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品牌 > 企示录 > 文章详情
更加精准有力,更加奋发有为⑳|上海重大工程:激活产业链,稳步促投资
分享至:
 (3)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戚颖璞 2020-04-03 08:01
摘要:眼下,上海建设工地处处热火朝天。自2月份以来,上海市住建委出台一系列政策,聚焦重点地区、重点领域、重点项目,推动工程项目复工复产。

上海市重大工程“中航商用航空发动机公司产业基地”,在复工复产之路上拿下多个“首次”。它是全市首批复工、首批全员到岗的工程之一,也是首批复工专车的出发点之一。

“中航商发产业基地”的每个首次,都离不开建设过程中每个相关部门的支持。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它被列入重点复工清单。预计今年竣工后,将成为我国一流的商用航空发动机制造基地,助力上海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

眼下,上海建设工地处处热火朝天。自2月份以来,上海市住建委出台一系列政策,聚焦重点地区、重点领域、重点项目,推动工程项目复工复产。工程复工从审批制转为备案制,再到取消备案,大幅提高复工复产速度。短短一个月时间,市重大工程复工数量从十几个激增至百余项,截至3月底基本实现复工。

工程建设尤其是市重大工程建设投资,是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上海市重大工程计划投资为1500亿元,再创世博会以来新高。”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加大市重大工程推进力度,在确保全年目标任务完成基础上,力争超额完成任务,支撑和保障上海实现“促投资、稳增长、惠民生”的目标。

精细谋划 复工防疫两手抓

工程项目牵扯民生福祉、产业发展等方方面面,进度不能一拖再拖。但要安全复工也不容易。数据显示:春节前夕,上海登记在册在岗的工地外来务工人员的数量将近50万,其生产、生活都在工地上,防控疫情和复工管理尤为重要。

市重大工程建筑工地做好疫情防控

精细管理

2月初,市住建委按照当时疫情防控要求出台了相关规定,对工地安全的要求极为细致。比如,建筑工地应严格实施全封闭管理,只开放一个进、出口,施工现场和生活区24小时单独设岗,建立进出场登记和体温检测制度,门卫每岗不得少于2人。

复工伊始,这些规定为工地管理提供了指引,也让各大工地引起重视。尽管春节期间全员留沪,上海建工龙东大道(罗山路-G1501)改建工程2标工地没有松懈,而是严格执行封闭管理、体温登记。由于工序工种不同,项目部采取了“错峰施工”,工人分批进场,避免人员集中,降低安全隐患。

不少建筑工地还积极应用管理部门开发的智慧工地管理系统,加强工地疫情防控。比如,在工地出入口安装带有热成像体温筛查功能的人脸识别门禁系统,全面采集复工进场人员信息,实时掌握人员身体状况,实现精细化管理。

全面管控

防疫、复工同步进行,除了精细谋划,更要全面管控。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建筑工地复工应做到“五个到位”,分别是防控机制、应急预案、防疫物资、人员排查、内部管理;加强“六个管理”,分别是人员健康、优化施工组织、用餐、场所、垃圾分类和监督检查。奉贤区建管委进一步细化,28名监督人员入驻各属地建管部门,平均每2人“帮办”15个项目,强化指导,促进复工工地做到“五个到位”。

正在建设的昆阳路越江工程涉及黄浦江水上作业,工人们每天需要乘坐摆渡船穿越黄浦江航道前往水上工作平台,管理范围广、流程复杂。项目部按照市防疫复工方案要求,采用“拉网式”理念,成立了现场防疫、后勤保障、物资保障、复工宣教和党员突击等5个小组,全方位织密防疫复工的管理网络。复工期间的急、难、险、重任务,由党员带头承担。往来船舶、水上平台办公区等区域,每天定时2次密集消毒,大大提升了工人的安全感。

昆阳路越江大桥全面复工

查漏补缺

复工期间,市住建委和隶属部门积极对接工程项目,帮助建筑工地“查漏补缺”。在桃浦中央绿地二期607地块,部分工作人员向主管部门反映,在人员健康和实名制登记方面,遇到了操作难题。相关建筑业管理中心监管人员听闻后,立即赶赴现场教学。

彼时,疫情正处于爆发期,全国防疫物资紧缺。普陀区建筑业管理中心跨前一步,对全区建筑工地物资数量进行了排摸,将物资采购渠道在各个工地间共享,将配备量较足的项目调拨支援,促进各项目互帮互助,有效避免重点工地物资断档的风险。

在临港新片区,相关部门也开创性组织培训,聘请疾控卫生专家授课。讲解内容包括新冠肺炎病毒特点、区域消毒措施、测温登记及观察要求、异常就诊流程。工地管理人员经过“恶补知识”,纷纷升级为专职卫生员,从而解决部分工地防控人员不专业的问题。在做好疫情防控准备的同时,复工进度也不断加快。3月初,临港新片区就在全市率先实现复工率100%。

