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经济 > 市场解码 > 文章详情
从成套设备、腐乳老干妈到葡萄酒……一位澳洲华侨眼中的中澳贸易
分享至:
 (3)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陈抒怡 2018-09-05 17:07
摘要:自从2015年中澳之间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后,双方经贸往来发展更快了,尤其是澳大利亚的食品行业,这些年一直在减税,明年1月,葡萄酒的进口税将归零,我们也是受益者。

本期嘉宾:澳佳集团董事长俞维佳

“我今年64岁,出国32年,刚好一半在中国,一半在澳大利亚。”在接受解放日报·上观新闻采访时,澳佳集团董事长俞维佳一直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一半在中国,一半在澳大利亚”并非单指他的生活状态,更是指他所从事的中澳进出口贸易,在过去的30年,俞维佳亲身经历并见证了中澳贸易的快速发展和结构变化。

 

上世纪80年代,俞维佳曾经将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工厂的成套设备首次引入国内。上世纪90年代,他将六必居酱菜酱料、王致和腐乳、老干妈等中国知名品牌,首次引入澳大利亚。而在今年11月召开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他又将和澳大利亚卡拉布里亚家族酒业联手展示蓝河系列葡萄酒。


“我也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

 

Q:您从事中澳进出口贸易已经有30年,经销的商品从工业品转向食品,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变?

 

A:这要从我的个人经历开始讲起。我本人是77届大学生,大学学的是音乐作曲。我上大学时正赶上改革开放,大学毕业后,我下海经商,积累了一些经验和人脉。因为有亲戚在澳大利亚,所以我在1986年移民澳大利亚,到澳大利亚一年后,我开始组建自己的公司,1988年正式成立澳佳集团。

 

上世纪80年代,国内正在大搞工业建设,需要很多的工业配套设备,尤其是一些仪器仪表,正好,澳大利亚有一些设备可以提供。所以从那时候开始到1998年,我们公司的主要业务是将澳大利亚的精密仪器仪表、成套自动化设备出口至中国。我们应该是第一家将成套设备出口到国内的公司,1989年,我将澳大利亚昆士兰州一整个工厂的设备,作为二手设备转移到了大连,这是我做的第一单比较大的生意。

 

1998年,我们开始进入食品行业。当时又正好赶上移民留学热潮,澳大利亚已经形成了中国留学生和新移民的社区,他们对中国食品有很大需求,在当地开了很多中餐馆、中国超市,但是中国食品尤其是北方食品比较短缺,所以我们开始和六必居酱菜酱料、王致和腐乳、北京信远斋酸梅汤等大品牌谈合作,将中国食品包括小米、带核大枣、郫县豆瓣、老干妈辣酱等产品带入澳大利亚,我们也成为最早将这些产品带到澳大利亚的公司。

 

可以说,我也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自己的事业发展与中国的发展息息相关。对我们海外华人来说,如果祖国不发展,我们在海外也没有发展的余地。

 

Q:您现在也是澳大利亚卡氏家族酒业的持股合伙人,为什么会选择将澳大利亚的葡萄酒出口到中国?

 

A:2005年底,国内的一位企业家朋友找到我,希望我在澳大利亚找一个投资项目。在此之前,1998年,我已经将澳大利亚的酒出口到宁波了,但那时候出口非常困难,需要许可证。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格林菲斯市是当地最大的葡萄酒产区,2005年我们通过当地的华人议员找到了合作伙伴——卡拉布里亚家族。这个产区有很多意大利人的后裔,卡氏家族也是意大利后裔。我这个人很感性,觉得这家人很可信,很快我们就决定参股,2006年,卡氏的第一批酒就进入中国市场了。

 

虽然参股,但我们放弃了所有的经营管理,选择要市场,而当时卡氏家族恰恰还没有出口一瓶酒到中国,因为他们的主要市场在欧洲和美国,而且当时他们也没有认识到中国会是个那么大的市场。所以双方分工明确,卡氏家族负责把酒酿好,我们负责开发中国市场。

 

至今我们已经合作12年,我觉得我们的这种合作方式非常成功,规避了很多文化上的冲突。从我的切身经历出发,我认为国内企业走出去时应该多多考虑文化因素。

 

Q:从事中澳贸易30年,您怎么理解中国和澳大利亚之间的经贸关系?

 

A:我刚到澳大利亚时,觉得中澳双方缺乏了解。澳大利亚在很多中国人心目中印象就是“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大家认为澳大利亚主要生产羊毛、肉类,还有一些矿产资源,其实澳大利亚的产品并不仅仅是这些。

 

在我看来,从上世纪90年代初到21世纪初,中澳贸易主要集中在钢铁、矿业等行业,当时中国的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逐渐成为“世界工厂”,需要更多的资源支撑工业发展。

 

自从2015年中澳之间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后,双方经贸往来发展更快了,尤其是澳大利亚的食品行业,这些年一直在减税,明年1月,葡萄酒的进口税将归零,我们也是受益者。

 

我想,今后中澳贸易可能又面临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首届进口博览会举办之后,如果两国经贸关系发展正常,未来澳大利亚将会有更多的产品出口到中国。我们对于这一点很有信心。

 


决定参加每一届进口博览会

 

Q:在本次进口博览会上,澳佳集团会带来什么样的展品?

