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艺清单 > 文章详情
王安忆把1943年的畅销小说《风萧萧》改编成话剧
分享至:
 (2)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诸葛漪 2018-04-21 07:13
摘要:眼神对不上,就是生离死别。

“蔷薇蔷薇我爱你”中,风声萧萧,闪烁着烈士们的热血。终有一日,雾散云开,太阳高照,看见彼此的脸,那是青春和笑靥的花朵,开到最盛期,落英化作千红——这是作家徐訏笔下1941年的上海,也是编剧王安忆眼中的上海。上海话剧艺术中心2018年原创演出季话剧《风萧萧》4月20日在上海艺海剧场首演。该剧由著名作家王安忆根据徐訏同名小说改编。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日本海军梅武将军携机密文件突然抵达上海,引起各方关注,为探明究竟,爱国人士纷纷出动,于是一个在“孤岛”上海发生的故事拉开帷幕。小说《风萧萧》讲述青年哲学研究者“我”激于民族大义加入抗日工作,到百乐门红舞女白苹寓所窃取日本海军部秘密文件,第一次成功,第二次却被白苹发现,她将“我”击伤……“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徐訏是浪漫的,《风萧萧》与其说是荆柯刺秦,倒不如说是徐訏本身浪漫思绪的寄托。浪漫的故事笔触和抗日救亡的残酷现实结合,令这本发表于1943年的小说当年便位列畅销书首位。

 

话剧《风萧萧》建组会上,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总经理杨绍林表示,“剧中那个年代的上海为什么成为冒险家的乐园,各路人马汇聚在这片土地上做人生的搏杀,这与当时的文化和历史是分不开的,悬疑只是这部剧的一方面,但不是最主要的,我们更希望让观众感受到那个年代所特有的文化。” 

徐訏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留学巴黎大学主修哲学的经历让他更多地以哲学的视角看待问题。在他本人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生历程中,对存在的意义与诗意浪漫的追求一直是他的人生理想,他的许多作品也正是这种理想的外化。国家民族限于生死存亡的关头,小说《风萧萧》渲染生活的危险性和残酷性,着墨重心仍然是展示人物尤其是女主人公们的机智、聪明与热情。

 

王安忆与徐訏一样,都写上海,写有关上海的摩登生活,写女性的命运,有日常生活的细节,有故事,有人物的命运。从某种意义上说,主人公“我”的性格特征正是徐訏的自我写照,对理想爱情可望而不可即的追求,对理想女性在内心深处的爱慕与接近的畏惧,都是徐訏本身经历在剧中的反映。 “小说可以意识流,但是戏剧就不能。”对于话剧编剧,王安忆小心翼翼,“创作,主要靠的还是想象力”。

王安忆表示,每一个写小说的人都会受到戏剧的诱惑,但改编者又有自己的生活经验、自己的处境,把一个小说变成一个戏剧,这个转换对自己的智力、智慧是一个挑战。“小说可以肆意叙述的,可以慢慢慢慢道来,但是戏剧要求你把故事都控制在一个空间、时间里面。” 

 

改编剧本,大困难源于结构。王安忆坦言,“你一定要把小说的结构重新组织,小说是顺着自然时间行进的,可以很从容地书写。但是舞台对你的逼迫是很紧张的,你必须在两个小时里完成。你把时间怎么分配,分配在哪一个最重要的环节,这个是比较困难的。”王安忆更喜欢小说的微妙与暧昧,可是在舞台上却要直接且清晰地体现,对她来说是“挑战”,“戏剧真的是很多东西的融合,要把时间、空间、人都集中在一个这么小的范围”。 

导演徐紫东认为,“话剧《风萧萧》不是一部谍战剧。谍战是这个戏的外壳,而在这个外壳下,我想探讨关于爱和爱的距离。”正因如此,舞美设计唐琦用断掉的画框和流苏线幕拼贴组合成一个虚化的场景,线幕通过灯光的变化时不时会变成一堵墙,有时又让观众感觉是透明的,从侧面烘托出当时精致华丽的生活氛围。而属于那个时代,力求逼真写实的道具元素,又直观地体现着上世纪四十年代的生活气息。

 

话剧《风萧萧》在艺海剧场连演3场至4月22日,紧接着4月27日起在光影车间•静剧场持续上演至5月6日

栏目主编:李君娜 文字编辑:李君娜 图片编辑:曹立媛
图片来源:主办方提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