主动服务 促进全产业链复苏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工程建设按下暂停键,也急坏了许多工程管理人员。中国花博会配建工程崇明生态大道1标复工前,来自隧道股份上海路桥的项目经理李浩泉,已经在岛上“蹲”了一个多月。他负责的项目计划今年竣工,为了如期完工,需要赶在工人到来前,重新编排施工计划、作业工区,20年项目经验全部派上用场。

有序复工

要又好又快,还要全线复工,既要全盘布局又要长远谋划。上海市重大办明确了有序复工的原则。在全市层面坚持“三个优先”,即:涉及疫情防控、事关国计民生、保障城市运行必需的建筑工地;重大区域、重点领域的市重大工程;使用本地员工和外地未离沪员工、疫情防控措施到位的建筑工地优先保障复工。在受疫情影响,施工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重要工段优先复工。

结合市重大办复工指导方案,李浩泉采用有序恢复、重点优先的方式,让崇明生态大道在复工仅半月、到岗人数不足的情况下,率先完成一个“小目标”。3月份的最后一周,东平河桥北幅主桥将完成钢结构架设,成崇明地标景点“生态之眼”的组成部分,把湿地美景包裹其中。

年内要基本完工的工程,从复工之日起就进入倒计时,亟需启动“快进”方案。笔者从市重大办了解到,按照已印发的《市重大工程建设计划》,工程建设“任务不减、目标不变”。要推动一批投资体量大、推进难度高、经济带动强的重点项目,倒排工期、挂图作战。

如何落实?昆阳路越江大桥项目部想到了好点子,工程师们把一座完整细致的大桥设计图挂在墙上。每完成一个部位,工程师就用尺子描黑,如今整张图纸已经描黑70%。在中航商发临港基地,项目部也采用管理优化方式,以竣工日期为节点,倒排工期。通过增加人手、采取技术措施等方法,在后期加快进度,把被疫情耽误的工期全部赶回来。

在临港新片区,重大项目还设有绿、黄、红名单。如果偏离了年度计划的重大项目,管委会工作人员就会“拉响警报”。召集多方一起开会解剖“麻雀”,有的放矢地寻找“快进”的科学方案。

系统谋划

全线全面复工,扩大投资面,不能只依靠管理优化。工程建设涉及全产业链,人员、建材、物流缺一不可,考验管理部门的系统谋划。

早在工程大面积复工之前,市重大办就系统谋划了全产业链复工方案。在外来务工人员返沪方面,积极对接上海市疫情防控办疾控组、交通运输组、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等部门,为复工复产开辟“绿色通道”;鼓励骨干企业统一组织安排运输力量,做到过程有序运输,即组织统一包车“点对点”运送,确保过程无污染。

中建八局成为“绿色通道”开启后的首批受惠者。2月末,企业一批复工专车奔赴3省6市,接回157名建筑工人。接回的返岗工人,涉及临港新片区港城广场二、三期、星空之境、临港科技城等几个重大项目。“这批工人帮助我们在临港新片区的总体生产建设能力恢复至原先的80%至90%,基本满足现阶段的建设需要,相信我们一定可以把被疫情按下暂停键的这段时间抢回来。”该施工单位项目经理表示。

走访纾困

如果工程项目在复工期间遇到难题,要如何解决?市重大办表示,正积极帮助推动解决复产中存在的问题,千方百计创造条件,确保市重大工程在全面复工基础上,提高复产质量。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生产、物流环节不打通,工程很难按时完工。来自建设部门的一些工作人员纷纷走访工地,认真排摸生产需求。针对混凝土、钢筋等原材料短缺问题,对接相关行业协会,完善建材集疏运体系。

截至3月底,与工程建设相关的商品混凝土供应、建筑渣土处置等上下游产业链复工复产情况总体较好。128家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已全面复工,生产产能恢复到同期的70%以上。132家工程渣土陆上运输单位已全部恢复经营,商品混凝土的供应量和建筑渣土的运输处置量能够满足当前建设工程需要。

托底保障 稳步扩大投资面

3月份召开的“上海市统筹推进建设工程复工复产暨市重大工程建设工作视频会议”透露,上海今年共安排市重大工程正式项目152项,建设任务较重。从投资额来看,有20多个项目投资计划超过20亿元。从数量来看,新开工项目24项,另又安排了60项预备项目。这两类项目的数量比往年大幅增加。但是受到疫情影响,今年项目有效建设工期缩短,建设进度大多滞后于原计划。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工程建设如何画下完美句号?

