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艺清单 > 文章详情
《上海电影产业发展报告(2018)》发布,“大市场、正能量、新格局”成关键词
分享至:
 (4)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李君娜 2018-04-20 18:47
摘要:梳理2017年度中国电影产业和上海电影产业的最新动态和突出现象。

2017年是中国电影产业从扩大规模到提升质量、从集聚资源到谋求质的突破的一年,也是上海电影产业借上海“文创五十条”颁布的东风寻求跨越式发展的一年。4月20日,上海社会科学院发布上海文化发展系列蓝皮书。其中,《上海电影产业发展报告(2018)》围绕“以内容促发展,提升电影产业国际影响力”这一主题,结合学界、业界研究力量,结合具体影片文化批评和产业态势分析,聚焦2017年度中国电影产业和上海电影产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和突出现象。

 

由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上海电影产业发展研究中心策划、组稿的《上海电影产业发展报告(2018)》,全书由总报告和四个内容版块组成。“总报告”邀请学界著名专家和中青年学者,整体性地讨论中国和上海电影产业年度发展态势,侧重分析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现状、趋势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探索;“产业动态”版块,主要在产业链意义上对2017中国影视基地展开研究,并对2017年度上海电影集团产业发展与上海电影制片与创作展开分析;“产业热点”版块,首先在中国电影理论批评与中国电影产业法规两个维度展开研究,并分别讨论了“主旋律”电影与以BiliBili网站为代表的电影产业中的青年亚文化现象;“年度电影”版块,整体性地讨论了2017国产类型电影,并就华语古装玄幻影片、当下中国犯罪影片展开分析,最后借助大数据分析主旋律电影;“聚焦上海”版块,围绕迎来20周年回顾的上海国际电影节,分别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电影文化交流合作机制、电影节的电影交易功能、电影节的品牌建立与影响力等维度展开研究。

 

报告指出,2017年中国电影产业热点频现,电影票房不断打破记录,中国电影产业正在进行着一场逐步深入的结构性优化。总体上,中国电影呈现出“大市场、正能量、新格局”的发展态势,也体现出了中国电影的文化自信、文化势能。

 

大市场:中国有望赶超北美跃居世界第一大市场

 

2017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为559.11亿元,去掉服务费,全年票房523.78亿,同比增长15.1%。城市院线观影人次16.22亿,同比增长18.1%。国产影片票房301.04亿元,占总票房的53.84%。国产影片海外销售收入42.53亿元,同比增长11.19%。2017年全国银幕总数已达50776块,同比增长23.3%。全年新增银幕9597块,日均增长26.3块。全国影院数达到9340家,同比增长18%。

 

作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中国电影在世界市场年度表现如何?据美国电影协会发布的2017年度电影产业报告,2017年全球电影票房为406亿美元,同比增长5%。其中全球第一的北美电影票房同比下降2%,为111亿美元,而亚太区的票房较2016年增长了6%,达到了160亿美元,其贡献主要来自于中国,同比票房增长了21%。

 

近年来北美电影市场持续停滞略有下降,一方面说明北美市场体系完备、发展稳定,但另一方面也说明缺乏提升活力。中国市场与北美市场的票房差距不断缩小,伴随着中国内地以及海外市场的持续发展,电影衍生品及数字化家庭音像消费交易扩大,中国有望赶超北美跃居世界第一大市场。

 

正能量:越来越多的作品获得口碑及市场的双重肯定

 

近年来,以《建国大业》《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动》为代表的一系列主旋律影片,开启了“题材类型多样化”、“叙事商业化”、“英雄偶像化”的艺术探索,在商业上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2017年,《战狼2》《建军大业》《空天猎》等主旋律影片持续引起关注,尤其《战狼2》以56.83亿票房,位居2017年中国票房之首,成为唯一进入全球票房前100的非英语电影。这些主旋律影片,饱含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心,体现出中国的大国情怀和时代精神,引发众多国民和海外华侨的情感共鸣。

 

此外,许多文艺片和记录片、中小成本影片也获得了口碑及市场的双重肯定。《我的诗篇》《二十二》《嘉年华》《冈仁波齐》《七十七天》《老兽》等影片,关注历史、社会热点,体现人文关怀,追求精神价值,传播了文化正能量。

 

新格局:电影质量成为影响票房获利的首要因素

 

从产业发展看,2017年有票房记录的城市达到339个,一二线城市依然是观影主力。4个一线城市占市场份额20.2%,32个二线城市占市场份额39.9%;与此同时,三四五线城市的市场份额分别同比上升0.5-0.7个百分点,虽然增速缓慢,总体贡献越来越大,尤其是“春节档”等节假日档期,票房增加明显。

 

