上海一周 > 文章详情
【韩正一周】情怀与责任
分享至:
 (16)
 (13)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朱珉迕 2016-05-25 07:00
摘要:沿着武康路,这场被舆论称为颇有“情怀”的调研,真正意义并不在展示个人情怀。

结束了10天的东南亚出访,并先后会见了广州市、广西壮族自治区两个访沪代表团后,韩正重走了一遍他童年成长的武康路。

 

5月19日上午,韩正前往徐汇区,调研城市历史建筑、历史风貌保护工作。持续半天的调研中,他一路沿着湖南路街道辖区内的武康路、湖南路、高邮路、五原路等,察看沿途历史建筑和名人故居保护情况。

 

在五原路上的张乐平故居,韩正见到了张乐平幼子张慰军;而在原徐家汇大修道院修缮而成的“汇展示厅”,他察看了多幅历史街区新旧对比图。

 

据报道,韩正在调研途中,还不时当起义务讲解员,向同行工作人员介绍他童年住过的建筑街道,和他熟悉的街区历史。

 

但这场被舆论称为颇有“情怀”的调研,真正意义并不在展示个人情怀。

 

韩正与张乐平幼子张慰军在张乐平故居前合影留念。陈正宝 摄

 

情结

 

韩正对历史建筑、历史风貌保护问题的兴趣由来已久。早在担任卢湾区区长和上海市分管城建的副市长时,他就展现出对这一领域问题的特别关注。后来成为历史街区保护开发经典案例的新天地与田子坊,均曾得到其鼎力支持。

 

2010年,时任上海市市长的韩正接待来沪参访的台北市长郝龙斌,专程带其参观正在完成风貌修缮的外滩源。

 

当时的一个细节曾令媒体印象深刻。韩正在外滩源一处草坪上亲自担纲讲解,他指着修复中的哈密大楼告诉郝龙斌,对待历史建筑的修复一定要精益求精,“这一排楼的外立面已经修复,正在进行内装修,我们要求工作人员千万别赶时间”。

 

出任市委书记后,2012年12月、2014年7月,韩正两次调研徐汇区,均强调要严格按照规划保护好上海的城市文脉;其对静安、黄浦等中心城区的调研,亦多次提及历史建筑保护问题。

 

不过,以市委书记身份针对老建筑保护进行一次专门调研,仍属少见之举。

 

些许巧合的是,就在调研次日,上海规土部门发布“城市更新四大行动计划”,其中包括以历史风貌保护和传承为核心的“魅力风貌计划”。

 

据这一计划,上海将以“多元丰富性、拓展抢救性、适用提升性、协调精致化、深度人文化”为目标,梳理、抢救一批具有地方传统特色的里弄街区、公共建筑、产业遗存和风貌道路。

 

该计划还特别强调,城市更新过程将“赋予历史街区新的活力和功能,提升城市文化价值和内涵品质,守住上海乡愁,凸显城市精神”,以此“提升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建设一座更富魅力的人文之城”。

 

这些表述,同韩正在调研中的传递的思想不谋而合。

 

韩正在徐汇区调研城市历史建筑、历史风貌保护工作。陈正宝 摄

 

 

底线

 

韩正强调,历史建筑、历史风貌是城市历史的延续、文化的积淀,做好历史建筑、历史风貌保护工作,是上海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的一项重要工作。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思想认识和工作理念,依法依规、科学规划、严格保护,把这项工作纳入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全过程,长期坚持、一以贯之。

 

他用了颇为罕见的重话:“上海发展到现在的阶段,必须下决心采取最严格的措施,去保护好延续好这座城市的文脉和记忆”;从对历史、对城市负责的角度,“我们采取任何严格措施都不为过”

 

诸如“最严格的措施”这样的措辞,过去极少用于老建筑保护这类领域。人们耳熟能详的是不久前其对交通违法行为整治提出的“最严措施”,以及早先针对食品安全提出的“五个最严”。

 

