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思想汇 > 文章详情
70年辉煌历程,中国共产党为何能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关键就在“四个力”
分享至:
 (5)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郭庆松 2019-09-23 06:31
摘要:70年岁月沧桑,70年历程辉煌,70年党心铸就,70年民心所向。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岁月沧桑,70年历程辉煌,70年党心铸就,70年民心所向。日前中央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作为主题教育重要内容,不断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和行动自觉。

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历史,是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真诚相处、守望相助、命运相依并积极为世界作贡献,确保一个社会主义大国昂首屹立在世界东方的70年,也是我们党不断增强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始终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成为坚强领导核心的70年。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不仅体现在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接续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中,也体现在我们党带领人民成功应对和抵御的一系列重大风险、各种困难、各类挑战和诸多考验中。

党的政治领导力具有统领作用

在现代社会的政党政治格局中,政治领导力是一个关涉政党建设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概念。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力,主要体现为党在共和国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领域、不同环节全面把控方向性、原则性、根本性问题的能力以及由此所表现出来的政治定力、政治导向和政治引领作用。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可以确保党所领导的国家建设能够遵循客观规律的要求并沿着正确的方向阔步前行,也可以确保党在国家发展发生重大曲折和严重错误时发挥扭转乾坤的作用并使得国家从危难中重新奋起。从这个角度来说,党的政治领导力具有统领作用。

新中国的成立,开启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新纪元。70年的辉煌历程,尤其是关键时期的关键决策,都是我们党的政治领导力发挥统领作用的结果。无论是向社会主义的初步过渡,还是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无论是在错误徘徊中进行和实现伟大的历史转折,还是在痛定思痛后掀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篇章,党在政治方向、基本原则、根本问题上都起到了力挽狂澜、一锤定音的效果。

1953年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特别是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和颁布以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和实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体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正式确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其他各方面制度也逐步建立起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实行了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拨乱反正,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和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从此,我国进入历史发展的新时期,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因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

2012年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尤其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推进改革的新时代,促进了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新局面,因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是划时代的,其所推动的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抓实,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前所未有。所有这些,都是党的政治领导力发挥统领作用的必然结果。

放眼世界,我们面对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立足国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只有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才能在把握国内外形势基本特征和演变趋势的基础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加强战略谋划和综合运筹,始终保持我们党领导现代国家建设的既有的战略定力和政治定力。

党的思想引领力具有基础地位

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作为党的创新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是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的思想基础和行动纲领,从这个意义上看,党的思想引领力具有基础地位。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党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并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统一思想、指导实践、抵御一切错误思潮干扰的理论成果,也是党的思想引领力指导共和国发展进步的思想理论形态。

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中国人民不仅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而且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邓小平理论是在党和国家面临何去何从的重大历史关头,党在鲜明回答和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时代课题中所形成的理论成果,因而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重要历史关口,党在鲜明回答和解决“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时代课题中所形成的理论成果,因而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科学发展观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在深刻认识和回答“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时代课题中所形成的理论成果,因而成功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的时代课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所彰显出来的党的思想引领力的直接成就就是“中国人民必然强起来!”

展望未来,中国人民在“强起来”的征程中,不仅要始终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而且还要不断丰富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以确保在党的思想引领力的引领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艘巨轮驶向更加辽阔的浩瀚海域。

党的群众组织力激发强大动力

党的群众组织力是党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推动发展的能力。如马克思所言,“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和立场,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必然选择和成功经验。在共和国70年发展历史中,贯彻群众路线,不断增强党的群众组织力,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取得事业成功的重要经验,也是中国共产党完成历史使命的重要手段。

70年来,我们的每个进步、每个突破,都离不开在党的组织下群众智慧的发挥、群众实践的创新、群众力量的彰显。1949年新中国步入社会主义过渡阶段,无论是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而斗争,抑或是建立国营经济和新的经济秩序,还是全社会的民主改革运动,新生的人民政权都是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攻下一个又一个堡垒,啃下一个又一个硬骨头,取得一次又一次新胜利。1956年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阶段,期间也有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和曲折,但对于群众路线的强调还是一贯的,党的群众组织力不断得到释放。尤其是党的八大报告,把贯彻执行群众路线作为执政党必须着力解决的历史任务,并且郑重提出了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路线这一重要观点。1978年进入历史新时期之后,党更是善于将党的正确主张和国家意志变为群众自觉行动,发挥群众的聪明才智,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从小岗村农民按下的红手印到中央以会议决议和文件的形式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肯定和推广,从人民群众对于经济改革的酝酿、探索、试验和实践到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等都是如此。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党的建设新要求的提出并贯彻落实,党的群众组织力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党不仅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推动发展,而且在政策举措形成阶段就注意吸收人民群众的智慧。比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所作出的历史性决定,不仅专门听取了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而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集中反映了群众呼声、群众诉求、群众期盼,凝聚了全党全社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共识和行动智慧。

人民群众的力量是无限的,人民群众的智慧是不可估量的,不断增强党的群众组织力,在“润物无声”中积淀组织力,在“一呼百应”中形成组织力,才能进一步将人民群众的力量和智慧转化为推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强大动力和精神财富。

党的社会号召力具有目标导向功能

党的社会号召力,是党的社会影响能力、动员能力、引导能力和凝聚能力的集中体现,也是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的集中表征和目标指向,从这层意义上说,党的社会号召力具有目标导向功能。党的群众组织力重在组织群众推动发展,党的社会号召力重在凝聚社会形成合力,后者是更为宏观、更为宽泛、更为整合的概念。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在经历长期战乱、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基础上搞建设,没有强大的党的社会号召力并在全社会形成合力,不可能在如此之短的时间内构建一个现代化国家体系,从而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制度基础、物质基础和社会基础。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先后经历了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农村改革、以搞好国营大中小企业为主要特征的城市改革乃至以全面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全方位改革等。其中,党的社会号召力发挥作用一如既往。

我们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是就改革的艰巨程度以及改革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方面所起的巨大作用以及由其所引发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变革的深度和广度来说的,改革本质上还是一种现代国家治理体制的重构过程。关于这一点,党的十八大之后表现得更为突出。

作为凝聚社会形成合力的党的社会号召力,在实现党的十九大所谋划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不仅不会退场,而且还会意义更为重大,因为我们要“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就不能没有全社会汇聚起来的势不可挡的磅礴力量。迈上新征程,续写新辉煌,面对现实矛盾与各种挑战,我们党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增强社会号召力。

作者为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副校长、教授,上海市领导科学学会会长


转载请注明来源“上观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栏目邮箱:shhgcsxh@163.com

栏目主编:王珍 文字编辑:王珍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朱瓅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