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经济 > 任我行 > 文章详情
伊斯坦布尔:度尽劫波,世界之都
分享至:
 (12)
 (12)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徐瑞哲 2016-08-29 15:12
摘要:每个人眼中都有一个伊斯坦布尔——一个西方人觉得它更像东方,而一个东方人觉得它更像西方。

题图说明:桥上的海钓爱好者。

 

“如果世界是一个国家,那它的首都一定是伊斯坦布尔。”

 

我没有考证过这是不是拿破仑的原话,但他说得有道理。

 


 

【三岔路】

 

我在伊斯坦布尔凯末尔国际机场,从候机楼里望见了一个日出。这轮太阳,从博斯普鲁斯海峡东岸、小亚细亚半岛的山间升起,照向海峡西岸的欧洲巴尔干半岛,在海湾里留下了商船竞渡的剪影。

 

我不是巨人,却觉着自己正站在世界的三岔路上。向东,跨越6个时区,是我的故土;向南,是亚非之交的埃及;向西,希腊、意大利——欧洲文明的发祥地。也许,这就是拿破仑说上面这句话的理由。

 

几乎所有的旅行广告都这样形容伊斯坦布尔:世界上唯一一座地跨两大洲的大城市。这一点最初引起我的质疑,但最终也找不到其它地理位置如此特殊的大城市。

晨暮之间的蓝色清真寺

 

从欧洲中心、西方视角来看,伊斯坦布尔是著名的“东方快车”的终点站——从这里,你可以去往丝绸之路,像当年的马可波罗那样;当然,你也可搭上巴格达铁路的始发车,前往中东;甚至还可坐上舟船,通过“峡中海”马尔马拉海,纵越达达尼尔海峡,途经爱琴海上的座座小岛,再横渡地中海,登陆北非,可能就在亚历山大港上岸。

 

而从中国古人、东方视角来看,伊斯坦布尔以北的黑海地区,几乎就是当年那个“大中国”的尽头,再往西就是全然不同的另一个世界。

 

不论东方、西方怎么看,如今的土耳其是欧洲又不是欧洲,不可否认的是,由于只有3%左右的国土面积属于欧洲地理板块,大多数地图册都将土耳其划入亚洲。

加拉塔灯塔与老城

 

不过,伊斯坦布尔确实是个例外,因为不论城市还是人口,其重心都在欧洲部分,开开车就能入希腊境内。一个做过空姐的土耳其导游反复告诉我,这里是的的确确的欧洲大都市,6、700万人过着基本西化的生活,吃吃土耳其烤肉,洗洗土耳其浴,跳跳土耳其回旋舞,还有肚皮舞。虽然有99%的人信奉伊斯兰教,但没有女人头戴黑纱,她更是如此。而且关键是,在土耳其里拉之外,全城通用欧元。

 


 

【千年都】

 

伊斯坦布尔名气之大,以至于不少人误以为它是土耳其的首都。但就算现在不是都城,它也是2000年以来3个著名国度的都城,且有3个不同的名字。

 

假如你是一个外星人、从未读过地球人的历史,或者你是一个远离东西方文明、来自南半球蛮荒地带的人,当你第一次踏入千塔之城伊斯坦布尔,同时看见清真寺、大教堂、方尖碑、古要塞、老灯塔、旧皇宫……你一定会隐约可知:这是一个历经种种文明冲突或文化融合的沧桑之地。

名都皇宫

 

早在公元前6到7世纪,古希腊人在此建立了名为“拜占庭(Byzantium)”的城邦国。公元前64年,拜占庭被古罗马人占领,从此划入了罗马时代的版图。至公元300多年,名声显赫的罗马帝国君士坦丁一世,将国都从罗马东迁拜占庭,于是这座城市就被命名为“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仅隔一个多世纪,随着西罗马帝国覆灭,这里成了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的唯一中心,名副其实的欧亚大陆节骨眼。

 

此后,整整1000年掠过,1453年时,发源于中亚的奥斯曼突厥族人,最终攻陷君士坦丁堡,结束了罗马人的统治。这座城市再度随之易主改名,这就是沿用至今的“伊斯坦布尔(Istanbul)”。

随拍街景

 

历史翻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沦为任人宰割的战败国。但乱世出英雄,“国父”凯末尔领导民族独立战争,于1923年创立了今天的土耳其共和国。

 

度尽劫波,文明安在?撇去这部厚厚的历史书,单单浏览建筑,便能重迈千年舞步。在伊斯坦布尔,两大地标的地位真是难分伯仲,一座是圣索菲亚大教堂,另一座是蓝色清真寺(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

蓝色清真寺

 

