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天下 > 早读 > 文章详情
一周网事@关于上海的三件事
分享至:
 (6)
 (14)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小夜猫 2016-04-18 06:00
摘要:天气渐暖,花期渐退,魔都的生活继续。回望一周,三件事情关于上海发展、关乎市民的生活。

天气渐暖,花期渐退,魔都的生活继续。回望一周,三件事情关于上海发展、关乎市民的生活。交通方面,“限行令”4月15日推出后上海的交通生态圈出现了微妙变化;改革方面,国务院印发《上海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方案》,这既是上海正在全力推进的,又可以说是中央对上海工作在肯定基础上的进一步要求;教育方面,上海高招一本二本合并,高考焦点或从高校“大门”转向专业“小门”。

 

三个1000公里

 

面对上海交通拥堵的现状,治标无疑是当务之急。这一周,上海交通大整治继续进行,开始聚焦个别问题突出的交通不文明行为,例如乱鸣号、闯红灯等。

 

政策方面,市公安局接连推出新政,打出临牌限入外环线、城市快速路限行时间延长等“组合拳”,对改善交通压力取得一定效果。“限行令”执行首日,限行前后交通呈现“两张面孔”。一面是晚高峰出现罕见通畅,另一面是高架出现“限行前拥堵”。


(4月11日是工作日,前往福州路108号网点购买“沪牌”标书的队伍依旧排到了四川中路汉口路附近。室外队伍长度约150米。 马松 摄)

 

在管住存量的同时,上海又稍许调整了增量。上周五,市交通委发布消息今年私车额度增加3万辆,此次拍卖增加2500张。

 

30%的增幅给愈加激烈的“沪牌之争”降了些热度,最终结果是,虽然竞拍人数增至25万人,中标率却有所回升。这对稳定沪牌竞拍显然是利大于弊。

 

限行、拍牌只是交通治堵的一部分,更多的市民或者说这个城市的利益相关者需要公共交通。上海的管理者显然已经注意到这一点,在治标的同时,也在不断优化公共交通这个“本”。

(图为西藏南路彩色公交专用道。据悉,目前上海“十二五”期间300公里公交专用道设施建设已经基本完成,其中彩色路面提示系统以及公交信号灯优先系统,也即将展开试点。 新华社发)

 

据悉,在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40)中,上海将建立由区域城际铁路、轨道快线、城市轨道、中低运量轨道等构成的轨道交通系统。

 

在未来,各类轨道交通系统将极大方便市民出行,形成多样化的交通结构,有主动脉,也有毛细血管。

 

具体的规划是三个“1000公里”,即1000公里市郊铁路(包括国家大铁路)、1000公里城市轨道交通、1000公里中运量公交系统(包括有轨电车、BRT等)。

 

其中,中运量公交系统的情况开始慢慢浮出水面,比如正在规划的延安路BRT项目,预计时速能达到19公里;而奉贤规划了南桥新城至东方体育中心间的BRT项目。

 

两项国家战略

 

翻开最近解放日报的版面,“创新”一词的出镜率很高。很快,“创新改革试验方案”文件印发的消息公布,加上正在进行的自贸区试验,上海已经承担了两项国家战略。

 

根据《方案》设定的分阶段目标:到2020年,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基本框架体系。到2030年,着力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

 

具体的“干货”都在这张图中。


(制图:金涛)

 

有心的读者可以发现,最近市委书记韩正在调研、座谈等活动中不止一次提到自贸区和科创中心建设,还特别用两个半天的时间调研科创中心的推进落实情况。

 

4月13日,区县、大口党委书记二季度工作会议上,韩正书记指出“自贸区和科创中心建设是国家战略”,要求自贸区“坚持制度创新”,要求科创中心建设“全面发力、加大推进力度”,市委已专门成立推进科创中心建设领导小组,下设2+X专项推进小组。

 

4月11日和14日下午,韩正书记有先后前往市发改委、张江高科技园区调研。调研期间,他主持了两个座谈会,指出科创中心建设既是一项国家战略,也是上海加快动力转换、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


(上海光源夜景。 资料照片)

 

韩正指出,上海加快建设科创中心必须立足全局、站高一步,始终围绕国家利益、服务国家战略,紧紧抓住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重大机遇。

 

今年以来,上海按照中央要求,紧紧围绕市委“1+9”重点工作,聚焦补短板,抓落实抓推进,一季度开局良好。

 

对于党中央国务院的既定方针和部署,作为排头兵、先行者,上海有勇气、有锐气、也有朝气继续带头,为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作出上海的更大贡献。

 

一本二本合并

 

上周末,市教委公布了今年的高招办法,具体政策有三大变化。

 

一是合并一本二本招生批次。每名考生可填报10所本科院校的60个专业志愿,按照高考总分和高考志愿,分学校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和录取。这样的改变或许是在为2017年全面实施高考改革后的录取工作做提前的准备。

 

相对于强调“重点大学”的身份,此次高招更加注重“专业”选拔。让学生选择一个更加适合自己发展的专业,这是高招新政可能带来的效果。

 

有高中校长表示,未来将引导考生更加关注自己的志趣专长和进入高校后所学专业的匹配度,根本改变考生录取的学校和专业是“学非所长”和“学非所趣”的不对称现象。

 

二是增加综合评价录取改革试点范围。上海试点高校扩大到9所(包括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东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和上海大学)。



(2015年6月27日,参加上海交通大学综合评价录取改革试点的考生正在进行面试抽签。梅秋武 摄)

 

具体方案看,复旦交大此前形成的“631模式”基本被各校采用,而招生人数占到在沪招生计划数的20%左右。

 

从“千分考”到现在的综合评价录取,自主招生试点在实践中逐渐成形,更关键的还是在试点过程中总结出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三是首次设置“自主招生控制分数线”。取消一本、二本后,参照“一本线”招录也无从谈起,因而需要这样一个衔接性措施。

 

这条分数线成为了上海高招新政后自主招生的一个“门槛”上。换句话说,要获得自主招生的“入场券”,除了获得“试点”入围资格,高考成绩也必须达到“自主招生控制分数线”。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4)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