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海上记忆 > 文章详情
【海上记忆】上海市中心竟然有座“垃圾山”?
分享至:
 (3)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龙钢 2018-05-30 08:20
摘要:在上海中心城区还有一座“山”。这座位于虹口区广粤路附近的“山”,人们习惯性把它叫做“靶子山”,当地人也有叫它“垃圾山”的。说起“靶子山”,还要追溯到70多年前了

也许许多人不知道,在上海中心城区还有一座“山”。这座位于虹口区广粤路附近的“山”,人们习惯性把它叫做“靶子山”,当地人也有叫它“垃圾山”的。说起“靶子山”,还要追溯到70多年前了……



“靶子山”形成于上世纪四十年代,是由上海北部地区的工业垃圾堆积而成。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上海市区的部分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再次堆积在此,从而形成了占地面积达87亩,高约40米的“山”。1987年周边开始建设住宅小区,这里开始停止垃圾堆放,1988年改建为城区绿地,至1993年底,该处绿地面积达到了70亩。



小时候知道“靶子山”,是因为去它附近的宝山县江湾公社农村地里摘桑叶。因为当时家里养了“蚕宝宝”,每天需要许多桑叶来喂它,所以放学后便会徒步走到“靶子山”附近的农村,看到农民们房前屋后种有桑树,便去“偷”摘桑叶。一次无意中发现了不远处有座“山”,感觉很好奇。回到家便向大人们询问,大人们说,这座“山”原本是座垃圾山,这才第一次知道了这座“山”的来历。



虽然知道了这座“山”的来历,可每次去摘桑叶时,总会听到“山”那边传来阵阵的枪声。要知道那年头,听到枪声,除了恐怖还感觉有些神秘。当时班级里有很多小伙伴的父母是军人,于是,神秘感被揭开了:原来是解放军战士在练习打靶。



一次,几位好奇的同学相约摘完桑叶后,“赶脚”去“靶子山”看看。那时的“靶子山”没有围墙,四周是一片荒地,“山”下朝南处是一片平整的地,非常开阔,是解放军战士和民兵练习打靶的场地;而“山”上,随便什么人都可以爬,且树木也没有现在这么全覆盖,显得光秃秃的。我们深一脚浅一脚地往上爬,因为是垃圾堆积而成,脚下的“泥土”,有的地方很松软,一不小心脚就会“陷”下去。站到了“山”的制高点望下去,解放军战士正在训练打靶,枪声“震耳欲聋”,等到他们打靶结束,夕阳西下时,我们几个胆大的同学便快速下“山”,奔向刚刚战士打靶的地方,去检拾战士们打靶后遗弃的子弹壳。



那个时候,家里生活不宽裕,学习用的铅笔,一直要用到剩下很短一节,手抓不住笔了,才会“依依不舍”地把它扔掉。为了多延长铅笔的使用,我们把捡拾回来的子弹壳,套在铅笔上,权当笔套使用。说来也巧,做笔套不大不小正合适,所以许多住在虹口北部的同学,都会在放学后去“靶子山”捡拾战士打靶遗弃的子弹壳。有时捡不到还去“偷”同学放在铅笔盒里的子弹壳。那个年代,市场上没有笔套可买,你若有个子弹壳笔套,人家还羡慕你呢。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起,“靶子山”战士们训练的枪声渐渐地听不到了,“山”上的树木也开始茂盛起来,四周开始围起了围墙,一般人是不准随便上山了。1987年后,上海市因安置上海火车站新客站建造动迁的居民,在“靶子山”周边规划建设大型住宅区凉城新村。



原属宝山县江湾公社地域内的“靶子山”及其周边地区,随着1984年10月,江湾镇及江湾公社的一部分从宝山县划入虹口区。1987年,这里又从江湾镇划出,单独成立了凉城新村街道办事处。



凉城新村建设之初,居民出行和购物十分不便。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只有一部公交107路通往凉城。随着最先建成的凉城一村、二村、三村居民的大量入驻,一部公交车显然已经难以满足需求,许多居民向有关部门反映,希望有更多的公交车驶入凉城。不久,公交132路等数部公交车驶入了凉城,初步解决了凉城居民的出行难问题。而凉城的第一家商店则是1986年4月份在凉城三村开业的,足见当时购物的不方便。



经过多年的建设,“靶子山”周边如今已是高楼林立,中环线广粤路上下匝道在此经过,汶水东路、凉城路、广灵四路等主干道在原来的农田里建成贯通,原先用废煤渣铺成的广粤路,如今也成为了凉城新村宽敞的南北主干道。同时,近20条公交线路四通八达,居民出行十分方便;世纪联华等大型商业零售企业入驻,给居住在这里的数十万居民提供了便利;虹口区图书馆、凉城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文化设施更是给这里的居民提供了各种公共文化活动的场所,使他们享受到了知识和文化带来的乐趣。原先,“靶子山”及其周边农田和训练场地,已全然没有了当年的“痕迹”,当年“山”下原来平整的训练场地也建成了“搜乐城”,正在等待启用。



这几年有许多人建议“靶子山”对外开放或建个公园,但据说因为其松软的“泥土”,虽经过60、70年的沉淀和进行加固,爬“靶子山”依然有危险。前几年的一个夏季,因为连续下雨,使得“靶子山”体松动,“泥土”开始塌陷,造成部分围墙倒塌,



所以现在“靶子山”仍实行全封闭,市民是不能上“山”。



当年经常到“靶子山”附近摘桑叶,看解放军战士打靶,听着战士一曲“打靶归来”歌,望着夕阳西下的农田,踏着泥泞小道回家的情景,犹如还在昨天……



从三十多年前的乡间小路变成了双向十车道的中环线,从一望无际的田野到楼房林立的文明小区,从购物要走一个小时到24小时便利店就在家门口,所有这一切都是当年无法想象的,再过二十年,“靶子山”及其周边地区,一定会更美好。

 

 

栏目主编:沈轶伦 文字编辑:沈轶伦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朱瓅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