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思想汇 > 文章详情
习近平总书记再提“六稳”,为什么说“稳预期”是其他“稳”的前提条件?
分享至:
 (14)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何立胜 管仁勤 2020-02-11 06:21
摘要:在不确定性增强的经济环境下,怎么稳预期,怎么给企业、消费者吃颗“定心丸”尤为重要。

2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调研指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要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在全力以赴抓好疫情防控同时,统筹做好“六稳”工作。此前,对于2020年中国经济运行,中央提出全面做好“六稳”,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

在“六稳”中,“稳预期”是近年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及相关文件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词汇,并日益成为当下中国宏观经济“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的重要内容。何谓稳预期?从行为经济学的角度理解,稳预期是指经济运行状况取决于市场行为主体的预期状况。市场主体为使其行为选择不犯系统性错误,往往会及时依据得到的经济信息来修正它的预期值,当预期值高于正确值时,它会降低预期值,当预期值低于正确值时,它会提高预期值,进而及时修正其经济行为,以避免做出高估或低估的错误决策,乃至于犯系统性错误。

投资经营者、消费者等市场主体的预期,决定了他们的行为,是否扩大投资或消费取决于预期。现实经济运行中,市场行为主体预期稳,经济运行就会稳;若市场行为主体的预期没有改善,经济运行趋稳就有难度。因此,稳预期往往会成为其他“稳”的前提条件。从这点来看,在不确定性增强的经济环境下,怎么稳预期,怎么给企业、消费者吃颗“定心丸”尤为重要。

稳预期的本质是稳信心

稳信心要求透明信息的传播,严防信息失真,完善信息披露渠道,增强数据可信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主体为降低损失、谋取最大利益,通常会设法利用一切可得的信息,对所关心的经济变量在未来的变动状况,做出尽可能准确的判断与估计,进而选择不同的经营行为。因经济运行存在周期性,正常的市场波动是经济规律的内在要求。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受阻、经济增长放缓、产业技术更迭速率下降等多种因素交织,容易造成经济运行不确定性增强,引起重大波动或混乱,这对于投资者、企业家而言,往往意味着投资决策的迟疑或投资经营活动的收缩。

毋庸讳言,当前中国宏观经济运行态势存在多种复杂影响因素,下行压力较大。从短期看,经济企稳的态势不明朗,民间投资信心有待加强;从中长期看,经济结构性问题与矛盾尚未解决,如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企业经营的综合成本居高不下,市场竞争加剧、竞争优势消退,还有中美贸易摩擦、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等因素的影响,这些都加大了不确定性。

合理的预期是人们依据对未来情况的估计或预判进行行为选择,而人们的行为选择往往决定了经济社会的绩效。稳预期就是稳信心,政府层面不仅要发出积极的信号,更重要的是针对当下经济运行中市场主体普遍担心、质疑的问题做出回应,才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例如,夯实经济运行的数据基础,消除一些扭曲的经济数据,为企业决策提供可信的第一手资料,避免造成方向性的误判;对公众质疑比较多的领域,加强沟通与引导,提升经济数据透明度、完善信息披露渠道,对一些矛盾的数据深入释疑、矫正,充分发挥数据科技的作用,多维度、多视角地阐述中国经济运行的图谱,为客观认识经济现状提供依据;健全完善信用体系、激励约束机制,保障市场依规有序、秩序公开透明、经营者诚实守信。稳预期的重点既在“惠”,更在“信”,既在于给多少优惠政策,更在于给市场主体充分的信心,只有对前景有预期、对投资经营有信心,企业才能安心、放心、专心地开展投资经营活动。

稳预期的关键是稳政策

稳政策要求进一步强化竞争政策的基础地位,完善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市场制度建立在产权制度基础上,如果产权保护不严格,市场制度就会失效。市场核心规则是产权保障全面严格、市场竞争充分,没有产权保障的竞争是无效率的。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所提出的“完善产权制度,完善公平竞争制度,推进要素市场制度建设,实现要素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必须消除现实中未经法律正当程序,企业家被抓捕导致企业被迫停止运营,或企业财产被强制低价“拍卖”等情形;消除个别行政部门违反《宪法》和《立法法》,僭越立法权,制定严苛的管制条例,小过重罚,甚至强制性收缴企业财产,或以优惠政策吸引企业投资后,看到更有利可图的机会而反悔,且不承担违约赔偿责任,或以极低的“补偿”毁约等情况的重复发生。

