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思想汇 > 文章详情
“坐在办公室里都是问题,走下去就都是办法”,如何将体验式调研进行到底?
分享至:
 (6)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王志航 2018-07-14 06:46
摘要:体验式调研通过“走进去”的方式,将人民群众切身关心的问题“带出来”,这“一进一出”之间,让党员干部赢得了民心、凝聚了民意、抓住了真问题、得到了真反馈,实现了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

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书中指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一论述奠定了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实践出真知”的工作方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日新月异的经济社会变化进一步呼唤党员干部改进工作方法、增强服务工作的可靠性和时效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重视调查研究,善于调查研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是谋划工作、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

 

今年,上海市开展了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当新时代排头兵、先行者”为主题的大调研活动,动员广大党员干部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努力做到两个“全覆盖”。体验式调研作为最贴近群众、最“接地气”的调研方法,可以快速将调研成果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对推进全市范围内的大调研工作、提升群众服务工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体验式调研远胜于走秀式调研

 

走秀式调研,顾名思义,是指党员干部将调研工作视作“表面任务”,其本质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相互交织、共同作祟的结果,是群众观念淡漠、党性修养薄弱的根本体现。既然是“走秀”,党员干部往往将调研视作“非常简单的事情”,带上几名随行人员坐上车,找到辖区内某个地方,和党员群众随便聊聊天、发表几句“重要讲话”、中午吃顿饭、最后带点土特产返回,调研工作就算顺利完成。这种调研的本质特点就是“走过场”,听不到问题、引不起思考、得不到实情。一方面,这种走秀式调研丑化了部分党员干部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造成了极差的社会影响;另一方面,此种调研为隐性腐败的滋生培育了土壤,让“吃拿卡要”成为了“下基层”的常态。更有甚者,某些地方因干部“调研”而“致贫”,引发群众强烈不满。

 

体验式调研与走秀式调研截然不同,这种不同主要体现在目的和方法两方面。体验式调研旨在置身其中,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重要问题。以“角色带入”的方式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以“感同身受”的真实体验寻求解决人民群众急难问题的根本方法。从方法上讲,体验式调研以问题为导向,要求党员干部放下“官架子”,少讲话多学习、少指导多体会,以强烈的代入感消除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行政地位差别,切实认清群众所关心问题的紧迫性和严重性。简单来说,每天进入菜场买菜,菜场的设施完备程度和菜价的高低自然了然于胸;每天乘坐公交和地铁,就会对公共交通路线设计的合理性和车辆的拥挤程度有一个切身体会。体验式调研通过“走进去”的方式,将人民群众切身关心的问题“带出来”,这“一进一出”之间,让党员干部赢得了民心、凝聚了民意、抓住了真问题、得到了真反馈,实现了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

 

体验式调研的基本原则与方法体系

 

体验式调研作为重要的调研方法之一,既遵循一般调研的基本原则,又具有其自身的特点。从一般角度而言,调研需要具备“深、实、细、准、效”五大要素。“深”,就是要深入群众,深入基层,以深入调研取代“走过场”式调研;“实”就是谋事要实、作风要实,轻车简从,做到听实话、摸实情、办实事;“细”就是要深入分析问题,积极听取多方意见,全面掌握各种情况;“准”就是要善于分析矛盾、发现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问题的一般性和普遍性规律;“效”就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要切实可行,做到出实招、见实效。除了一般调研应具备的五大基本要素外,体验式调研还具有“简”和“快”两大特点。“简”就是指简单易行、操作方便,不需要过多的调研手段和调研工具,以最简单直接的方式直击问题;“快”就是发现问题快,调研问题的轻重缓急一目了然,避免了层层汇报的时间滞后、信息错位问题,阻绝了部分地区和部门“报喜不报忧”、欲盖弥彰、大事化小等掩盖手段,以最迅捷方式获得真情况,解决真问题。

 

体验式调研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微服私访、体验民情,它具有一整套系统的调研步骤和调研方法前期准备、后期总结论证与实地调研工作三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完整的调研体系。调研前期需要召开相关负责人、专家的座谈会,听取工作汇报、征询专家意见,对问题和情况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和专业化理解,避免体验式调研变成漫无目的“体验生活”。前期准备的目的是确定问题方向、对基本情况进行摸底排查,在实际调研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增强对调研问题理解的针对性、专业性。实地调研过程是体验式调研的关键,有些学者将其称之为“亲自体验法”,即“调研主体完全以一个普通人身份,直接深入群众生活的某些领域亲自体验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关键是获得真感受,发现真问题,寻求真办法。只有经历了“切肤之痛”,才会有解决问题的紧迫感与责任感,促使领导干部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发挥主观能动性。正所谓“坐在办公室里都是问题,走下去就都是办法”。

 

实地调研后形成的认识往往是直观的、分散的,具有更多感性认识的特征;为了对调研情况和问题进行更好的规律性总结,直观的感性认识上升为客观的理性认识是必不可少的步骤。因此,调研结束后的总结论证就显得尤为重要。总结论证需要集思广益,运用现代的科学分析手段谋求解决问题的合理手段与正确方法。比如针对交通拥堵问题,道路和城市规划专家可以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面对社会服务精细化、精准化、精致化问题,可以通过与相关负责人座谈,建立“服务—反馈”模型等手段来寻求解决之道;对于企业发展的政策性问题,可以召集相关部门共同协商,提出系统性解决方案。

 

抓好落实是体验式调研的落脚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多次提到,“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只有崇尚实干、狠抓落实,才能将调研结果有效转化成“治理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下基层、唠家常、“揭锅盖”的亲身调研实践,为体验式调研工作树立了积极榜样。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同志指出,“大调研不是简单完成走访任务,而是要真正问需问计于民,问需问计于企,真正沉下去找问题、抓细节、促落实。”“要立足更好地察实情和发现问题,始终把落脚点放在出实招解决问题上,到基层一线找办法,真心实意拜群众为师,推动问题解决和工作落实。”体验式调研作为调研工作的重要方法和落实上海“大调研”工作的重要手段,其核心目标也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工作方法和“认识—实践—认识”的马克思主义“认识—实践”观,在直击问题核心的同时,寻找到“破局”的关键。体验式调研与落实工作的无缝对接,使得调研工作真正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治疗”。

 

社会服务工作领域也是体验式调研的重要阵地。在养老、安全等隐患频发、不易察觉的服务领域,往往出现“不出事、不关心、不治理”的情况。如何尽快发现隐患,做好“防微杜渐”工作,改变“事后处理”的被动局面,是基层调研工作的重要目标。而体验式调研恰恰可以获得对细微隐患的直观感受,有助于对各类问题“早发现、早处理”,降低社会治理的风险成本,提高社会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体验式调研的成果经过科学化的分析和处理,在优化政府决策工作的同时,可以有效改善人民群众对政府社会服务工作的认可度和满意度,提升政府公信力。

 

作者单位:中共上海浦东新区党校


转载请注明来源“上观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栏目邮箱:shhgcsxh@163.com

栏目主编:王珍 文字编辑:王珍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笪曦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