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化观澜 > 文章详情
上海淮剧团《武训先生》亮相北京,“有诚意的作品才能真正打动观众”
分享至:
 (0)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诸葛漪 2018-11-01 18:32
摘要:不忘初衷的表达才能真正开拓市场

继北京梅兰芳大剧院成功上演后,11月2日上海淮剧团都市新淮剧《武训先生》将亮相北大百周年纪念讲堂。《武训先生》领衔主演梁伟平感叹,“一路走来,付出很多,也收获很多。这一次,我们带着《武训先生》来到北京,希望为北京观众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主持人董艺第一次在剧场里看淮剧,他赞扬《武训先生》结构紧凑,具有传奇性,”不让人走神,真是引人入胜。舞美简洁写意,让人有想象空间。灯光效果感觉很到位,颜色变化跟着剧情走,很好地体现了表演者的内心独白。音乐唱腔也很好听,朗朗上口。”他发现,前排的观众可能是个粉丝,“好几段都能跟着唱。”

 

评论家郑荣健则是第二次看《武训先生》,他敏锐注意到,“开头部分,导演做了简化处理,一些场面更简洁了。最感人的地方,是武训孤守破庙,想起母亲、梨花和了证,悲苦可诉之处,居然是他所最不得已而为之的钱。他行乞办学的执念,变成了与钱既求之甚渴又情绪复杂的相爱相杀,梁伟平‘夜深沉’大悲调,唱演俱佳。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副院长、剧作家冯俐直言武训难写,“编剧太会写戏,尤其第一幕定情、第四幕集市、第五幕数钱,大爱。唱词唱腔酣畅淋漓,有现代感的大悲调唱出淮剧的别样魅力。”

 

《武训先生》在梅兰芳大剧院演出结束,上海淮剧团官方微博、微信被戏迷留言包围。戏迷“满江红”留言,“编剧巧妙构思,章节的编排可谓手法极致。难得的是演员的极佳表演力,使观众入情入戏。戏中没有太多高亢的唱腔,却很能打动观众。不能不说是编导的神来之笔和艺术家们精堪的艺术功力。为上海淮剧团点赞。”戏迷“混在剧团赵老二”说,“作为一个北方人还真有点怕听不懂淮剧,没想到《武训先生》不仅通俗易懂,还很吸引人。剧本、唱腔、表演、布景、灯光、服化设计,各方面都很到位。”

 

剧场演出之余,《武训先生》送戏进校园。剧目亮相北大前,著名剧作家、《武训先生》编剧罗怀臻在北京大学艺术学院举行“当信仰成为生活方式——从淮剧《武训先生》的创作谈地域文化的再乡土化”主题讲座,为北大学子铺开关于信仰、都市新淮剧、再乡土化的人文画卷。

 

“创作总是来源于最初的感动”,罗怀臻透露,《武训先生》源于数年前一张希望工程女孩的照片给了他很大的震撼:一双干裂的手握着一支铅笔,一双充满对知识渴望的大眼睛,引发全国对乡村儿童教育关注。这让罗怀臻联想到武训,产生创作《武训先生》剧本最初的冲动。近年来,罗怀臻主导开办了中国剧协一系列青年戏剧人才研修班,这样的办学经历让他对教育有了独特的感受,更坚定他创作《武训先生》想法。

 

罗怀臻表示,《武训先生》对当代人有着很深刻的启迪——对知识有崇高的敬畏、对人生有执着的信念。一个清末的农民,仅凭一个人生信条,用一辈子的时间践行一件事。剧中武训一生都在躬行实践着利他主义的道德观,和当下一些利己主义现象形成强烈的对比。

 

“有诚意的作品才能真正打动观众,不忘初衷的表达才能真正开拓市场。”谈到都市新淮剧,罗怀臻表示,淮剧起源于农村,成长于大都市,这对于一个剧种而言,是一次用审美眼光提炼到饱满,加工到精致的过程。注重舞台质感,从审美上回归戏曲本体,制作上回归纯朴本质。“再乡土化”的概念并非因循守旧走老路,绝对不是历史的倒退,而是更高标准、更严要求的提纯和升华,彰显自身的传统。听完讲座,学生们被人文情怀感染,“从讲座中能体悟到《武训先生》这部作品对于教育、对于人性的叩问,具有能够感染到观众的触点。”

 

栏目主编:施晨露 文字编辑:施晨露 图片编辑:朱瓅
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