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科教 > 教育在线 > 文章详情
从“食安”到“食欲”再到“食育”,上海校园午餐打造“舌尖上的教育”
分享至:
 (6)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龚洁芸 2018-04-20 11:52
摘要:在上海,不少中小学也在尝试探索午餐里的“教育元素”——“食育课程”这一系列的创新教育,也悄然出现在校园里。

日前,一段视频在家长圈中引发热议,这段8分钟视频记录了国外一所普通小学的一顿日常午餐。这不仅仅是一顿45分钟的午餐,从孩子们自带环保餐具、种菜、打饭、用餐,到餐后的口腔清洁、纸盒回收、卫生打扫,全程参与,全身心地投入。看过视频的家长们不无感叹:“这原本就是一堂意义深刻的实践课。”

在上海,不少中小学也在尝试探索午餐里的“教育元素”——“食育课程”这一系列的创新教育,悄然出现在校园里。

 

近日,教育部体卫艺科司司长王登峰来到长宁区绿苑小学,观看了孩子们的“午餐课堂”。这个“课堂”,从学生进入学校的那一刻就已经开始——间教室门前的显示屏上,滚动播放着一周菜单、食品营养小知识和食品安全等内容。同样相关的信息,已经通过学校的APP,传送到了家长的手机上:食材从进入学校的那一刻起,如何保证安全放心,家长也可以一一了解。

午饭时间的音乐响起,绿苑小学的孩子们开始做准备工作:有的孩子排队到洗手间洗手,学校专门设置了热水清洗;洗手池排起了队,教室里还有免冲洗手液和湿纸巾可以备用;广播里开始播放由学生自己录制的食品卫生和用餐礼仪小提示。班级里的午餐监督员戴上胸卡,坐在教室前排负责分餐。

 

学生们有序地依次领餐、盛汤,端到自己桌前享用。同学们不大声咀嚼,餐具也都小心碰撞不发声,吃饭时的教室,安静又有序。

用餐结束,便是环保课堂。学生们依次将空餐盘摆放入教室前部的整理箱。此时午餐监督员会检查每名同学的餐盘是否彻底吃干净。擦完嘴的餐巾纸,学生们会走到教室最后排扔进垃圾桶。

 

在家长圈,一直以来学生的午餐众口难调。给现在的孩子讲“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如果只用枯燥生硬的方式,孩子往往难以理解。生动有趣的“食育课程”,让孩子在实践中体会,感悟明白道理,培养习惯和规范意识。

绿苑小学校长王晶说,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课堂。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与其反复说教,不如让学生们练习,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午餐中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和礼仪,完全可以充分发挥它的教育功能:每次开餐前,学生可以和老师商量,如果米饭太多,就可以匀一些给大个子的同学;此外,老师们特别关照小胖墩们饭前先喝汤,这里蕴含着营养均衡的道理。她同时表示,未来,食堂还要充分考虑青少年儿童生长发育特点、季节等因素,不断改善和提升午餐的加工制作工艺,让孩子们对午餐有更多期待和“食欲”,同时能保证充分的营养。

 

专家指出,学校的一日生活中,处处是教育,处处都可以成为课堂。比如:学生在用餐过程中保持桌面、地面和盘面干净,排队和吃饭时言语轻轻,也可以让学生对餐厨垃圾进行分类和称量等。现在的孩子普遍在家里享有“众星捧月”的地位,更需要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树立为他人服务、替别人着想的意识,从而将此培养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这堂特殊的“食育课”,让王登峰感受颇深。他表示,校园午餐,最基本是要做到“食安”,食品安全必须责任到人;接下来是做到“食欲”,学校里做的饭菜要让学生有食欲。在“食育”上,学校要在食之礼和食之学上,加上环保理念,特别是垃圾分类整理理念,让孩子从小开始养成习惯,并带动家庭。此外,学校还可以创新做法,因地制宜开展校园用餐文化建设,让更多的孩子在校园午餐中不仅获得健康和美味,更获得终身受益的养成教育。他说:“从‘食安’到‘食欲’,到‘食育’,润物细无声,一顿饭也可以有大作为。”

 

记者从上海市教委了解到,目前,上海已经建立起“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平台”,并与上海市食品安全追溯管理平台直接对接,能有效帮助市区两级监管部门开展学校饮食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实现了校园食品安全从采购源头到校园的各个环节的全程可监控、可追溯的目的。平台已覆盖上海3000余数所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下一阶段,上海即将启动“食育”进校园的试点工作,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学校和绿苑小学一样,把素质教育带到餐桌边,带到学生的心里。

栏目主编:徐瑞哲 文字编辑:徐瑞哲 图片编辑:邵竞
本文图片:上海市教委供图 供图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