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科教 > 创新之城 > 文章详情
哈佛教授刘小乐:治疗癌症光有免疫治疗不够,还需要复方疗法
分享至:
 (0)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黄海华 2018-06-11 20:27
摘要:据透露,刘小乐教授未来科研的方向,是更深入地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来探索免疫治疗的模型学习及智能化,从而找到更好的生物标记物。

 

“癌症的有效治疗方法应该是组合拳,比如靶向治疗是祛邪,免疫治疗是扶正,表观遗传治疗是调节系统平衡,个性化治疗则是对症下药,把这些治疗手段相结合的复方疗法可能会达到最好疗效。”6月10日,哈佛大学Dana-Farber 癌症研究所终身教授刘小乐,在理解未来讲座上海专场分享了有关癌症免疫治疗的前沿信息。

 

“免疫疗法虽然效果惊人,但只对少数患者发生作用”

 

在刘小乐教授工作的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医院,如果病人被确诊得了癌症,医院会根据实际情况给病人做肿瘤基因测序,希望从中找到可以进行靶向治疗的变异基因。这种基因测序在美国已经非常普及,中国也有很多公司在尝试。但目前最主要的问题是,很多基因变异后仍然无药可治。现有的靶向治疗药物在一段时间内对癌症有疗效,但病人在治疗后容易产生抗药性。

 

免疫疗法在当下被寄予厚望。刘教授认为,免疫疗法虽然效果惊人,但它只对少数患者有效。因为不同类型的免疫细胞以及不同种类的癌症,对于免疫疗法会产生不同反应,关键是要找出对应的生物标志物。

 

在今年美国癌症研究大会上,刘小乐教授做了一个主旨发言,她认为在做基因测序时不仅要看DNA的变异,也要看基因的表达,这种叫做转录组测序的技术(RNA-seq)在美国花费约三百美元,而在中国两三千人民币也可以做到。她的研究项目中,设计了三个算法。第一:TIMER算法,是指“Tumor Immune Estimation Resource”,即能够从RNA-seq表达谱数据中,检测和量化肿瘤组织中免疫细胞浸润的情况,由此来确定肿瘤细胞-免疫细胞之间的关系。第二:TRUST算法,是指“TCR Receptor Utilities for Solid Tissue”,对三十种癌症的上万个表达谱数据进行挖掘后,鉴定得到了超过两百万种肿瘤浸润T细胞受体(TCR)的序列,使得能够高通量地精准鉴定出肿瘤组织中T细胞受体和B细胞受体抗体的多样性。第三:TIDE算法,是指“Tumor Immune Dysfunction and Exclusion”,通过对上百组不同肿瘤表达谱的综合分析,找到生物标志物来预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疗效。它的精髓是在免疫热肿瘤里判断T细胞是否衰竭,而在免疫冷肿瘤里判断是否有三种抑制T细胞浸润的细胞,因为这两类病人不太容易获益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单药治疗。

 

“同时,我们也在摸索用机器学习的办法,来计算哪些免疫细胞识别哪些变异。”据透露,刘小乐教授未来科研的方向,是更深入地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来探索免疫治疗的模型学习及智能化,从而找到更好的生物标记物。

 

当然,对于癌症,光有免疫治疗是不够的。刘小乐非常认同一位业界前辈说过的一句话——单药迟早会产生抗药性。如今,很多化疗药只能有效一两个月,针对这种情况,刘小乐教授说:“癌症的有效治疗方法应该是组合拳,靶向治疗是祛邪,免疫治疗是扶正,表观遗传治疗是调养系统平衡,个性化治疗则是对症下药,把这些治疗手段相结合的联合用药疗法可能会达到最好疗效。” 因此,未来科学家们可能会针对每位病人的癌症,定制联合用药方案。

 

“没有家族遗传病,不一定要做基因诊断”

 

安吉丽娜·朱莉做了基因诊断后切除了乳腺和卵巢,这种基因诊断是否每个人都有必要去做呢?针对这个疑问,刘小乐教授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这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家族遗传病史,如果没有,不一定要做基因诊断。

 

对于癌症治疗的发展前景,刘小乐教授总体持比较乐观的态度。她认为,在年轻一代的有生之年,大部分癌症是可以得到有效治疗的。比如白血病、淋巴癌、黑色素皮肤瘤这些曾经非常凶险的疾病,现在都已有不少被治愈的成功案例。随着医学的发展,癌症病人即便对于靶向治疗的药物产生了抗药性,也还有机会等到下一代药品或者复合疗法的出现。

 

“尽管有点泡沫,但其发展还是激动人心”

 

刘小乐教授拥有生物学、计算机学、统计学知识背景,她的实验室也汇聚了不同专业的人才。据介绍,她与哈佛大学团队共同创立的寻百会生物科技 (GV20 Oncotherapy),是一家癌症精准医疗原研新药开发企业,在肿瘤功能基因组学、癌症免疫治疗和生物大数据技术上具有国际领先的优势,并已建立了中国首个基于功能基因组学的肿瘤新药靶标筛选平台。寻百会将平台技术应用于解决肿瘤新药开发的关键问题,即鉴定有效的肿瘤药物靶标,优化联合用药组合和提高药物临床试验效果。“未来科学的发展,交叉融合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趋势。”

 

“我的联合创始人在中国管理研发平台,他说国内做实验的效率比起在哈佛大学时还要高。”刘小乐说,“这得益于上海张江这些年来在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和积累,使得像我们这样的创业公司能够在中国成熟的生态系统中迅速成长”。目前基因的高通量测序使得人们对癌症机制有了更多的认识,最近10多年美国很多药企在波士顿开设了研发中心,也有许多生命健康领域的科研人员投身创业,这使得实验室到病床的距离更近了。中国虽然过去做仿制药多,但现在也更加注重新药研发了,目前诞生的很多生物医药的创业公司就是最好的证明。刘教授回忆起刚回国工作时,想要订购一些试剂都很难,而如今,中国的生物技术和制药工业的生态系统正在迅速改善,再加上拥有相当的资金投入和人才储备,现在就连一些美国药厂的高级管理人员也来中国寻找机会。“尽管在这一领域的创业有点泡沫,但其发展还是很激动人心的。”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项建英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