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政情 > 上海一周 > 文章详情
【韩正一周】抬高底线
分享至:
 (1256)
 (17)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朱珉迕 2016-11-23 07:00
摘要:抬高底线也意味着对政府监管能力的倒逼。这是食品安全问题在当下的一个新语境——它绝不只是一桩“不出事就没事”的工作。

 

一周前,韩正连续主持了两个会。

 

11月14日,他在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专家委员会第一次工作会议前,预先同与会专家进行了一次座谈。

 

作为9月下旬调研崇明时确定的计划,市级层面组建的这个专家委员会被寄予厚望。韩正同他们交流的核心内容,也就是进一步明确9月份已经强调的方向:“崇明生态岛建设不能只停留在崇明岛的层面上看问题,也不能只停留在上海市的层面上想问题,而要更加深入地思考崇明生态岛建设要为长三角、为国家、为世界作出什么贡献。”

 

在韩正看来,崇明生态岛规划中,至为重要的是一个“底线”问题。“要认真研究人口基线、产业控制、建筑形态、生态岛建设指标体系等一系列关键问题,”他告诉与会专家,崇明生态岛需要划出“科学的、具有前瞻性的底线和红线”,“避免犯那些连改正机会都没有的规划错误”

 

第二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的韩正,主持召开深改组第十五次会议。

 

表面上,前后两次会议的主题并不相干,但背后却有某种意义上的关联——深改组会议的一个关键议程,是审议通过《上海市建设市民满意的食品安全城市行动方案》,而制定这个方案的前提,正是将食品安全作为城市运行的一条底线。

 

与崇明生态岛建设类似,食品安全问题今年颇受韩正关注。8月22日,韩正前往市食药监局调研,首次提出上海要“建设市民满意的食品安全城市”。

 

这个目标在9月的大口党委书记季度工作会议上再度提过,深改组会议则是第三次。这次,“食品安全城市”已经形成实际方案,成为明确的现实目标。

 

在此前后,“食品安全”作为关键词,亦在韩正的讲话中多次出现。可以预见的是,接下来一段时期,食品安全将再次成为上海的显要议题。

 

这并不意外。2011年,韩正担任上海市市长期间,就在全国率先提出要在食品安全领域落实“五个最严”,即采取最严厉的准入、监管、执法、处罚、问责措施,以确保上海成为“全国食品最安全的城市之一”。

 

2013年,第一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韩正作为市委书记,亦把自己的联系点选在了市食药监局。

 

对上海这样的特大型城市而言,保障食品安全是一条基本底线。从政府治理角度说,无法确保食品安全,显然无法向公众交代。也正因为食品安全同公众生活的密切相关,这一领域的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迅速将城市置于舆论聚光灯下,甚至造成损害城市形象的公共危机。

 

也正因此,高层对食品安全问题素来高度关注,并一直有“严阵以待”的态度。

 

2013年前后,韩正对食品安全工作撂下过不少“狠话”。他与一线食药监工作者交流时曾谈到食品安全违法“黑名单”制度,“黑名单”固然好,但关键是怎么用。“是内部掌握,还是对外公开?我认为应该公布于众。”

 

当时曾有业内人士反映,一些地方不敢公布黑名单,是出于政绩考虑,“担心自己公布了,其他区域不公布,自己区域的形象受到影响、会吃亏,所以都不想公布”。对此,韩正明确回应,“上海绝不能出现这样的情况”。

 

他表示说,上海食药监工作总体情况是好的,“但要看怎么比,是与低水平比还是与高水平比”。这段话在当时引起过官场热议:“只有瞄准世界一流水平,才能比出差距、比出干劲,否则只会比出所谓的成绩和骄傲。我们任何行业都要瞄准世界先进水平,各项工作才能进步。”

 

此后,他又多次表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系统必须“坚持不怕得罪人”,“如果对危害群众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的事和人都怕得罪,就会得罪全上海市民。”

 

不难发现,在韩正的话语里,“从严”是上海处理食品安全问题的基本导向。对于一个底线性问题来说,以从严的监管、执法来压制违规、违法空间,是守住底线的基本方式,也是捍卫法治社会尊严的必要方式。2014年7月,在媒体揭露了震惊舆论的“福喜事件”后,韩正特地主持专题会议,强调“福喜事件”的查处过程必须准确、及时向社会公开,并重申“对任何违法行为,都必须依法严惩”。

 

近两年,习近平新提出的“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这四个“最严”,成为食品安全工作的新标杆。而强化底线意识,自然是回应“四个最严”必然内涵。

 

此番深改组会议通过《上海市建设市民满意的食品安全城市行动方案》首次强调,要“逐步抬高食品安全的底线”,以此“让广大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抬高底线,显然意味着在此前基础上的进一步从严。对此,韩正在8月23日调研市食药监局时即已明确,上海的食品安全工作必须落实“全国最高的标准、最严的准入”。

 

同时,抬高底线也意味着对政府监管能力的倒逼。这是食品安全问题在当下的一个新语境——它绝不是一桩“不出事就没事”的工作,而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政府治理命题。

 

2014年的“福喜事件”后,韩正就曾提醒政府职能部门注意食品安全领域的新动向。“市场上出现的新生产方式和新流通模式,对政府监管体系和监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监管部门的发现能力、技术水准提出了新的挑战,”他说,“只有时刻警醒,时刻举一反三,主动作为,有监管漏洞就堵住、发现问题就及时查处,才能主动、准确、全面地把握全市食品安全工作的整体情况,不断完善监管工作的体制机制。”

 

而在两年后,他再次提醒相关行业,“既直面当前必须解决的问题,也要积极研究新形势下、特别是网络新技术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及时拿出对策”。

 

也就是说,针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和干预,如今已经迫切需要从一种“被动应对”的状态转换到“主动监管”上来,并通过监管手段创新来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从这个意义上,食品安全监管其实是各方面政府监管的代表。无论哪个领域,它们都指向政府的治理能力。

 

依此来看,“抬高底线”,也不只是抬高一条“底线”,更意味着提升能力。这同样是摆在各个领域面前的共同问题。而要提高能力,一靠现代技术保障,以完善监管方式;二靠充分的行政监管体制改革,以制度创新换来现实红利。

 

这方面,上海已经开始试水。在《上海市建设市民满意的食品安全城市行动方案》审议通过后一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第三次出现在上海自贸区,前往自贸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考察。作为自贸区改革的试点,该局将原工商、质监、食药监、价格监督检查职能合并为“四合一”网上综合执法平台,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等市场监管,颇能代表监管新思路。

 

巧合的是,李克强在现场体验性地启动一次“双随机”抽查,选的就是食品安全领域。现场报道并未透露抽查结果,但这套新机制已获高层认可。而对直指“食品安全城市”目标的上海而言,这样的改革显然刚刚开始。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题图摄影:陈正宝  编辑邮箱:shzhengqing@126.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7)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