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科教 > 教育在线 > 文章详情
【附视频】建校5年的上科大迎来首届本科毕业生,哈佛大学等顶尖高校向学生伸出橄榄枝
分享至:
 (8)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裘雯涵 2018-06-16 19:29
摘要:在毕业典礼上,上科大公布了首届本科生毕业去向。截至今年6月,在上海科技大学首届199名本科生中,约38%选择前往国(境)外攻读研究生。另外,约34%的毕业生选择在国内高校攻读研究生,学生录取函offer来自于哈佛大学、芝加哥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清华大学等。

 

“当我们第一次来到这里,带着惊惶而期待的目光,打探着这一片还在建造的工地,也仿佛是在凝望着自己的人生:会有什么样的大楼在这里拔地而起?”四年前,作为上海科技大学的首届本科生,宁波姑娘钱乐琛来到了正在建造的校园。四年后,她和首届199名“拓荒者”一起毕业,迎接未来的挑战。

 

今天上午,上海科技大学举行了首届本科生暨2018届联培研究生(含首届博士研究生)的毕业典礼。在江绵恒校长为每位毕业生授予学位时,荧幕上显现的是学生四年前和四年后的照片,不少人的变化让在场学生和家长惊叹不已。江绵恒校长特别感谢了毕业生们最初的信赖和包容,“当年你们选择上科大时,学校仅有一幢宿舍楼,校园建筑还只是一张蓝图,常任教授队伍也尚未建立。现在你们所有的勤奋和辛劳都得到了应有的回报。”

上科大校长江绵恒与毕业生握手

 


 

毕业丰收季,超七成学生继续深造

 

四年前钱乐琛作出来上科大就读的决定时,不少人都感到费解。按照亲友设想好的道路,她应该凭着不错的成绩去一所名牌大学安安稳稳地读书,而不是选择一所2013年刚建的学校 “拓荒”。与她相似,不少同学都放弃了更稳妥安全的选择,开始了人生中一段华丽的“冒险”。四年过去,这批学生的出路如何?他们面对人生的道路又作出了哪些选择?

 

在毕业典礼上,上科大公布了首届本科生毕业去向。截至今年6月,在上海科技大学首届199名本科生中,约38%选择前往国(境)外攻读研究生。已获得录取通知书的出国深造毕业生人均收到2个以上世界知名大学的录取函offer,录取函来自于哈佛大学、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大学等国际知名大学。境外留学的毕业生中,5人进入全球TOP10高校深造,15人进入全球TOP20高校深造,51人进入全球TOP100高校深造,占总毕业人数的26%。

上科大毕业生在照片墙前留影

 

另外,约34%的毕业生选择在上海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国内高校攻读研究生。约20%的毕业生选择直接就业,工作单位包括通用电气、诺华、AMD、和辉光电、上海证券、上海银行、汉高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约8%的学生因各种原因暂缓毕业。

 

记者了解到,延期毕业中有一些同学是主动申请的。2014级生命学院本科生顾世杰目前就在麻省理工学院交流:“我想利用这一年的时间和上科大的资源,补充数学方面的知识,为我将来在神经科学领域做出更好的工作打牢基础。”他在校GPA高达3.84(满分4),排名生命学院第二,还曾与队友一道,在2016年国际遗传工程机器大赛(iGEM)上荣获金奖。

 

此外,首届本科生的科研实力同样不可小觑。截至2018年5月,已有17名2014级本科生以第一作者、共同作者等身份在知名学术期刊或国际会议上发表20篇论文。

 

毕业典礼上,校务委员会主任徐匡迪,委员周小川、丁仲礼、翁铁慧、傅成玉为2018届毕业生校长奖、上海市优秀毕业生颁发了荣誉证书。

务委员会主任徐匡迪,委员周小川、丁仲礼、翁铁慧、傅成玉为2018届毕业生校长奖、上海市优秀毕业生颁发了荣誉证书

 


 

“上科大造”是如何炼成的?