稳预期不仅要求政府服务到位,更要求政策措施到位,进一步提升政策的稳定性,给民营企业真正吃下“定心丸”。 面临经济下行、竞争激烈、成本高、融资难、人才匮乏等重要影响因素,政府积极采取减税降费、优化营商环境等措施。党的十九大报告与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把“两个毫不动摇”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作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确定下来,既是解决中小企业、民营经济的短期问题与矛盾,更是解决了制度体制上的一些长远性问题。

制度或政策对于宏观经济的影响会因预期而改变,因为预期具有自我实现机制,良好的预期往往会带来良性结果,反之亦然。比如,优化营商环境,减税、降费增加了投资经营者的稳定预期,增加了企业和个人的可支配收入,有利于扩大内需。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在政策透明度、稳定性、可预期性上更进一步。例如,通过定向或引导市场主体创新预期的减税降费,促进企业产业价值链升级,强化企业的研发、投资、创新等;保持宏观政策要稳的特点,充分发挥其长期效应,向市场释放出清晰、明确、稳定的信号;推进法治政府和政务诚信建设,政府及有关部门要严格兑现向社会、企业依法作出的政策承诺,认真履行在招商引资、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等活动中与投资主体依法签订的各类合同,不得以领导更替等理由违约毁约,否则要承担法律和经济责任;政府政策法规要稳定透明,不朝令夕改、不夏秋不同,新官要认旧账,更不能以权力大小定是非,不让意志左右决定,只有如此,才能让投资经营者有安全预期、有信心。

优化营商环境是稳预期的重要方面

在稳预期中,优化营商环境是一个重要方面。营商环境具有基础性、综合性、感知度高的特点,投资经营者能直接地感受或体验到,并很快在经营行为中反映出来,是投资经营者的核心诉求和关键需要。

营商环境状况,既是影响经济状态的关键因素,又是检验政府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尺,比任何其他因素都来得直接和清晰。营商环境所涉及的政策、法规、制度、服务等带来的耗时、费物的状况,既能直接触及到一些具体事项,影响要素聚集,又能与整个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紧密连接在一起。就政府而言,必须坚持公平竞争,对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政策环境、法治环境,确保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强化竞争性政策的基础性地位,依法建立和维护市场主体的平等地位;有效发挥法治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坚决破除不合理的体制机制障碍,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做到规则公开透明、监管公平公正,依法保护各类所有制企业合法权益;要持续扩大开放,加强与国际通行经贸规则对接,以便利、效率、稳定和透明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打造更好的营商环境,不仅有利于提升企业、企业家的长期信心,促进投资增长、创新驱动,也有利于宏观经济持续发展。

严格防范“黑天鹅”事件,化解不确定性

稳预期要求突出问题导向、强化风险意识、具有底线思维,全面防范“黑天鹅”事件,做“最坏打算”,做最充分方案,提升应对各种风险的措施,时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面对逆经济全球化的冲击、国际经贸规则的变革,要提前准备,保持对潜在风险与不确定性的警惕性,未雨绸缪,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面对美国执意挑起中美贸易摩擦,既要看到美国各种“极限施压”给我们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严重挑战与巨大风险,也要坚持底线思维,保持战略定力,无需谈虎色变。充分认识到稳定的中美关系,是影响中国发展外部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要探索中美长远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力避经贸关系从双边关系“压舱石”变成“暗礁”。

面对国内经济持续下行、居民消费疲软、基建投资下滑、民营经济不稳、资本市场信心不振等新情况,要仔细甄别、分析原因,找出措施、提振信心。稳预期的关键是提升自身的定力、能力,在加大进口、降低关税、市场准入与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作出变革,建设更加开放的经济体制。庞大的、不断升级的国内市场对于海外投资者仍然具有巨大的吸引力,整体成本低廉、完整的产业链与高水平开放的经济体制,是应对贸易摩擦、促进经济向好发展的重要砝码。

中国在迈向经济高质量发展路上,在产业转型升级的途中,面临的不确定性可能比过去更多,需要依靠我们的制度优势,依靠政府不断优化的战略规划,依靠更好的营商环境,还要依靠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因为,市场经济最擅长解决的就是不确定性,让市场主体主动试错,通过试错找到符合实际的有效办法,正是题中之义。

作者分别为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教务部主任、教授,上海建桥学院教授


转载请注明来源“上观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栏目邮箱:shhgcsxh@163.com)

栏目主编:王珍 文字编辑:王珍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项建英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