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科教 > 教育在线 > 文章详情
曾是中福会儿童剧团小演员,八旬老人自发办展传承儿童剧艺术
分享至:
 (3)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许沁 游育红 2018-04-20 17:56
摘要:中福会儿童艺术剧院正在创排中华创世神话儿童剧《炎帝三公主——精卫填海》《大禹治水》《大羿射日》,面向未成年人,用儿童剧来讲好中国故事。

“这里原来是芭蕾厅,这里原来是一间教室。”“你瞧,这几颗杉树,是我们做学员时种的,现在已经比3层楼高了……”昨天(4月19日),83岁的刘妩倩,82岁的俞珊,80岁的吴建安和老同事们一同回到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他们曾是中福会儿童剧团的小演员,这群老人自发组织儿童剧化妆造型设计回顾展,回忆不平凡的成长经历,传承儿童剧发展,用戏剧点燃孩子们的想象力。

 

突破早期儿童剧化妆造型

1984年《木偶奇遇记》

1953年,吴建安戴着红领巾进入中福会儿童剧团,直至1998年退休。“这45年间有太多的美好回忆和难忘的时刻。我见过6次宋庆龄,耳闻目睹、亲身感受到她慈爱又严格的要求。”吴建安说。

 

由宋庆龄创建的中国福利会走过80年,吴建安在中福会儿童艺术剧院举办了一场化妆造型设计回顾展,从塑型化妆、佩戴化妆、绘画化妆、肖像化妆到不同时期的人物造型,展示了早期儿童戏剧化妆造型设计。

 

1959年,吴建安从演员转型做了一名化妆师,一做就是30多年。相比成人剧,儿童剧的想象要丰富得多,角色也不仅仅是人,花草树木、动物精怪都可以成为重要角色。“儿艺化妆师施展手脚的余地比成人剧化妆师要大得多,成人剧化妆师大部分时候只是为不同年龄的人化妆,我们却要把人化妆成动物、植物、妖精等。” 吴建安笑言,学了技术就想方设法将之用在舞台造型上,创造孩子们喜欢的角色。

1960年《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八戒形象

令他最得意的是,在儿艺舞台上,他把传统的“黑猪八戒”变成了现在荧幕舞台上常见的“白猪八戒”。1960年,儿艺要演出舞台剧《三打白骨精》。此前舞台上猪八戒的形象来自中国的黑脸短毛猪。他觉得“黑猪八戒”形象太丑,给孩子看的剧应该做得造型更可爱,并提议将猪八戒面具颜色改成白色,同时缩短鼻子,做出胖乎乎的脸颊和一对招风耳。“开始很多人不赞同我这么改,后来团长一锤定音,说先演一场后再让小观众评判。第一场演出后,短鼻的‘白猪八戒’赢得了小观众满堂喝彩,从此‘白猪八戒’的形象就留了下来。后来,外地剧团也开始学习‘白猪八戒’形象,慢慢的,猪八戒的形象都是白色的。”吴建安说。

 

塑造各类儿童剧角色形象

俞珊(左)、刘妩倩(中)和吴建安(右)合影。

1947年,11岁的刘妩倩看到了中国福利基金会儿童剧团(中福会儿童艺术剧院前身)开办儿童戏剧训练班的招考公告,成为剧团招募的第一批小演员。她回忆说,当时儿童戏剧训练班主要招收贫苦儿童,第一期9名学员边学习、边排练。“1948年,由我们这批学员演出的《小马戏班》到各学校免费演出,后来创排演出木偶剧《快活的日子》、秧歌剧《兄妹开荒》、儿童剧《小雪花》等,每场演出都会引发小观众的热烈反响。”

 

当时化妆经验少,儿艺的老化妆师都有一股钻研的狠劲。1962年后,她也转为化妆造型。当时为《灰姑娘》做造型时,剧中有十几个头发造型。宫廷头型之前她没有见过,就去资料室翻画报、看国外电影,学习当时的发式,再尝试自己做。发型越做越好,也练出了技术。

 

为了让小观众有更真切的观看体验,儿艺化妆师下了大功夫,塑造各不相同的儿童剧角色形象。他们尝试用石膏倒模,用玻璃钢给演员做上半脸的面具,加深眼眶、加高鼻梁,经过化妆,轮廓平面的中国演员摇身变成了高鼻深目的卡通角色。他们还和特技组合作为匹诺曹做了一个鼻子可以节节拉长的面具。匹诺曹说谎时,演员背过身去,拉出鼻子,小观众感觉像是“变魔术”。

世界经典系列《巴黎圣母院》剧照

在几代儿童戏剧工作者的坚持下,中福会儿童艺术剧院创作演出了近400部题材各异的儿童剧目,累计演出19000余场,观众达1639多万人次,影响了几代人的成长。“儿童戏剧创作要一切为了孩子,用精品力作提升少年儿童的审美品格。”中福会儿童艺术剧院院长、艺术总监蔡金萍透露,剧院正在创排中华创世神话儿童剧《炎帝三公主——精卫填海》《大禹治水》《大羿射日》,面向未成年人,用儿童剧来讲好中国故事。

栏目主编:徐瑞哲 文字编辑:徐瑞哲 图片编辑:项建英
题图:中华创世神话儿童剧《炎帝三公主——精卫填海》剧照
图片来源:由中福会供图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