 

A:我们会带来自有品牌的蜂蜜、保健品、化妆品、矿泉水,最主要的产品是葡萄酒,近10年来,澳佳集团出口到中国的产品中有70%是葡萄酒,我们也有信心把它们带到展会上。

 

澳大利亚阳光充足、气候、水质很好,病虫害也比较少,所以酿造的葡萄酒果香浓烈,口感偏甜,也适合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和配餐。我相信澳大利亚葡萄酒在中国的爆发期快到了。

 

自从签订了中澳自由贸易协定之后,我们这些企业都在受惠。这些年,我们能明显感觉到葡萄酒出口到中国的数量正在增长。我对中国市场信心十足,这也是我们积极参与这次进口博览会的主要原因。

 

Q:您对中国进口葡萄酒市场怎么看?

 

A:进口葡萄酒经过20多年的混战,现在到了水落石出的时候,相信在未来一两年,那些打着知名品牌、价格虚高的产品,逐步会被淘汰出去。我坚信这一点。

 

Q:您销售的卡氏葡萄酒目前在中国销量如何?

 

A:我们的出口量差不多占澳大利亚出口中国葡萄酒总量的1.5%。不过,今年第一季度澳大利亚出口中国葡萄酒的数量增长迅猛,导致我们酒厂所占比例有所下降。

 

现在我们在中国的交易量大约是150-200个货柜,我们的预期是,两年内超过200个货柜,5年之内,达到300-500个货柜。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十多年前,我们刚进入中国市场时,只有十多个货柜。

 

Q:卡氏葡萄酒进入中国的销售渠道主要有哪些?

 

A:一开始进入中国市场时,我们主要做团购,企业、单位的购买量很大,在一线城市的销售表现更好。之后,我们逐渐开拓市场,广东、山东的市场表现更好一些,主要是一些私营企业主在购买,另外我们也在一些大型商场、专卖店、五星级酒店销售。

 

此外,东航的澳大利亚、美洲等多条国际航线也选用我们的酒作为商务舱、头等舱的专用酒。尤其值得骄傲的是,2014年澳大利亚G20会议期间,我们的酒成为国家领导人机上用酒。未来我们还要做电商渠道,但怎么定位需要好好考虑。

 

Q:看来你们的渠道已经很成熟了,为什么还要参加进口博览会?

 

A:这是一个升级的需求。卡氏家族的酒在澳大利亚的定位是前十名,因此我们觉得这款酒在中国的销量应该占到澳大利亚葡萄酒进口量的10%左右,起码是5%,但我们目前是在1-1.5%之间徘徊,这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了解到,今年11月,各个省市都会派出采购团来参加进口博览会,对此我们非常期待。我们已经决定还会参加明年的进口博览会,以及今后的每一届进口博览会。

 

往期回顾


1.  7月11日,《我们的产品终于从遥远的地中海中心来到了上海!》,本期嘉宾:法国科西嘉工商会特派代表 本特朗·米罗(Bertrand Mulot)

2. 7月12日,《我们见证了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领域取得的巨大进步和成就》,本期嘉宾:美国高通公司(Qualcomm)全球高级副总裁 赵斌

3. 7月15日,《看过世博会,我们应该怎么看进口博览会?》,本期嘉宾:民建中央副主席、市政协副主席、民建市委主委周汉民,曾任上海世博局副局长、上海世博会执行委员会副主任

4. 7月18日,《沃尔沃将北欧的“设计感”企业文化带来了中国》,本期嘉宾:沃尔沃汽车集团中国区党委书记 李香花

5. 7月19日,《拥抱消费升级,拥抱“美的新黄金时代”》,本期嘉宾:欧莱雅集团管理委员会成员兼欧莱雅中国首席执行官 斯铂涵

6. 7月25日,《更好利用比较优势,参与全球资源配置》,本期嘉宾: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 白明

7. 7月26日,《汇丰认为,进博会是中国经济实现从出口拉动型向内需驱动型转型的体现》,本期嘉宾: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行长兼行政总裁 廖宜建

8. 7月28日,《将上海打造成罗氏全球第三大战略中心》,本期嘉宾: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总经理 周虹

9. 7月31日,《这家来自德国的“百年老店”这样说:以德国工业4.0助力中国先进制造业发展》, 本期嘉宾:英飞凌大中华区总裁 苏华

10. 8月1日,《迎接中国消费升级机遇,提供更多的高品质产品》, 本期嘉宾:林内集团执行董事、上海林内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进士克彦

11. 8月4日,《进口博览会也是检验企业国际合作能力的盛会》,本期嘉宾:雅士利国际集团销售副总裁 赵立波

12. 8月5日,《进博会旁将开一家盒马店,进口产品和新零售无缝衔接》,本期嘉宾:天猫国际总经理  刘鹏

13. 8月14日,《如何降低肿瘤治疗费用?市场占有率最高的医用直线加速器公司这样说》,本期嘉宾:医科达全球执行副总裁、中国区总裁 龚安明

14. 8月15日 ,《改革开放后首家在华组建控股公司的外资企业,这样看待中国发展!》, 本期嘉宾:西门子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 赫尔曼(Lothar Herrmann)

15. 8月22日,《从奥运会、世博会,到进口博览会……一个波兰人在中国的12年》,本期嘉宾:波兰投资贸易局驻华办事处中国区首席代表 尤德良

16. 8月23日,《较之一系列的开放政策,我们更呼吁扭转单纯“价低者得”的价值评估体系》,本期嘉宾:永恒力叉车(上海)有限公司中国区总经理白大平

17. 8月24日,《这家在上海待了160年的英国银行,坚定看好中国经济未来》,本期嘉宾: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行长、总裁兼副董事长 张晓蕾

18. 8月27日,《“晚了就没了”,这家嗅觉最敏锐的外企,第一个“抢占”了2019年进博会展位》 本期嘉宾:安永大中华区重点客户主管合伙人  唐荣基

栏目主编:吴卫群 文字编辑:吴卫群 题图来源:邵竟 制
文中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