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科教 > 教育在线 > 文章详情
这位教授记录校园765种花草,用基因密码探寻中华文明起源
分享至:
 (6)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彭德倩 2018-04-20 19:50
摘要:他觉得,近些年来,舆论场上关于中华文明,似乎还没走出半殖民地社会的疑古时代,而是又进入了一个疑古时代——古代的历史真实存在吗?“历史流传下来的东西当然可能有夸张部分,但是不能因为证明上的难度,就完全否定其存在,许多都是有原型的。不能从一个迷信的极端,走向另一个全面否定的极端。”他说,那实在是一种“自我看低”。

复旦大学门口的书店里,有一本书长期畅销,多次再版,名叫《复旦校园植物图志》,记录了765种复旦邯郸校区、新江湾校区的植物品种。很少有人知道,这书的作者,是一位人类学家,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李辉。他的“主业”,是用以基因科学技术为核心的科学,上溯中国人与中华文明脉络,最新也是目前他思考最多的研究,是探寻“三皇五帝”是否真实存在。

 

从身边花草琐碎,到历史长河纵深,这个跨度不可谓不大。网络上,还有不少人质疑,这番追古,实为“神棍”之行。真相究竟如何?记者走进复旦校园探访。

 

 

从猩猩面具到疑古时代

办公室里,高高挂着的猩猩面具格外醒目。 彭德倩摄

刚进李辉的办公室,转过一座书柜做成的玄关,扑面而来的,仿佛不是一间大学教授的办公室。书架上挂着大猩猩的面具,书桌旁的鱼缸,茶几上的吊兰,像是一个奇异的世外桃源。“那个面具是我去幼儿园给孩子们讲人类进化用到的,有了这个,他们听得特别起劲,也特别能理解,”李教授一边泡着茶,一边为记者解答第一个疑惑。

 

于是,更大的问号连环抛出:“真的能用现代科技追溯上古人物么?怎么会想到做这件事?”

 

“当然可以做到。“李辉教授说。他觉得,近些年来,舆论场上关于中华文明,似乎又进入了一个疑古时代——古代的历史真实存在吗?”历史流传下来的东西当然可能有夸张部分,但是不能因为证明上的难度,就完全否定其存在,许多都是有原型的。不能从一个迷信的极端,走向另一个全面否定的极端。“他说,那实在是一种“自我看低”。

 

在李辉看来,考古学界、历史学界,存在这样的现象——信息碎片化,挖出来的东西不与传统历史人文语境及其他考古成果相结合,发现一个东西就命名一个东西,不从完整的文化现象上考量,而人为割裂了本可以还原的历史纵横。同时,考古等传统历史研究的方法有限,如果能融入现代基因科学,相辅相成,或许能更好地拨开中华文明起源的迷雾。

 

事实上,如果从基因谱系去检查,上古传说中人物到底存在与否,是可以通过Y染色体传承来逆推的。因为一旦一个人物到了帝王级别,传下的后代就多,在现代人中,可以从基因谱系上观察到许多人来自上古的同一祖先,且这一同宗是在短期内迅速分化出了很多分支。“相关的初步研究和想法发表后,网络上很多人说我是神棍,”李教授坦言,很多民科不愿意了解细节情况,只要跟他们预想的不一致,就直接抨击谩骂。但是在人类学研究上,其实所知越多,对未知的敬畏就越高。假说可以很大胆,但是没有充分证明,假说永远是假说。他觉得,这项研究,就是要用多学科的充分的证据,来证明未知的东西不能轻易断言其有,更不能轻易断言其无。当然,证明其有自然可以提升文化自信。

 

 

用遗传学,来追溯文明进程,可行吗?

李辉教授在工作中。李辉供图

用遗传学,来追溯文明进程,可行吗?“过去我们没有办法,现在有了,而且技术越来越完善,精度也越来越高,”李辉说。

 

事实上,在人类历史研究中运用遗传学技术的思想,早在上世纪中期就已萌发,分子人类学便因此得名。然而,限于当时的遗传学发展水平,这一探究人群差异、人种变化的新技术本身精度不够,更多用于判定个体身份确认、群体间差异等,而要往深里追索人类起源、族群基因变化等,却显乏力。

 

何为精度不够?举例来说,遗传学可以探索人类进化的一些基本法则,其中包括基因变化的速率是怎样的,也就是遗传学上所说的分子钟。打个比方,生活中“跑步的距离”除以“跑了多久”,就可以得到跑步速度,遗传学领域也是一样,首先锁定要观察的特定基因,寻找“基因经历的多大的变化”和 “发生这些变化的时间”,然后通过复杂算法加以处理,可得到“基因变化的速率”。找到精确的分子钟,就能给历史中人们演化的过程绘出一个较为准确的时间轴。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分子钟的精度不够高,通过基因技术判定的时间范围往往过于宽泛,有的上下浮动范围甚至达到正负2000年甚至上万年。 2001年 《科学》曾发表了一篇遗传学论文,其中对时间点这样叙述,“……的形成,距今3000年至-200年”,换句话说,研究对象的形成时间点可以在公元前1000年的西周时期,也可以在我们未来的200年。这样的结果虽然在遗传学上有积极意义,但显然完全无法满足“锱铢必较”的历史学家、人类学家们的要求。

