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品牌 > 一起来 > 文章详情
【上海故事】陈惠美:父亲的账本
分享至:
 (0)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陈惠美 2019-05-27 08:00
摘要:我是陈惠美,我在上海,我是上海。

 

大家好!我叫陈惠美,今年70岁,与新中国同岁。

今天我能够站在这个舞台,是因为我的父亲陈清扬。

 

我父亲1924年出生于杭州,很小的时候随父亲来到上海,曾经就读于上海财经大学。参加工作后,分别在天津海运局、上海海运局、上海船厂工作,长期做财务工作。退休后,他创办了江南会计师事务所,一直工作到80岁。他是解放初第一批国家商务部批准的中国注册会计师,第一批注册会计师全国只有100名。

 

 


 

70年的账本是一扇通过过去的窗口

 

父亲从1947年到2017年整整记了70年的账,这些账本也承载和见证了建国70年的历史变迁和家庭情怀,里边涉及的货币就有4种:法币、金圆券、第一套人民币及现在的人民币。每当我翻开账本,就像打开了一扇通往过去的窗口:

 

1949年,上海解放前一个月,我在炮声中诞生。当時的货币是金圆券,那个时候上海经历了恶性通货膨胀,从账本上就能反映出来:我的住院费10万,急诊挂号费8万,奶瓶2个40万,橡皮三角尿布80万,最贵的是母亲的住院费1450万,在月子里还有盘尼西林180万,出诊费200万等等。从那个时候起,父亲账本的数字就开始伴随我的人生,起伏变化。

 

我有5个兄弟姊妹,父母对我们的未来有着美好的期望,给我们名字的最后一个字是“良善美丽”。小妹妹出生晚,父亲给她取名是朵,意思为花朵。

 

我2岁那年,妹妹已经出生,父母把我送到母亲的小姐妹茅阿姨家寄养。茅阿姨待我比亲生的还要好,但是我心里却一直有个结,觉得父母是因为不喜欢我而把我送走的。长大后我才知道,当初送我到茅阿姨家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茅没有正式工作,还有一个年幼的孩子,靠帮人缝衣过日子。父母一心想要帮助她,但是茅阿姨不愿意接受资助。我父母就想了一个办法,把我寄养到茅阿姨家里,每月通过付我的生活费人民币25元的方法补贴茅阿姨的家用。在解放初期这不是一个小数,几乎占了我父亲工资的四分之一,这个资助整整延续了八年。

 

当我十岁的时候,也就是建国十周年的1959年,我回到了父母家里。记得那年国庆游行的时候,父亲担任上海海运局铜管乐队的指挥,在前面开路,我看到父亲穿一身白制服,带着军帽,挥舞着指挥棒,真是帅呆了!父亲遗传给我们文娱天赋,也注重挖掘培养我们的潜力,把我送到杨浦区少年宫,我考上了合唱队和舞蹈队。哥哥考入了口琴队。账本同样记载着我和哥哥去杨浦区少年宫的车费和服装道具费,少年时代这4年是我最开心的岁月,这段经历后来对我人生影响很大。

 

1969年,建国20周年,也就是我刚满20岁的那一年,上山下乡开始了。3月11日,哥哥先去了江西插队; 10月,当时我也接到了去甘肃插队的安排。在我犹豫的时候,哥哥的一番话打动了我。哥哥专门从江西赶回上海,他对我说,“人的价值不一定要在上海才能体现,一定要到社会上才能体现。哪怕是开头走的很难,但是只要你走出去,只要坚定,就一定会突破。”我想了一夜,最后决定服从分配。短短几天,父亲强忍着不舍和悲痛,日日夜夜为我奔忙为我购物,亲力亲为帮我打包行李三大件。事隔50年,当我看到账本上密密麻麻,一大张纸,记载着69年10月的购物明细,小到0.04的别针,针头线脑,大的有棉毯7.30,棉毛衫裤2.9、2.89、闹钟16.85、虫咬水0.38、还有餐具、食品、日用品、应有尽有,数不胜数,竟然有140项,一共205.28.第二年5月,我16岁的弟弟也奔赴黑龙江军垦农场。父母在14个月里送走了3个子女上山下乡,他们把响应国家的号召看作是热爱党热爱国家的表现。我们三个人在外地,他们把省吃俭用下来的每一分钱都化在我们身上,而自己经常吃咸菜萝卜干,连一张草纸也要撕两瓣用。点过的火柴棍都不扔掉,要第二次利用。但是我们在外面只要有同事朋友返城,都会给我们带去许多食品用品,翻开71年3月账本,记着我们3个人寄邮包和托人带的香肠、花生辣酱,零食蜜饯等20多项,共65.95。