圣索菲亚是东罗马查士丁尼大帝在公元6世纪建造的,这座石制建筑当年拥有30米直径的神学界最大穹顶;而900多年后,当奥斯曼人征服此地,硬是在大教堂的四角竖起了四座尖塔——宣礼塔,将其改建成了清真寺。尽管如此,这座教堂的穹顶上依然保留着斑驳陆离的圣母像,廊厅内依然珍存着黄金镶嵌的耶稣像,散发着拜占庭艺术的浓郁气息。

 

与圣索菲亚相对而立的蓝色清真寺,则是17世纪奥斯曼苏丹王的大手笔。它总体上采用雄浑坚实、纹路各异的全大理石结构,内饰以2万多块蓝调为主的彩绘瓷砖相拼而成,加之两三百扇彩玻窗,至今气势如虹、神光普照。最令人称绝的是,这座清真寺拥有6座宣礼塔,仅次于圣地麦加的大清真寺,俨然是穆斯林世界“天下第二”。

夜色博斯普鲁斯

 

错综复杂的伊城还有两处皇宫,一老一新,均属于奥斯曼帝国的苏丹王们。无论托普卡珀宫,还是作为乔迁新址的多玛巴切宫,都是如此欧化,充满巴洛克或洛可可风格,极尽奢华繁复、雕琢纤巧之事。而同时,苏丹后宫又是神秘禁地,仅有后妃、太监与皇帝本人可入,封建宗族制显得极其森严。到20世纪20年代,凯末尔发动革命推翻帝制,他本人也入主新皇宫,执掌共和国。至今,多玛巴切宫的一个厅堂,还保持了这位首任总统去世时的原样。

 

不论拜占庭、君士坦丁堡还是伊斯坦布尔,尽管地理位置从未改变,但历史角色却在欧亚之间来回反复,演着一段悠远漫长的帝都变奏。

 


 

【如上海】

 

作为一个上海人,当我面对伊斯坦布尔地图,不难找到它与上海这座城市的形似之处。

 

假设黄浦江就是博斯普鲁斯海峡,那么支流苏州河就是金角湾。是的,伊斯坦布尔像上海一样,被分为3片——浦西就是它的欧洲部分,苏州河(金角湾)以南是老城区,苏州河(金角湾)以北是新城区;而整个浦东就是它的亚洲部分,那里基本属于别墅云集的富人区。

 

更巧合相似的是,金角湾(苏州河)上的桥都是相对短小的老桥,比如国父桥、加拉塔桥,而博斯普鲁斯海峡(黄浦江)上的桥,就是鼎鼎大名的新、老两座欧亚大陆桥。在白天,我坐游船沿着欧亚大陆的自然分界线巡游海峡,在两座依山而建的大吊桥之间,饱览东西两岸东西交融的建筑文明;在晚上,我再坐渡轮,花1.5土耳其里拉(当时约合8元人民币),从欧洲摆渡到亚洲,远眺一下伊斯坦布尔“外滩”多国建筑群的华灯夜景。

欧亚跨海双桥

 

不必细究沪、伊两地是否为姐妹城市,它们都是这种亦古亦今、纵横东西、土洋一炉的产物。上海有石库门小弄堂,伊斯坦布尔有起伏错落、彩墙彩顶的欧式小楼。上海有南京路步行街,伊斯坦布尔有餐饮购物俱备、开着有轨电车的塔克西姆步行街。上海有衡山路酒吧一条街,伊斯坦布尔有凭海临风、兼备日光灯光的楼顶酒吧区。上海有城隍庙-豫园,伊斯坦布尔有3000多店铺、18个入口的室内集市“大巴扎”,从地毯、皮草到瓷盘、油灯,再到果茶、香料,还有大大小小的彩色玻璃工艺品“土耳其之眼”,应有尽有仿佛超市迷宫。

土耳其烤肉

 

当然,伊斯坦布尔相对而言更显怀旧,没有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上海中心这样的超高建筑,最多只能登上圆柱尖顶传统型的加拉塔灯塔,同时俯瞰新老城区。但从大自然的角度看,上海绝没有伊斯坦布尔如此完好的水生态:这里的蓝海游弋着水鸟还有水母,每一座石桥的边沿都是市民的钓鱼台;这里的碧空翱翔着白鸥与灰鹰,每一座清真寺的尖塔都是它们的盘旋处。

教堂尖顶之上

 

其实,每个人眼中都有一个伊斯坦布尔——一个西方人觉得它更像东方,而一个东方人觉得它更像西方。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栏目主编:李宝花 编辑邮箱:renwoxinggy@163.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2)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