无论是交通,还是食品安全,均属于城市运行中的基础性和底线性问题。而过去,历史建筑与风貌保护问题,并不被习惯以“底线”视之。

 

但显然,如今的语境已有巨大变化。

 

一年多前在静安区调研科创中心建设和社会治理创新问题时,韩正也曾借机就历史建筑保护有过阐发。他当时表示,城市建设与发展、更新与改造,必须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故此,要尽全力去保护我们这座城市的老建筑、挖掘城市文脉、留住城市记忆。

 

此番,他又表示,“本着对历史负责、对城市负责的态度,千方百计尽最大努力做好这项工作,这是我们这一代城市管理者的重大责任。”

 

“我们这一代城市管理者的重大责任”,同样是一句耳熟能详的话。就在不久前,韩正在调研重大工程时指出,“我们这一代城市建设者和管理者,经历着上海重大工程建设前所未有的黄金时代,我们没有理由懈怠”。

 

显而易见,当相关问题被置于历史语境下,保护历史建筑和历史风貌,已不只是简单的文化问题,更非单纯的建筑学问题。毋宁说,这是上海面临的一项历史性责任。

 

而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开过之后,上海在这一方面如何作为,同样被赋予“排头兵、先行者”的期待。

 

韩正察看徐汇区历史建筑与历史风貌保护情况。陈正宝 摄

 

 

理念

 

就具体问题而言,谈论历史建筑与历史风貌保护,亦与上海自身的城市发展理念息息相关。

 

“城市不是简单的建筑物堆积,风貌才能体现城市的底蕴,所以我们不是只保护一幢幢建筑,而是要成街区地保护其风貌。”韩正说。这符合他一贯倡导的“人本”理念:保护工作既要符合历史建筑的原有功能,又要充分融入社会生活,“通过一栋栋、一片片的保护,充分发挥历史建筑和历史街区的公共功能、公共空间作用,使它们焕发新的青春。”

 

这样的思路,早在10多年前就已明确。据原卢湾区区长张载养回忆,1999年,韩正曾就思南路地区保护开发对其表示,这一区域改造好之后,“绝不能成为‘大门紧闭、旁人莫入’的私宅豪宅,应该成为让公众能够共享共赏的公共区域。

 

在此番调研的徐汇区,业已明确的“三减三增”——减少建筑容量、人口总量、过度商业,增加公共空间、绿化面积、文化功能——亦体现了这样的思路,并获得高层首肯。

 

有趣的是,针对风貌区保护的“三减三增”思路,同上海下一步控制建筑用地、控制人口规模、优化公共空间等整体发展思路,亦有相互映照之处。

 

另一方面,韩正强调的“最严的措施”,还指向上海普遍追寻的法治环境。

 

此前,包括“外滩历史建筑被刷墙”等历史风貌造破坏的新闻,令公众震惊。而其折射出的历史建筑保护领域法律手段相对孱弱,恰代表了上海亟待补齐的一块短板。

 

韩正此番坦言,对历史建筑和历史风貌保护,要依法依规加以保护,无法立法、有法完善。“现有法规还不够严密严格、操作性还不够强,必须加快修订完善”。

 

这与近期开展的交通大整治有异曲同工之妙。韩正特别强调:“上海有条件有基础在这方面走在全国最前列。”

 

而同时,与许多领域一样,对历史建筑和历史风貌保护问题的期冀,亦落在各级官员身上。

 

“全市各级领导干部要有正确的思想认识和工作理念,严格全面地做好历史建筑、历史风貌保护工作”,这是韩正此番提出的明确要求。

 

这并不是他第一次就此问题为官员们“上课”。许多人记得,去年在静安区,韩正曾说过一段耐人寻味的话:

 

“我们保护老建筑,当前在经济上、精力上可能会付出很多,但是我们的下一代会得到更多、我们这座城市会得到更多,历史会证明这一点。”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题图摄影:陈正宝  编辑邮箱:shzhengqing@126.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3)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