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思想汇 > 文章详情
粤港澳大湾区之后,下一个:“长三角湾区”?
分享至:
 (3)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薛理禹 2018-07-17 06:51
摘要:就中国来看,积极探索构建“长三角湾区”不失为一个良选。

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建设,让“湾区”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从国际经验来看,发达国家内部通常有几个湾区,根据不同定位和特点,激发系统集成、协同创新能力。就中国来看,积极探索构建“长三角湾区”不失为一个良选。这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同时也有利于推动上海大都市圈的深入发展,并将大大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与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对接。

 

旧金山湾区的经验

 

所谓湾区,是指以一个海湾或者相连的海湾、港湾、邻近岛屿共同组成的区域。湾区往往以核心港市命名,最具盛名的是美国西海岸的旧金山湾区。这是一个以旧金山市为核心,环绕旧金山湾周边,涵盖近百个大小城市的超级都会区,面积约1.8万平方公里,人口在700万以上。

 

除了位于旧金山半岛的旧金山市,还有东湾(与旧金山市隔湾相望,主要是居住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即位于此处)、南湾(又称硅谷,拥有众多知名高科技企业,斯坦福大学坐落于此)、北湾(以蔬果种植和园艺业闻名)等区域。

 

旧金山市是旧金山湾区的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东湾的奥克兰和南湾的圣何塞是湾区的两大副中心都市。整个旧金山湾区都市带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环境宜人,经过长期协调发展已完全融为一体,是美国人均所得最高的地区。2015年,旧金山湾区GDP高达7855亿美元,超越纽约市。

 

旧金山与上海分居太平洋东西两侧,周边环境在多个方面有相似之处。按照《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未来“长三角湾区”可包括上海市,江苏省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镇江市、南京市、扬州市、泰州市、南通市,浙江省杭州市、嘉兴市、湖州市、绍兴市、宁波市、舟山市,以及安徽部分城市和地区,涵盖整个长江三角洲和杭州湾滨海区。它以上海为核心,以长江下游两岸城市带、环杭州湾城市带为两翼,集中资源优势,面向海洋、面向全球,将对国家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

 

构建湾区,长三角有哪些独特优势

 

长三角处于东亚地理中心和西太平洋的东亚航线要冲,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交汇点。与世界其他著名湾区(纽约湾区、东京湾区、旧金山湾区)相比,未来“长三角湾区”在人口数量、行业规模、经济体量、区位优势、发展潜力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区位优势突出。湾区的核心要义在于面向海洋,先进的港口是湾区对外交流、外向发展的关键。以上海港为例,自2010年起,其集装箱吞吐量连续8年位居世界第一。每年,上海港完成的外贸吞吐量占全国沿海主要港口的20%左右,2017年底,上海港成为全球首个集装箱年吞吐量突破4000万标准箱的港口。此外,浙江的宁波舟山港,江苏的连云港、南通港等,不仅服务整个长三角地区,而且通江达海,有望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巨大的人口规模和经济体量。长三角地区地理优越、气候适宜、物产丰富、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具有较好的发展基础。2016年,长三角总人口超过1.6亿,GDP接近全国的20%,是旧金山湾区经济总量的3倍多,甚至超过韩国、印度的经济总量。巨大的人口和经济体量,是建设“长三角湾区”厚积薄发的坚实基础。  

 

新兴产业汇集,内部功能协调。长三角地区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同并进区域,工业体系完备、配套能力强、产业集群优势明显。近年来,上海着力推进自贸试验区和科创中心建设,国际贸易、航运、金融功能日臻完善。同时,南京、镇江、无锡、苏州等城市制造业实力雄厚,苏南、浙北等地民营企业众多,长江以北地区农业生产发达,众多皖江城市生机勃勃,使得未来“长三角湾区”经济将呈现多样化格局和全面发展势头。 

 

文化底蕴浓厚,人才优势显著。自古以来,长三角地区就是人才云集、思想荟萃之地。现在,除了上海具有丰富的科教、创新资源之外,南京、杭州、苏州等地同样高等院校众多、高水平科研机构汇集。在长三角地区,不仅本地正在培育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而且每年还能吸引大量海内外人才定居就业。这为经济、科技、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的人力资源和人才保障。

 

此外,相比粤港澳湾区涉及不同的政治、经济体制,未来“长三角湾区”内部将无制度上的明显差异,整合难度相对较低,发展前景也较为宽广。  

 

如何构建“长三角湾区”  

 

在“一带一路”深入推进的大背景下,构建“长三角湾区”有助于引领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在具体的谋划、落实阶段,有必要把握以下几点:

 

以深化改革推动一体化。要更有效地发挥市场作用,进一步推进金融、土地、产权交易等要素市场的一体化建设;要更有力地打破内部行政壁垒,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可在政府职能转变等方面先行先试,积极开展教育、医疗、社保、创业等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的跨区域合作,促进人才流动和汇聚。

 

谋划设立专门协调机构。可先行设立高级别的“长三角大湾区”协调机构,统筹相关政策、法规的梳理、修订和实施,规范相关要素市场的一体化建设,加强产业、科技、民生、环境治理、人才服务等方面的政策对接。 

 

提升湾区内部的民生便利度。例如,伴随跨省市就业现象,相应的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服务也应积极跟进,力求达到“无缝衔接”。又如,可考虑建修中长距离、跨城(省)际、多元辐射的高铁、轻轨、快速巴士,并推进统一的票务支付方式等。

 

作者为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


转载请注明来源“上观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栏目邮箱:shhgcsxh@163.com

栏目主编:王珍 文字编辑:王珍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朱瓅
题图说明:2018年7月4日,连接深港的深圳湾大桥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