 

近年来,随着遗传学的发展,分子钟的精度大幅提高,误差水平已经控制在50年内,不仅如此,二三十年前做不到的古代生物DNA测定,也已发展出一套成熟技术,且在5000年时间跨度中具有较高可靠性,令历史人类学与现代生物遗传学携手解谜,成为可能。

 

这其中,y染色体,是关键。因为Y染色体的传代方式是稳定的父系遗传,始终在家族中流传,所以从后代去推祖先,具有严谨的科学逻辑。李辉介绍,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年轮图谱,每个人的y染色体上都有许多道“年轮”,诉说着累代的变化。

 

此前,他所在的金力课题组对全国50万人进行了y染色体全测序,发现近一半男性的y染色体可以直接追溯到上古时期的某三个人。“这会不会与传说中的‘三皇’相符呢?”他说。在李辉看来,在上古传说不违背科学道理的情况下,不否定其真实存在,并大胆假设,用科学全面的方法求证,是对中华文明起源的历史人类学研究,最负责任的态度。

 

 

考古学、遗传学、历史学,多轴精准定位这“三个人”

办公室走廊墙上,李辉教授的科普作品展示,格外有趣。 彭德倩摄

“我们的遗传学研究结果表明,这三个人的y染色体,扩张速度非常快,”李辉教授介绍。换句通俗点的话来说,就是这些人在当时的生产生活条件下,每个人都有很多儿子,“社会地位很高”这一点,非常明确。

 

“这三个人生活的年代,也有了精准定位,分别是距今6800年左右,6500年左右,5400年左右,”他说,这些年代,都早于夏商周很长时间,可以看作中华民族的始祖。

 

“我们之所以说这三个人应该是国家或王朝的建立者,而非原始部落的领导者,也是基于这个年代的大历史背景,”李辉说。距今12000年前冰川期消退,物种繁盛,距今11000年左右全球人口大扩张,10000年前有了农业的初起;约9000年前进入新石器时代;8000年前聚合成民族和语系;7000年前左右,历史上有记载的四大文明古国纷纷建立。可以说,距今约6800年的那第一个共同祖先,很有可能就是文明古国的首领。

 

“如果这三个上古领袖是存在,我们希望通过遗传学、历史学、考古学的多轴体系,来更佳精准地发掘,判定。”李辉将目光锁定在湖南的云梦大泽区域的高庙文化。“那里已有考古学证据证明,那里有人工种植水稻的起源,也有中国第一个城市,逐步建起五米高的护城墙,最早就是开建于6800年前,”他说。那个遗址中,有着宫殿一样的大房子,还有很多小房子,类似手工作坊区。在挖掘出的大墓中,一男子胸前佩戴玛瑙玉璜,有很明显的等级标识。更为关键的是,骨殖采样的初步比对,得到了很乐观的结果。“我们在想,那会不会是神话中伏羲的原型,”李辉说,“不过这些还需经过更精细的科学实验分析 。”

 

“第二个人”,出现在6500年前。研究组发现,在黄河流域,种植小米为主的仰韶文化,在这个时期正处于巅峰期。当地西水坡大墓考古发现,规模达到近千平方米,相当罕见,且墓主人四面以蚌壳装饰成动物星宿守护图形,东边是龙,西边是虎,北边是“斗形”,南方是七个星宿,这样的排布设置,可以大胆猜测也是“帝王级别”的人物。

 

同样的,“第三个人”身处5300多年前,当时正是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的巅峰期, 相关考古结果也有不少证据指向。

 

对于这些人的遗传学检测匹配结果,也在深入进行中。

 

“这项研究,是从2014年开始的,我们的目标,是把中华文明起源的历史搞清楚 ,给中华民族的同根多元一体格局更清晰的图像,” 李辉教授说:“很多人提醒我,这个很难,会受到狂风暴雨般的攻击。但是当科学技术有了进步,可以帮助我们向中华民族的源头,向人类更早的历史迈进,我们不做谁做?这是中国分子人类学研究者的历史责任。”一边品茶,李辉一边说着心声。在他的学术路程上,这些也并不是终点。不久前,《Science》以《Bring legend to life》为题报道了他的研究。

 

这些有什么用?在李辉和他的同伴们的前行路上,也常听到类似这样的质疑。对此,他甚至是有些气愤的。在他看来,这样的质疑甚至等同 “原罪”。人类学与天文学、数学一样,属于基础科学,或许在短视者眼中没有经济价值显得“无用”,但它的意义在于提升整个人类的能力,我们在努力回答那个终极的问题:我们从何处走来,我们将变成什么样,我们如何掌握人类的命运。

 

那一天,采访完毕走出李辉教授的办公室,走廊里的专业科普作品展示橱窗中,偶然邂逅了李辉教授写的几本书,其中之一的封面极其吸睛——一只猩猩和李辉静静对望,几乎快要“吻上”了。书名叫做:《来自猩猩的你》。

栏目主编:徐瑞哲 文字编辑:徐瑞哲 题图来源:李辉供图 图片编辑:项建英
题图:李辉教授在工作中。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