2017年春节当天,全国票房排名前十位的影院,除了一家位于北京,其余都在温岭、绵阳等非一线城市。伴随着院线建设的升级扩张和影院设施的逐步提高,以及银幕数的不断增加,电影产业人口红利收益明显,然而近年来电影银幕增长超过观影人次增长,表明未来几年硬件投入或趋缓慢,整个内地电影票房会进入相对成熟的阶段,电影本身质量的优劣将成为票房获利的首要因素。

 

从电影内容看,2017年电影类型化探索更为成熟、多元,但还需要进一步细化内容分层,吸引更多不同类别的观众走进影院。主旋律电影风格各异并进一步商业化发展;犯罪推理悬疑成热门类型黑马频出;小众电影纪录片主打惊喜不断;青春片进入瓶颈期,尝试融入多样元素;喜剧小品化趋势市场口碑不佳;奇幻片不温不火,重IP、特效,轻故事及表演,已进入市场疲劳期。

 

尽管影片票房还受档期、宣发、明星效应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但越来越多的案例表明影片质量和观众口碑(认可度)已成为取胜王道。值得注意的是,对于IP电影的开发,继2014、2015年引起关注,2016年大量涌现,2017年市场疲软后,还需持有理性态度。IP不是市场救星也绝非市场毒药,纵观过去十年美国电影票房最高影片,“星战”、“蜘蛛侠”、“变形金刚”等榜上有名,都是超级大IP系列电影。如何发掘IP文化内涵,如何实现IP类型转换和提升,才是中国影人需要关注的问题。

 

上海电影产业成效凸显

 

就2017年度上海电影而言,上海市场全年票房达到35.02亿元,上海共生产电影82部,41部进入院线上映,累计票房约49.6亿元,分别比去年增长了20.6%和10.2%。《我是医生》《村戏》《大耳朵图图之美食狂想曲》《老兽》等13部上海出品影片,获得24个中外电影奖项。

 

2017年出品的高票房影片中,《西游伏妖篇》《功夫瑜伽》《羞羞的铁拳》均进入年度票房前五名。商业电影类型持续多样化探索,延续了去年以喜剧片为主的特点,《暴雪将至》《记忆大师》等犯罪片格外亮眼。此外,还出现了多部聚焦于上海本土空间的影片,如《捍卫者》《我只认识你》《上海王》《我是医生》《归去》等,丰富了上海的表现空间,提升了上海影像的时代感和文化影响力。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还出现了电影市场稀缺的儿童电影《老师也疯狂》,以及多部受欢迎的网络大电影,都是上海电影不容忽视的傲人成绩。

 

全球化发展大潮中,上海电影以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多方面的产业优势,一直走在全国行业前列。上海电影产业的发展对于上海打造国际文化大都市、实现文化产业升级、提高城市文化软实力和国际文化影响力都有重要意义。上海电影取得的成绩得益于中国电影产业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及上海市政府对于本土影视产业的大力扶持。2015年设立的“促进上海电影发展专项资金”,有力促进了上海的电影创作和电影产业的繁荣发展,2016年,该专项资金就确立了121个项目,催生了一大批优秀的电影作品,2017年末上海市委、市政府又推出《关于加快本市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文创50条),从多方面极大扶持、推动上海电影发展。

 

新思考: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电影发展道路

 

2017年《芳华》《妖猫传》《战狼2》等影片的热映,表明中国电影正在由大国走向强国,正在打造一批具有高行业水准与艺术水准、体现中国文化自信、反映当下中国现实、富有民族文化内涵和形式的精品影片。我们需要中国经验的电影表达,在当下的背景下,不仅需要更加深入地研究中国电影的民族传统,中国电影的文化经验,还要思考中国电影如何跟本土观众建立更加良好的互动关系,更好地来满足中国观众对高质量影片的需求,最终要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电影发展道路。

 

中国电影正在形成中国流派和中国美学,电影饱含的文化自信蕴含着未来产业完善和升级的文化势能。2017年举办的“金砖国家电影节”、“一带一路”中外电影交流研讨会、“中国—东盟电影节”等活动,预示着中国电影在扩大国际影响力的道路上又迈进了一步。

 

这一年电影产业热点频现,电影票房不断打破记录,涌现出《战狼2》等全民性的话题电影。不过,在电影产业高速发展之余,产业整体发展水平依然有待提高,产业链各环节发展不均衡,全产业链技术型、商业型和管理型人才缺乏。影片质量方面也需要有更多具有高行业水准与艺术水准、体现中国文化自信、反映当下中国现实、富有民族文化内涵和形式的精品影片。就市 定位而言,还需要进一步细化内容分层,吸引更多不同类别的观众走进影院。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曹立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