优化布局

发那科智能工厂三期、英威达尼龙化工项目、华为上海研发基地……一批知名项目将在今年开工。在新开工项目中,这类产业类工程占比最多,折射出上海先导产业布局。

相比早期,市重大工程也呈现“百花齐放”的特点。类型从以基础设施为主,转变到向产业、民生、文化、环保、乡村振兴等各个领域延伸,优化城市发展布局。

市重大办表示,今年将聚焦重点区域、重要领域,围绕投资完成目标,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相应清单也梳理完毕,如在科创产业建设方面,聚焦张江科学城和先进制造业项目,全力推进光源二期、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等重大科学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上汽大众MEB工厂、华力微电子、中芯国际、积塔半导体等生产线项目建设。

针对预备项目,市住建委正在抓紧项目方案制定,全力推动储备项目转为正式项目并具备条件开工,加快形成投资带动效应。目前已经梳理一批较为成熟的预备项目,力争年内列入正式实施项目。

创新模式

针对年内新开工项目,上海将积极放大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效应,通过简化审批手续、并联审批等方式,加快前期手续办理。考虑要满足市重大工程项目的土地需求,规划资源部门将统筹安排基本农田等指标及手续办理。另外,探索加快重大工程征收腾地司法程序,研究市重大工程征收腾地司法裁决的快速通道,争取在具体项目中进行试点。

同时加快推动已出让土地的开工建设。市区两级多部门建立专项工作机制,市级部门负责提供政策支持、开展全市面上督促。区级部门针对本区域房地产开发项目提供从规划、土地供应、立项、施工到上市销售的全过程、跟踪式服务,倒排项目进程、打通关键节点、缩短开发周期,尽快将出让土地切实转化为年度有效投资和有效供应。

严守底线

工程建设始终绕不过“安全”二字。如今,高科技也为工人作业加上一道“安全锁”。计划年底竣工的龙东大道正加紧改建,距离工地不远的运营中心,一套“智慧工地”信息管理平台日夜不间断工作。

这套系统已在沪上多个重大工程工地推广使用。通过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物联网、人工智能,“智慧工地”系统可以让工地长出“眼睛”“耳朵”“鼻子”,“看”得见违章,“听”得见噪音,“嗅”得到隐患。工人所有不符合规范的操作,都会被视频画面及时捕捉,并发出预警督促整改。

笔者从市住建委了解到,上海将进一步强化质量安全管理措施。加强风险评估研判,全面排查整治风险隐患。在质量安全方面,严格落实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安全交底工作,禁止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擅自上岗作业,确保安全、高质量复工。

泰和水厂复工后抓紧建设

深化审批改革 推动工程项目加速开工落地

3月6日,由市区住建系统牵头的上海首个“一站式综合竣工验收及不动产登记”项目完成。项目名叫“马桥星星肠衣污水预处理车间”,通过“验登合一”改革,企业从网上申请验收到拿到产证仅用时4个工作日。

审批之迅速,来自多方协同创新,更有疫情倒逼这一偶然因素。可以看到,忽如其来的疫情,正成为上海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的“试金石”。

特殊时期“不见面”的要求,让企业许多线上办理事务,也从过去的“可选项”,变成了离不开的“必选项”。对政府部门来说,企业的需求,即是改革的“必选项”。2月26日,黄浦区房管局进行了一次特殊的专家评审,首次采用视频会议形式评审上海工业基金会大楼加固方案。

上海工业基金会大楼位于轨道交通14号线越江穿越段的核心位置,东楼是市优秀历史建筑,现状不能满足盾构推进要求,亟需在盾构前进行整体加固。“疫情防控”“重大工程”和“房屋安全”三碰头,黄浦区房管局努力找出一条新思路,采取不见面、无接触方式,确保了轨道交通的建设进度。

这样的创新或将成为常态。上海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3.0版已经出台。升级版改革方案借鉴先进经济体的“整体政府”理念,针对社会投资低风险项目,明确全流程审批“只登一扇门、只对一扇窗、只递一套表、只录一系统、只见一部门”。同时,全面规范评估评审,减少企业办事“隐形时间”。

今年,“特斯拉经验”将在全市推广试点。去年,特斯拉创造了大型产业项目建设的上海速度,成功的审批经验得益于审批部门高度集成后展现出的体制优势,也归功于审批政策灵活高效体现出的制度优势。

市住建委表示,下阶段将会同相关部门对主线审批事项,试点容缺后补、甩项后置和告知承诺。对于涉及非关键要件的审批材料,在批后一个月内补齐;对于周期长的辅线评估事项,跨前服务,提前启动;对于分阶段、分片区建设的项目,按总体项目开展情况,以告知承诺的方式甩项后置,优化审批流程。加强提前服务,选取条件成熟的项目,复制推广特斯拉审批模式,推动产业项目早开工、早竣工、早投产、早见效。

栏目主编:李吉 文字编辑:崔家琛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