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政情 > 上海一周 > 文章详情
【韩正一周】黄浦江畔的临门一脚
分享至:
 (180)
 (18)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朱珉迕 2016-11-30 07:00
摘要:黄浦江两岸公共空间贯通开放,“临门一脚”亟待踢出。这个“临门一脚”必须命中球门,不能“腿软”,也不能“偏出门框”。

 


本身就是足球迷的韩正,很喜欢用“临门一脚”一词。近3个月,这个词就出现过两次。

 

两次“临门一脚”,针对的都是同一问题——黄浦江两岸公共空间开发。

 

11月24日,韩正出席黄浦江两岸45公里岸线公共空间贯通开放工程推进会,听取市浦江办、规土局及沿线各区的规划推进情况。

 

这场放在市委办公厅大会议室召开的推进会规格颇高,市委书记和两位副书记悉数出席。韩正在会上表示,黄浦江两岸杨浦大桥到徐浦大桥45公里岸线公共空间贯通开放“已经到了最关键的阶段”,“要踢好‘临门一脚’,集中精力啃下硬骨头”。

 

韩正、杨雄、应勇等出席黄浦江两岸45公里岸线公共空间贯通开放工程推进会。陈正宝 摄

 

两个多月前的9月1日,韩正在虹口、杨浦两区调研时就已强调,黄浦江两岸45公里岸线公共空间贯通开放,“已到了临门一脚的关键阶段”。

 

当时针对这一工程,韩正开展了数轮调研,并确立到2017年底基本实现贯通的目标。而此番,韩正明确,全市各方需要共同努力,“确保明年年底黄浦江两岸45公里公共空间贯通开放”。

 

他重申说,这项工程必须始终按照“百年大计、世纪精品”的原则,围绕品质、文化内涵、功能提升扎实推进,确保明年年底向广大市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显然,“临门一脚”亟待踢出,并且必须命中球门,不能“腿软”,也不能“偏出门框”。

 

不能“腿软”,指的当然是相关部门、地区的推进力度。这方面,有关官员已被反复“敲打”,而由于事涉多门,各地区、部门的合力亦被反复强调。

 

在这次推进会上,韩正再次告诉参会官员,这项工程已到了形成合力攻坚克难的阶段,“各位同志肩负光荣的历史使命、责任重大,必须用扎扎实实的工作成绩来兑现向全市人民的承诺。”

 

他也解释了如何实现“全市共同努力”。“市区联手、以区为主、协同推进。”韩正说,“全市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全力支持,浦东、徐汇、虹口、杨浦、黄浦沿线5个区要切实担负起主体责任,结合自身实际加快推进,滨江沿线单位、企业要尽最大努力支持配合,为贯通开放做更大贡献”。

 

除了脚劲,一个“临门一脚”的球,更不可缺的是准心。

 

就黄浦江两岸公共空间贯通开放而言,此事的意义已无需赘言;作为上海打造“卓越全球城市”的一环,其同世界城市规划建设的前沿思路亦已经高度接轨。但这件设想中的“好事”如何真正做好,却很考验主事者的智慧。

 

韩正重申黄浦江两岸开发要打造“百年大计、世纪精品”——这是16年前就已确定的基本原则。自然,真正打造“世纪精品”,今天有关工程建设的思路和重心,已同一般意义上的空间开发有了巨大区别。

 

推进会上,韩正指出,此项工程必须围绕滨江公共空间的品质、文化内涵和功能,按照规划方案加快推进。

 

这明确了黄浦江两岸空间改造的内涵。此前,他已强调,今天的黄浦江两岸开发“不是大开发,而是大开放”;而“大开放”强调的是城市公共空间构造,需要“进一步深化完善公共空间的功能,尤其是文化、服务设施”。

 

这些原则性的要求,此番得到了进一步细化。韩正表示,滨江公共空间贯通有时间节点,“但品质、文化内涵和功能提升需要过程,且是今后永恒的主题”。——显然,这是“临门一脚”最需瞄准的准心。

 

“要以贯通为先,在贯通中逐步提升。”他说,滨江要以实现贯通来形成倒逼机制,进一步助推各项工作的完善。

 

具体而言,整个45公里岸线既要有整体性,也要有各区段特色。这其中包含着一种明确的辩证关系:“在服从整体性的前提下体现特色,区段特色不能影响和破坏全线的整体性。”同时,一条共同的底线是“坚持生态为先、功能为先”。

 

“景观必须服从生态和功能。”韩正强调。这意味着,开放后的滨江公共空间不会也不容许出现刻意为之的“标志性建筑”,亦不允许人为造景侵占原有的生态资源。相比之下,公共空间的可达性和便利性才是更核心的要旨。

 

另一个重要内涵,是滨江公共空间需要“重现风貌、重塑功能”。

 

黄浦江之于上海的文化意义早有公论,黄浦江沿线的历史风貌和历史遗存,亦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上海的核心文化形象。

 

呼吁对历史风貌和历史建筑进行保护,最近为高层多次强调,并开始成为上海的一种流行话语。不久前专门审议“上海2040”城市总规的市委全会上,人们就已发现了这个趋势。

 

在城市更新过程中越来越注重“向后看”,折射的是对城市文化功能和内涵的深度认知,即愈发重视历史风貌带来的文化内涵,并强调“软实力”背后的“硬价值”。

 

这方面,韩正这次的话语释放了某种新信号。他特别强调,“尽最大努力保护好沿线历史风貌和历史建筑”,其中“包括一些尚不在保护名录里的历史建筑”,“宁可多留,不能一拆了之”。

 

在整个45公里岸线开发中,这段话看似闲笔,却意味深长——对各级官员而言,他们的文化观和对待城市历史遗存的态度,也亟待一次更新,从过去的“为保护而保护”,转向一种更主动的自觉。

 

对面向“卓越全球城市”的官员们来说,需要有这种文化自觉,才能保证“临门一脚”力道用足,且不致踢偏。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题图摄影:陈正宝 编辑邮箱:shzhengqing@126.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8)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