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思想汇 > 文章详情
中医“抗疫”功不可没,历经数千年的传统理论,背后是什么在支撑?
分享至:
 (5)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张朋 2020-03-11 06:21
摘要:传统中医理论既是一种整体的生命观,也是一种历久弥新、永不过时的医学方法论,更是一种哲学思想的传承。

2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调研指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不断优化诊疗方案,坚持中西医结合,加大科研攻关力度,加快筛选研发具有较好临床疗效的药物”“加强医疗救治,继续巩固成果,坚持中西医并重”。

自1月23日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正式被纳入中国国家卫健委发布的第三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以来,在此后发布的新版诊疗方案中,一些中医处方相继被列入新冠肺炎重型患者推荐用药处方。截至2月28日,武汉已开放的16家方舱医院收治的7600多位患者基本做到中医治疗全覆盖。在3月6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央指导组成员、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中医药局党组书记余艳红表示,目前5万余名确诊患者出院了,大多数患者使用了中医药。实践证明,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科学兼容,其对人体生命活动的解释真实、准确,具有恒久的价值和意义,因而它也是中西医结合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重要依据。

中医理论有何特点

传统中医理论在人天本一的基础上,对人体生命运行的丰富内涵与宏大意义进行了阐释,因而具有形神兼备、鲜活生动、真实可靠的特征。以阴阳五行和经脉藏象为主要内容的传统中医理论是生命观和宇宙论的统一,兼顾了精神与物质两个领域,也是科学与人文的交叉。

必须强调的是,传统中医理论不仅在中国人民长达数千年与疾病的斗争中得到了反复验证,而且近些年来不断被现代科学实验证实,这突出地表现在关于经络的实验观察和全息照相研究。中医从生物场运行不息的人的生存状态着眼,看到的是经络、脏腑和人体精气的运行。所以传统中医理论既是一种整体的生命观,也是一种历久弥新、永不过时的医学方法论。就新冠肺炎的防治而言,中医讲究辨证论治,以破坏病毒赖以生存的人体内寒湿环境为目标,培育和扶助人体自身的免疫力,因此往往有多种汤剂可以对新冠肺炎病症见效。鉴于早期防治新冠肺炎没有特效药和疫苗,运用中医药防治瘟疫的实践经验和技术方法,发挥中医药整体调节、提高免疫的作用,激发自身的抗病能力和康复能力,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说,面对病毒和细菌的千变万化,传统中医理论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

传统中医理论蕴含的哲学思想

中医理论并不完全是医学范畴,更体现了对中国传统哲学的传承。传统中医理论是黄帝时期道术思想的重要成果,集中体现了“道”与“术”的汇通与综合。

首先,以“人天本一”为思想核心,以阴阳、五行以及五运六气为思想方法。《黄帝内经》以道观医,以道术统摄医术,对人体的生之理、病之理、医之理进行全面详尽的说明。比如其着重阐述了“道”对“医”统摄,即“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以教众庶,亦不疑殆,医道论篇,可传后世,可以为宝”,有力地说明了“道术”统摄“医术”的必然性与合理性。

其次,《黄帝内经》虽然着重讨论了医理、病理以及针刺这一具体的医疗方法,但是它更提倡“不治已病治未病”,即更加注重以“道术”来“养生”,以之防病。“道”是生命的根本,所以“知道”是养生长寿的关键。在《黄帝内经》开篇,黄帝就提出了这样一个疑问:“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意即上古之人很多都是健康长寿,而现在的人五十岁就衰老不堪,这是时代的不同呢,还是人们都失去了养生的根本呢?岐伯的回答是:“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岐伯首先对黄帝的观念进行了一番纠正,即并不是上古之人都一定长寿,长寿的关键在于“知道”,健康长寿的只是上古之人之中的“知道者”。这些人知悉道术法要所以能够形神俱养,一直保持健康长寿,而善于养生的人活到一百多岁也很正常。这里的“知道”虽然可以简单理解为“知悉养生之道”,比如“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等,但从“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来看,与其说这些人善于养生,不如说这些人是善于修道,即“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当然,在这种修道养生的传统之中,“德”与“道”紧密相关,修道也就是修德,即“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第三,在“治未病”的基础上,传统中医理论进一步指出日常践行的重要性。在《黄帝内经》中对圣人的具体养生方法有非常详细的阐释:“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这个所谓的圣人也就是修道者或得道者。从修道这个角度来看,道或修道是防病治病的根本,只有修道养生才是消除疾病的根本之道,而各种医理病理和治病方法都是不得已而为之的补救措施和权宜之计。“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也就是说,如果不遵循道、不修道,或者违背了养生的基本原则,人就会生病。人如果已经生病了,那么这实际上就意味着“行之”不足,缺乏养生实践,所以这时候就不得不依靠医疗手段了。

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副研究员


转载请注明来源“上观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栏目邮箱:shhgcsxh@163.com)

栏目主编:王珍 文字编辑:王珍 周丹旎 题图来源:新华社 图片编辑:朱瓅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