 

在甘肃待了20年与家里来往的书信,以及我从幼儿园开始的学生手册,成绩单,父亲全部帮我收集保管着,还用塑料袋包好,不让受潮,晚年時分别还给了我们,这些人生的足迹是父亲用心和良好的习惯才得以重现!可怜天下父母心!已经不是能用语言来表达的。舔犊情深,父爱如山!

 

父亲的执着和对账本的交待

 

父亲记了70年的账,难免也遭到了家里的反对,他太执着,每天都要把账本弄的一分不差,这毕竟是个日用账对吧?油盐酱醋这些小事情要那么认真,所以我母亲一直和他吵架,就说:你烦不烦呀为这个几分钱,你叫我回忆我想不起来了,这个用到哪里去了,那你就当我是买零食吃掉了行不行?

 

我父亲说不行,你非要给我想起来,你好好回忆。母亲知道父亲如果帐不平,他是不吃饭不睡觉,他就是那样执着,那样这样一丝不苟,妈妈拗不过他,也只能苦苦回忆。后来有好几次我曾经问过我父亲,为什么你要那么认真,只是个豆腐账,你记大事也就罢了,为什么要坚持这么多年,弄的家里面鸡犬不宁,为几分钱争吵,我们也觉得不值,你就不要记了。

 

我父亲语重心长的跟我说,这个记账。它就是一个历史,是不能篡改的,不能有丝毫差错。它是可以翻阅的,它是可以传代的,所以必须要一分不差。这是我父亲跟我说的。另外父亲说,记账也就是人生,因为人生的每一个时间都和数字相伴的。人生走过来70年,也就是数字跟着你变化着走过70年——这些话现在回想起来,觉得非常有道理!很多我的人生经历都已经遗忘,但是看到账本上的数字,那些记忆就都被唤醒了。

 

终于有一天,我父亲真的是记不动了,2016年他92岁,身体状况已经很差了,写的字歪歪扭扭,没有人看得懂,而且眼睛也看不清,走路又不方便,我父亲决定把这个账本移交给我,所以在2016年的11月,父亲给我做了一个交接。这也是我第一次认真看我父亲的帐,我也是做财务出身,但还是惊叹于父亲记账的认真和严谨:有明细账,有分类账,有汇总表,从1947年一直到现在,每年都有汇总,有章有节,堪称完美!

 

在我父亲弥留之际,他对我们说,“我有一个心愿,希望我记下的这些账本有朝一日能对国家和社会有所贡献,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真心希望它们被博物馆或档案馆收藏,希望这些材料成为研究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参考资料。他说如果是这样,我这个70年的帐记了也就值了。”

 

经过这一年多的努力,我们最终把账本捐给了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他们如获至宝,认为这个账本有非常重要的历史价值,承诺在那里能够保管收藏200年左右!父亲的夙愿已经实现了。父亲虽然逝去,但在我们心中还是那棵参天大树,叶虽落,根还在。我们5个子女一定继承你的优秀品质,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这就是我父亲陈清扬,一个普通市民记了70年账的故事。这个故事也贯穿我的人生70年,点点滴滴,每一个数字都是生活的缩影。

 

我是陈惠美,我在上海,我是上海。

栏目主编:孔同 文字编辑:廖诗琪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