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时评 > 文章详情
比起田家炳,有多少人“躺着就把钱挣了”,然后在巨富中沉沦?
分享至:
 (1)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沈兆仁 2018-07-11 14:10
摘要:“躺着也可以把钱挣了”的年轻人群已经登台亮相,是任由他们“躺着”挣钱,还是引导他们“站着”“跑着”发展,尽一己之力为社会创造财富、推动社会公平?

有的人活着,他是人们共同的话题;有的人死了,他是人们集体的追忆。

 

99岁的香港企业家田家炳近日去世,网民纷纷留言说,我们这里有一所田家炳高级中学。不止如此,还有田家炳天文科学交流中心、田家炳教育书院、田家炳艺术楼、田家炳楼、田家炳星……

 

报道称,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捐助教育事业以来,田家炳在全国范围内累计捐助了93所大学、166所中学、41所小学、19所专业学校及幼儿园、大约1800间乡村学校图书室。以“田家炳”命名的学校或学院遍及所有省级行政区,他因此被誉为“中国百校之父”。

 

田家炳走了,留下传奇,也留下两个足以警醒世人的问号——

 

多少人可以做到他这样严格律己?一笔就是几百万、几千万向外捐的田家炳,在香港过着堪称清贫的生活:没有自己的私家车,乘坐地铁,走路上下班;一双鞋穿了十年,袜子补了又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每月生活开支仅3000元……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后,田家炳的企业和田家炳基金会受到影响,以至于捐款承诺难以兑现。其后,83岁高龄的田家炳,竟然将自己居住了38年,金融风暴前价值过亿港元的别墅,以5600万港元的价格低价卖掉,然后把全部的款项投向了内地的几十所学校。而自己带着太太,租用了面积很小一个公寓楼作为新家。

 

又有多少人可以做到他这样慈善待人?从上个世纪 80 年代开始,田家炳就以捐办公益为业:1982 年,他捐出价值 10 多亿元的 4 栋工业大厦,成立纯公益性质的“田家炳基金会”,将每年几千万元的租金收入用于公益;1984 年,他将化工厂交给几个儿子经营,自己成为职业慈善家。

 

有报道称,田家炳不是捐钱最多,但是把自己总资产的80%都用于慈善事业的,在中国只有一个人。尤为令人感叹的是,对自己要求严格的田家炳,对下一代也严加教导。他一直认为,留财富予子孙不如积德予后代。

 

田家炳留下的问号,直指今天社会富裕的群体,也直击社会公共政策的设计。

 

前段时间一个热帖刷屏:《在北京有30套房的小哥:人一闲,就废了!》。小哥的故事疑似杜撰,不过应该有着现实的基础:在北京有30套房,他全部给租了出去,然后自己住在一个平房里。交租金的日期,他给规定好了,从每月的1号到30号,依次排着。小哥每天开着一辆帕萨特收房租,收到的钱当天就花掉,烧烤、撸串、洗澡、唱歌……钱花光了,然后第二天再去收下一家房租。小哥有时抱怨:活得太累了,每天起早贪黑的,还没周六周日,一个月顶多只能休一天。有人问他,为啥不集中一两天收掉所有房租?省得天天跑,再说现在网银支付很快,干吗非要跑上门?——他看了那人一眼说,哥,你不懂,我妈说了,人不能闲着,一闲下来就废了。

 

未来社会或会涌现许多这样“口含金钥匙而生”的“土豪”,而小哥故事给人们的启示,应该不只是“人不能闲着”。作为他们的上一代,我们现在可能就要“三省吾身”:应该留一份怎样的遗产给孩子?应该如何面对“躺着也挣钱的一代”? 如何突破“富不过三代”的魔咒?也许,把钱留给子孙任性使用,或是自己投入慈善,都是人的选择自由,但是,一个文明、健康的社会,可以有田家炳先生那样“留财富予子孙不如积德予后代”的进步理念,更应该有引导所有人不断向上、向善的制度设计,当然,有不可忽略的三个基点:人性、民意和国情。

 

西方国家的税收法规,鼓励个人和组织向公益慈善组织捐赠,法律、法规以减免税收的形式保证捐助者的经济利益;同时,对非营利部门的活动起到规范作用,保证他们将各种资产用于公益事业。在美国,高额遗产税下,大多数美国富人愿意放弃留给后代财产,转而将财富投入基金会。此外,国家对基金会的运作还有大量免税、减税优惠,使得慈善基金会可以获得其他企业无法企及的高回报。

 

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多年前曾表示,将把自己580亿美元的个人财产全数捐给名下慈善基金会,不会给自己的子女留下一分一毫。网民分析,如果他把遗产留给后代,联邦政府最高可征收55%的遗产税,但是如果捐给慈善基金会,并让后代在其中出任关键职位,他的后代也可以使用先辈的财富,而且是有节制的,不是任性的挥霍。

 

在你我的身边,“躺着也可以把钱挣了”的年轻人群已经登台亮相,是任由他们“躺着”挣钱,还是引导他们“站着”“跑着”发展,尽一己之力为社会创造财富、推动社会公平?

 

无论捐出全部财产的中国最后一位“穿裙子的士”叶嘉莹,还是“中国百校之父”田家炳,都是“青年好榜样”,他们的善举应该不止于底层的感动,不止于一时的刷屏,而是要引起社会制度设计者的足够关注。个体的觉悟是必要的,但人是社会的人,人是环境的人,顶层政策设计,往往决定底层的人生轨迹。

 

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说过,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不要等一代人在巨富中堕落沉沦了,公共政策设计者才姗姗醒来。

栏目主编:朱珉迕 文字编辑:朱珉迕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周寅杰 编辑邮箱:shzhengqing@126.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