 

在上科大学习的日子并不轻松,江绵恒的一番话道出了他们的艰辛:你们也许没有想到,进校后你们有做不完的作业,听不完的讲座,参加不完的活动,没有水分的 GPA,时间永远不够用,许多本地的同学甚至一个月都不回家一次。不仅课业负担重,许多课程都采用英文教学,英文PPT、英文作业、英文试卷在上科大是司空见惯的常态。

 

国际化的课程体系是上科大“国际化无缝衔接”培养特色的一个缩影。除了在校内推行国际化的本研教育,上科大还积极与国际一流大学开展合作,目前已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麻省理工学院、牛津大学、康奈尔大学等学校合作,为同学们提供“3+1”国际交流项目的机会。据悉,共计72名2014级本科生参加了海外学习交流,占总人数的36%。

 

“科研无缝衔接”是上科大培养的另一大特色。截至2018年5月,学校已选聘469位教授,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4位、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0位、中国科学院院士34位等。在上海市大力支持下,学校自身的核磁、电镜、大型超净间等大型科研平台正在迅速建立并投入使用,并与张江高科技园内上海光源、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等国家级大科学设施相邻。

 

上科大的本科生已经开始体会到“科研无缝衔接”带来的竞争力。2016年,钱乐琛在导师的指导下,和同学们一道在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iGEM)全球总决赛中斩获金奖,打败了包括麻省理工学院在内的全球400所高校的社团。大三下半学期,她也通过学校的“3+1”国际交流机会来到哈佛大学,这段交流经历促成了她赴哈佛大学读博,“在哈佛,其实更怀念上科大的导师制。在哈佛要加入一个实验室是拼实力和运气的众里挑一,但是在上科大,很多课题组都对学生敞开怀抱,并给予耐心的指导。”她还告诉记者,上科大的英语教育环境也让她很快适应国外的科研学习。大一、大二的科研经历,也让上科大学生在哈佛大学交流时脱颖而出。

钱乐琛获2018届毕业生校长奖

 


 

上科大给学生敢想敢做的勇气

 

“我们的培养特色就是在国际化和科研两个方面做到无缝衔接,让学生毕业的时候,无论是继续深造,还是从事科研工作,都能够迅速上手。”上海科技大学副校长兼教务长印杰告诉记者。在他看来,从上科大毕业知识学生踏上社会的第一步,未来希望他们能够定下更高的目标,不要停下自己的脚步。

 

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拿到全奖去哈佛读博的钱乐琛就给自己定下了目标。她告诉记者,是上科大给了她敢想敢做的勇气,“这是一个能够探索自己的想法,发掘可能性的地方。”小时候,父亲的一句话给她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如果能把芯片插进脑内,可能考试前就不用背书了。这个看似科幻小说中的场景,正在逐渐成为可能。“去哈佛读博后,我期望在未来能致力于神经科学方面的研究,为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健康做出贡献,实现小时候的梦想。”

送走首届本科生和2018届研究生的上科大,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

 

和钱乐琛一样,信息学院本科生王一帆毕业后也选择赴华盛顿大学全奖读博,在此之前,他放弃了来自两家公司年薪约50万元的录用通知书;学生社团Geek Pie的创始人吕文涛也做出了相似的选择:放弃微软,选择本校读研;学生时代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顶尖期刊上发表论文的陈安琪,也放弃出国机会在上科大读研……像这样的故事在首届毕业生中还有很多很多,经过四年的大学生活,穿过曾经的迷雾和彷徨,他们都做出了忠实内心的选择。

 

送走首届本科生和2018届研究生的上科大,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目前,学校正与中科院上海分院科研院所等单位合作,负责或参与建设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用户装置、活细胞结构和功能成像等线站工程、超强超短激光实验装置、上海光源二期线站工程,牵头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的规划和建设,承担“多空间多时间尺度生物成像平台”“机器学习与虚拟现实平台”等科创中心建设重点建设工作,加大推进学生培养中的“研究型”和“国际化”,让每一届学生都能和学校共同成长。 

 

栏目主编:徐瑞哲
图片摄影:李茂君
视频来源:上海科技大学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