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政情 > 上海一周 > 文章详情
【韩正一周】经济向何处去?
分享至:
 (14)
 (12)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朱珉迕 2016-12-14 09:25
摘要:敢于用速度换效益的思路,一直被视作上海“耐得住寂寞”的标志。而在中国经济遭遇考验的当下,官员们能否继续保持这种定力,是需要一些提醒的。这时的提醒不仅在于重申“质量比速度重要、效益比规模重要”这样的常识。从哪里去获得质量和效益,官员们的思路需要进一步打开。

 

过去的一个多星期,韩正将近一半时间在出差。12月7日至8日,他在杭州主持一年一度的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工作会议,和长三角区域水污染防治协作小组首次工作会议,并出席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12月9日和10日,他则在北京出席中央政治局会议,并参加政治局第37次集体学习。

 

关于这两次出差,我们后面还会谈到。在其前后,韩正在上海主持了三个座谈会。

 

12月5日、6日下午,他主持召开两个座谈会,分别听取市财政局、市地税局、市发改委、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关于今年全市经济运行情况分析和明年经济发展趋势研判,以及深化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建议。

 

12月12日,他又主持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通报全市今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并就上海明年重点工作初步安排听取各民主党派、市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建议。

 

两组座谈会,重点都是经济发展。这当然是一个老话题,但此时围绕经济问题的密集座谈,依然有其特殊之处。

 

一方面,时值年末,对经济工作进行盘点和展望,属于常规惯例。另一方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在本周召开,在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的情况下,舆论对“中国经济向何处去”的关注再度升温。

 

在这两组座谈之间的中央政治局会议,重点议程正是研究2017年经济工作。政治局会议称,当前“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产能过剩和需求结构升级的矛盾仍然突出,一些领域金融风险显现,部分地区困难较大等”。对这些问题,“要高度重视,努力加以解决。”

 

上海的两组座谈,正是在这个平常却微妙的时段内进行的。显然,人们需要在更大的背景下理解两组座谈的意义。即将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为其提供先声的政治局会议,提供了一种基调和坐标。而理解时下的上海经济走向,这就是重要的“大势“。

 

韩正同党外人士座谈。陈正宝 摄

 

五个月前的市委全会上,韩正就曾指出,上海目前的关键是要“把准大势、把握大局”。对于“中国经济向何处去”,要吃透中央的基本判断和相关精神,在此基础上搞明白“上海经济向何处去”——需要关注的不只是一些指标性成果,更是一套路径。

 

在同财税、发改、统计等部门座谈时,韩正重申了这条路径。“发展是第一要务,质量、效益、结构是上海经济发展的生命力所在,”他说,“上海经济发展的水平,应当首先体现在质量和效益上、首先体现在服务国家战略的结构优化上。”

 

一周后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韩正再度表示,谋划明年工作要“更加注重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和结构优化”,“以结构的优化调整不断提高质量效益和增加总量”

 

强调质量、效益和结构的持续优化,而不强调规模与增速,这种提法本身并不新鲜,事实上也是上海的多年实践。2009年前后,上海在全国率先告别GDP两位数增长,GDP增速排名一度在全国垫底。恰恰是这些年,上海的官方话语中反复强调质量和效益,甘愿以相对低速换来结构调整的空间,最终走出一条发展新路径。在全国经济遭遇普遍下行压力时,这种新路为上海换来了新的发展空间,反倒让GDP增速告别垫底。

 

这种敢于用速度换效益的思路,一直被视作上海“耐得住寂寞”的标志。而在中国经济遭遇考验的当下,官员们能否继续保持这种定力,是需要一些提醒的。

 

这时的提醒不仅在于重申“质量比速度重要、效益比规模重要”这样的常识,也需要提示一些具体的新方法和新理念。换言之,从哪里去获得质量和效益,官员们的思路需要进一步打开。

 

韩正同财政、地税、发改委、统计局等部门座谈。陈正宝 摄

 

对财税、发展改革、统计等经济部门而言,新的环境和大势伴随着新的考验。韩正此番要求他们,“站位要高、视野要宽,始终做到准确把握、科学研判国内外经济发展趋势,时刻跟踪关注可能影响全市经济运行的各类因素”,并“善于在各种不确定性因素中辨析和把握规律,结合上海实际及时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举措”。

 

这显然意味着,各类经济政策制定者们需要更高的灵敏度和精确度。在上海这样的城市,任何经济政策的出台和调整,都可能产生超出上海、涉及全国的影响,因而经济部门一方面需要不断的思想解放,一方面又要在细节中小心谨慎。这之间的平衡颇为考验治理者的智慧。

 

另一方面,什么是“质量、效益和结构优化”的动力,其内涵亦有新的延展。除去此前已经屡屡强调的创新驱动,从此番座谈来看,至少有两个方面值得多加注意。

 

一是环境治理。在“绿色发展”理念下,环境已从一个底线性因素逐渐演化为动力性因素。在同党外人士座谈时,韩正指出,环保质量应作为衡量经济质量的重要指标。而在几天前同苏浙皖三省领导人共商长三角区域污染防治协作时,作为协作小组组长的韩正就曾表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长三角区域软实力的体现,也是长三角整体竞争力的体现”,这是三省一市形成的共识。

 

二是政府改革。在同财税部门座谈时,韩正明确提出,上海应当是全国财政透明度最高的地区。在他看来,财政透明度高低是政府透明度高低的集中体现,而提升财政透明度,并推动财税改革,进一步减少行政事业性收费,将是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方面,亦将撬动整体的政府改革。

 

这种撬动作用,最终将体现在经济发展上。韩正早已提出过,面临经济发展动力转换考验时,以改革打造高效市场、有为政府显得至关重要。而接下来在经济领域遭遇的各种疑惑和挑战,其实都可以到改革中寻找答案。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题图摄影:陈正宝 编辑邮箱:shzhengqing@126.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2)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