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城事 > 海上医聊 > 文章详情
胃癌手术前后,我们这样熬过127天(上)
分享至:
 (2)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Alice 2018-11-30 07:30
摘要:从今年5月1日,我陪母亲住进医院,再到出院,我们一家人经历了127天的“战役”终于结束了……

11 月4日,我终于踏上了从苏州飞往美国波士顿的航班。

 

从今年5月1日,我陪母亲住进苏州科技城肿瘤中心,到9日4日出院,我们一家人经历了127天的“战役”终于结束了。真的很感谢医生护士们,是他们陪我们经历了这一切,让我们没有放弃。

 

我母亲得的是恶性胃肿瘤,做了胃全切,手术后遇到了传说中的瘘。由于瘘口迟迟不能完全愈合,术后引流管随身了124天,胃管插了125天。

 

► 祸从天降母亲查出胃癌

 

我和先生在美国波士顿定居,他在哈佛大学做博士后,我是全职太太。生活谈不上岁月静好,日子过得也算不错。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今年4月23日,远在苏州70岁的母亲胃镜查出了恶性肿瘤,而且肿瘤已经不是早期。

 

通过某互联网平台,我们找到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外科主任医师黄华教授,他同时担任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苏州科技城肿瘤中心的行政主任。

 

4月27日,在互联网平台上与黄医生取得联系后,我们赶紧从波士顿飞回苏州。5月1日,母亲正式住院。从确诊到住院,我们只用了一周的时间。在波士顿,如果要预约这个级别的医生,需要等待两个月,甚至更长。

 

回苏州前,我在波士顿给我母亲买了几件衣服,买的时候突然在想:我妈万一走了,没机会穿了怎么办?想着想着走神了,泪流满面。导购小姐吓得连忙问我“Are you ok(你还好吗)”我才回过神来说:“I am ok, I am okay(我没事).”

 

母亲有多年的糖尿病,年纪大了,心肺功能也有些异常,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调整,手术安排在5月9号。床位医生朱珠医生是个很漂亮的年轻女生,做事情心细,对每个病人都很关心。徐恩文医生是苏州科技城肿瘤外科的副主任医生,他很有办法,总能在我母亲不顺利的时候开导她。黄华医生是我母亲的主刀医生,做事稳,经验丰富。

 

我跟先生和黄医生的初次见面是在讨论母亲的手术方案时。黄医生给人感觉沉稳干练,做事踏实,有很好的专业素养,讲话诚恳,谈吐透露出几分谦逊,我们很信任他。后来即便遇到手术后瘘口迟迟不能愈合的情况,我先生也总说交给专业的人就不要不放心。现在想想是的,信任医生、尊重医生的专业决策,不要干扰医生的治疗,这对患者的治疗是有利的

 

5月9日早晨,母亲被推进了手术室,在手术室门口,一家人都陷入沉默,空气中的紧张气氛令人窒息。

 

手术进行得很顺利,医生说母亲体型胖,肿瘤大,位置很高,食管下端也受到侵犯,手术比一般病人费力。

 

术后刚开始几天,母亲恢复得很顺利。我先生先行回到波士顿,我也在期待着母亲的进一步恢复,等待出院日子的到来。

 

► 从手术室到重症监护室

 

开刀后的第7天,母亲没有什么不舒服,似乎一切都很平稳顺利,只是她身体里的管子里流出的东西有点浑浊。黄医生经验非常丰富,意识到可能发生瘘了,便让母亲试喝一种蓝色药水。母亲肚子里的管子里面也有蓝色,说明她的愈合口有瘘。文章上说术后发生这种情况有3%的概率,但是一旦遇到了,对我母亲而言就是100%。

 

瘘对我们所有普通人来说都很陌生,我的理解“瘘”就是漏了,医生说这样理解也对。药水喝下去后,母亲感到肚子绞痛并有高烧,医生陪同我们去做了CT检查,万幸的是,母亲肚子里面没有积水。

 

医生告诉我,母亲肚子里面没有积液,说明接口没长好的地方可能很小,加之身体里面的管子引流通畅,目前身体各方面指标还正常,暂时可以保守治疗观察病情变化,不需要二次手术。毕竟二次手术对一个70岁体质较弱的老人来讲伤害更大,随之而来的风险可能也更大,但是如果持续高热不退,复查发现肚子里面有积液排不出来,仍然需要再次手术。

 

黄医生一边画图一边讲解,还拿两段水管的接头打比方,但是听得越明白越让我进退两难,感觉无论做出哪一种选择都是前狼后虎。

 

先生不在国内,一切都由我做主,一切的压力也都由我承担。想想现在国家开放二胎政策是正确的,像我这样即将步入中年的独生子女,面对老人生病那种孤独和无助是有兄弟姐妹的人无法体会的。

 

最终,我还是坚持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选择相信医生,尊重医生的治疗决策。中午12点,母亲被送进了重症监护室观测,重症监护室是生与死搏斗的最后一道防线。当母亲住进了重症监护病房,我更懂得什么叫知足常乐。我觉得在普通病房就是“天堂”,能待在普通病房的病人和他们的家属是幸运的。

 

重症病房外面静得可怕,大门打开的时候家属时不时踮起脚尖向里面张望,担忧和焦虑都写在了脸上。我清晰地记得那个晚上,我和我父亲住在医院附近的旅馆里,他睡不着,半夜起来呆呆地喝茶,只有我觉得“观察”就是没危险。现在看来,当时的自己有点“没心没肺”。

 

事实证明,医生的判断是准确的,治疗决策也是正确的,母亲转入ICU后情况逐渐稳定,一天后,就被接回了普通病房。

 

► 堵漏“持久战”

 

回到普通病房后,医生给母亲冲洗肚子里面的管子保证肚子里面干净。为了防止吃进去的东西从瘘的地方流出来,医生又嘱咐母亲不能吃东西,同时用一些药物减少消化液的分泌,通过鼻管灌入营养液确保母亲有充足的营养。

 

母亲的情况趋于平稳,慢慢等待瘘的地方自然愈合。主刀的黄华教授每周都会来苏州一到两次,查房、部署后面的治疗方案,他很有信心地对我们说,瘘口一定能长好,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医学真的是“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样的安慰是有用的,对处于焦虑状态的我和我母亲无异于给我们吃了一颗定心丸。

 

两个多月后,母亲肚子里面的管子连续几天几乎没有什么东西流出来了,人也没有什么不舒服。做了造影检查没发现有东西从接口漏出来,医生们还是非常慎重不敢掉以轻心,又给母亲喝了蓝色的药水,也没有发现肚子里面的管子有蓝色,复查CT也没有异常,似乎进一步证明瘘的地方应该长好了。

 

正当所有人终于松了一口气,我也准备返回波士顿时,母亲又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状况……

 

(未完待续)

栏目主编:许莺 文字编辑:陈俊珺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徐佳敏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