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思想汇 > 文章详情
“贸易战”还是共发展?200天后举办的这个博览会宣示了中国的态度
分享至:
 (1)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邹磊 2018-04-18 06:41
摘要:倡议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绝不是中国为应对贸易失衡的舆论压力而采取的权宜之计和被动之举。

还有大约200天,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就将在上海举行。2017年5月,习近平主席在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宣布,中国将从2018年起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新时代中国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深化“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实践。作为今年中国四大主场外交之一,在世界经济前景晦暗不明和中国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双重背景下,以高规格筹备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具有十分重大的象征意义和现实意义。

 

推进新一轮对外开放的政策宣示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主动和快速融入全球经济合作大潮,对外开放的力度、深度和广度不断扩大,不仅为促进世界经济平稳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使自身逐渐成长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尤其是十八大以来的五年里,中国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逐步健全,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的地位快速提升。可以说,中国今日的经济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外开放,开放的国际环境也锻造了中国经济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在新时代,中国又将以怎样的姿态和力度推进对外开放呢?这是国际社会都非常关注的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又向各界重申了中方的这一坚定立场。据估计,未来5年,中国将进口8万亿美元商品,吸收6000亿美元外国投资。倡议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正是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系列举措中的一项“标志性工程”,背后涉及包括关税、通关、进口检验、产权保护、市场监管等许多方面的贸易便利化政策配套与制度创新。在此意义上,它绝不仅是一般性的进口商品会展,也不只是在上海复制“广交会”“京交会”模式,而是新时代中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主动向世界各国开放市场的重大政策宣示和行动,“今后要年年办下去”。

 

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中国方案

 

当前,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正经历快速转型重组,逆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经济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等思潮抬头。有的大国坚持零和博弈思维,单方面挑起“贸易战”,加剧了全球市场焦虑和恐慌,使二战以后形成发展起来的国际多边贸易体制和规则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中国是经济全球化、国际自由贸易和多边贸易体制的受益者,自然也是这一体制受到挑战的直接攸关方。

 

在世界经济面临开放合作抑或保护主义、多边抑或单边的关键抉择之际,走在“贸易战”和共发展的十字路口时,中国的政策立场和解决方案是什么呢?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支持多边贸易体制,促进自由贸易区建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倡议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主动搭台扩大进口,与世界各国分享中国市场的巨大红利,正是中国为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一份责任担当。作为全球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大型博览会,它是集线上与线下、短期与长期、货物与服务、中央与地方、政府与市场、买全球与卖全球于一体的新型贸易合作载体。在漫长的世界贸易史上,亦没有先例可循,是名副其实的“中国方案”、“中国创制”。这标志着,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已逐渐从世界经济的“参与者”“融入者”成长为“塑造者”“引领者”。“中国方案”的引领作用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在物质层面,它建立了各国优质商品、服务与中国消费者之间便捷的绿色通道;二是在制度层面,它为改善世界经济治理赤字提供了新的制度安排;三是在观念层面,它重申并强化了以开放、多边、自由、便利、共赢为重点的国际贸易合作理念。

 

促进全球包容性发展的公共产品

 

经济全球化既创造出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成果,也产生并加大了全球发展赤字。有的国家牢牢占据产业链高端,以有限的资源投入,从全世界赚取了高额的利润;有的国家受制于严重的资源依赖,经济结构高度单一,在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暴跌的冲击下举步维艰;有的国家受制于恶劣的自然环境和交通条件,开展国际贸易困难重重,长期停留在欠发达阶段。全球发展失衡带来的种种问题,没有国家可以独善其身,中国同样如此。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面对巨大的全球发展赤字,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能发挥怎样的建设性作用呢?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强调,“随着综合国力上升,中国有能力、有意愿向亚太和全球提供更多公共产品”,“我们要主动作为,适度管理,让经济全球化的正面效应更多释放出来,实现经济全球化进程再平衡”,“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顺风车’。”近年来,中国接连向国际社会提供了“一带一路”、亚投行、中欧班列等一系列旨在促进全球包容性发展的公共产品,赢得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倡议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正是中国在自身发展起来后,以扩大本国市场开放为切入点,为促进各国共同发展而搭建的又一个包容性巨大的开放型合作平台。根据安排,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包含国家贸易投资综合展和企业商业展两个部分,期间还将和世界贸易组织、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等一道举办“虹桥国际贸易论坛”。博览会不仅发挥着货物和服务交易的功能,还将为各国展示国家形象、各方探讨国际贸易发展大计提供舞台。值得指出的是,中国不仅将为参展的国家和企业提供帮助和支持,还将对最不发达国家免除参展费用,使其有更多机会参与到全球经贸合作进程中,提升自主发展能力。

 

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主动作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反映在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领域,是许多现实而深刻的新变化。一方面,伴随着世界经济格局变动和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内需和消费已成为新时代推动中国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动能和潜力,中国的外贸形态也逐渐从以出口为主向进出口平衡发展转型。另一方面,经过四十年的改革开放,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进入了新阶段,消费需求日益多元化和差异化。近年来,中国大陆游客在境外消费屡创新高、跨境电商蓬勃发展,正是这一需求快速增长的直接后果。值得关注的是,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已出现了世界上人口规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由此带来了庞大的内需消费市场,是影响未来中国和世界经济走向的重要变量。

 

随着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发生重大转化,如何更加充分地释放内需消费市场红利,进而更有效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呢?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指出,“要在稳定出口市场的同时主动扩大进口。”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他又向全世界郑重宣布,“中国不以追求贸易顺差为目标,真诚希望扩大进口”,“今年,我们将相当幅度降低汽车进口关税,同时降低部分其他产品进口关税,努力增加人民群众需求比较集中的特色优势产品进口。”因此,倡议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绝不是中国为应对贸易失衡的舆论压力而采取的权宜之计和被动之举,而是通过合理扩大优质商品(尤其是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优质消费品等)和服务进口,引领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的主动作为。届时,不仅普通人的消费需求将被大大满足,我国企业的转型创新也将迎来新契机。

 

当前,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商务部和上海市正会同有关方面稳步推进博览会筹备工作,全球“路演”取得良好反响,招商进展超出预期。据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统计,截至2018年3月底,已有来自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逾1600家企业报名参展,其中已签约的企业超过600家,包括大量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报名参加国家展的国家数量也大大超过了原定的60个。同时,与博览会配套的“6天+365天”一站式交易服务平台已启动建设,届时将为参展企业提供覆盖展前、展中和展后的全方位专业服务。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新时代中国致力于与各国合作共赢的重要尝试。从源头上看,它来自中国,是一项中国方案,体现了中国担当。从结果上看,它属于世界,是一项公共产品,契合了各方利益。我们有理由相信和期待,这一由中国倡议、惠及世界的国际公共产品将如同“一带一路”、亚投行一样,广结善缘、务实推进,为中国和各国的共同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作者为中共上海市委党校讲师、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转载请注明来源“上观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栏目邮箱:shhgcsxh@163.com

栏目主编:王珍 文字编辑:王珍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雍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