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科教 > 教育在线 > 文章详情
“教师共享”已在路上, “共享教师”还有多远?
分享至:
 (143)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彭德倩 徐瑞哲 2019-12-22 08:59
摘要:教育部文件“推进中”:高校教师经所在单位批准,可开展多点教学并获得报酬

从上海海洋大学的《水族趣话》,到上海建桥学院的《钻石和钻石分级》,再到上海电机学院的《中国制“慧”》,这些叫好又叫座的互选课程,正在距离上海市中心最远的高校片区——临港大学城开设,原本只上“一校一课”的教师也由此成为多校学子的“共享教师”。

这个学年度,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提出,高校教师经所在单位批准,可开展多点教学并获得报酬;早前,中办国办也印发《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提出允许科研人员和教师依法依规适度兼职兼薪,包括允许高校教师从事多点教学获得合法收入。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经过调查分析发现,从临港大学城到松江大学园区,当前高校集中区域的“教师共享”已经步入常轨、逐步取得长效,不过更进一步的独立自主型的“共享教师”,则尚未被正式提至“议事台面”上。

【当前共享,更多呈现“学生走校”模式】

根据《临港区域高校通识选修课校际选课及学分认定实施办法》,临港五校从今年9月开启跨校课程互选,仅第一学期提供的首批8门课,就有276名学子选修外校教师课程。这一临港区域高校联盟近日也更名为临港新片区高校联盟,作为“结盟”第一年的首届轮值单位——上海电机学院党委书记孙培雷透露,临港兄弟院校还制定高校联盟辅修管理办法,更大力度促进优质教学资源的开放和共享,满足不同学校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多样化选课需求。

同样,在更“年长”的松江园区七校之间,教师共享机制也相当成熟。例如在跨校师资和课程资源共享方面,仅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每年就提供10到14门公选课,面向各大高校开放。近三年,外校选课人数年均在600人左右。

以工程大纺织服装学院谢红老师的“中国历代服饰赏析”为例,该课每年分配给外校的名额几乎都选满。同时,这门课程也在中国大学慕课MOOC平台上开放,学生充分利用课后时间在线学习。又如,工程大电子电气工程学院苏前敏老师的“苹果手机APP零基础开发”,尽管受台套数量限制,课堂容量有限,但任课老师将大部分名额分配至园区其他高校,并深受欢迎。

可以说,在这一以教师为中心的“共享模式”下,更多还是呈现为“学生走校”方式,而“教师走班”则相对较少。比如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交流生可与本校生一样,在系统中查看培养计划,进行线上自主选课;同时,学校教务处请各相关学院落实交流生的导师,并主持导师见面会,让各专业导师与交流生面对面,由导师在为期一年的交流学习中跟进指导。

值得一提的是,“让学生动”的模式往往受限于距离,尤其在大学密集区域有其优势。而“请老师来”,存在现实需求。

【存在多种驱动,“野生”状态各异】

事实上,由于背后驱动力多元化,在教育部文件出台前,教师多点授课已有所发展。

7年前,上海大学请来国家级教学名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李尚志教授,面向全校开设为期五周的通选课“数学大观”。这位我国恢复高考后首批六位博士之一的学者,将数学与哲学、诗歌、武侠等人文因素结合起来,多角度向学子们剖析数学文化的博大精深,第一讲开宗明义:“请与我畅游数学的诗意江湖”。

值得一提的是,台下认真听课的,还有数学系以及参与通识教育课程的几十位老师。据了解,校方请来名师“外援”长期开课,不仅意在拓展学生视野,更希望来给年轻教师们上“示范课”。此前的通识教育探索中,他们发现,理工类专业的课程好评率普遍低于文科类课程,也有老师困惑,“理工科又不能像文科那样吟诗作对、唱唱跳跳,真的很难上”。教务处副处长顾晓英说,希望李老师带来的创新教学理念,在年轻老师中间产生“辐射”作用,惠及更多学生。

可以说,请外来名师“以课授课”,是大学提升本科教育质量的有力举措之一,属于锦上添花。也有高校,由于思政课教学需要进一步完善,因此请来这一领域经验丰富水平高的外校教学团队,或是名师教学工作室,实行部分课程“外包”。

记者采访发现,高职和技能型本科院校相对于外校,尤其是本科院校的教师流动教学,更有着迫切需求。上海城建职业学院人事处处长王晓卉介绍,目前学校授课教师中,外聘教师来源分别是企业和其他院校,约占30%。来自外校的教师中,本科院校教师占20%,包括同济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和上海电力大学等。参与课程涵盖力学、结构设计、机械电子等核心课程。

据了解,邀请外校老师的工作流程为:二级学院根据师资需要,寻找合适老师,经过交流、试讲等环节后,上报给学校;学校审核老师资质后,委托二级学院与老师签订外聘教师协议。后者在完成本校工作量的空余时间里,每周来校兼职授课。报酬根据课时量每月一结,视教师职称等具体情况,数额不同。此外,学校有两个高本贯通专业,分别是与上海应技大合作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与上海中医药大学合作的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这令教师共享协作更为紧密。

【如何得到“制度支撑”,期待破题】

不过,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采访发现,教师直接赴外校兼职兼课,基本处于“默许状态”,多数还暂未得到学校系统性的“制度支撑”。记者从松江大学园区“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了解到,在园区,如果老师在外校上课,基本属于个人行为。对于接受对方学校聘请的教师,校内教务处也不掌握具体情况。至于本校外聘教师,除了学校层面的特聘教授外,其他一些基础教学层面的老师,“有点像赚外快那种,所以都比较低调行事。”

临港大学城也基本如此。目前,由于各校教学资源比较紧张,较难从制度层面推进日常从事多点教学的“共享教师”。究其原因之一,教育部文件相关意见的前提是“高校教师经所在单位批准”,而同样一门课程,一般外聘老师的课时费比校内要高,因此“共享教师”所在的本校对老师们去校外兼课的态度是:不鼓励,不干预。因此,虽然实际上也有老师去周围其他高校兼课,但他们都不愿具名接受采访。

教学资源配置以外,“共享教师”对教学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教学条例和流程标准,外来教师能否在短期内适应,是保障教学安全、教学质量的关键。

“教育部提出,高校教师可开展多点教学并获得报酬,本质在于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顾晓英建议,在制度支撑层面上,可以有些创新。举例来说,目前已经成熟的多校共享“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体系,在学生修读网上名师精品课之际,线下配置本校优秀年轻教师,线上线下联动,让名师名课辐射更广,而年轻老师也得到锻炼提升。另一方面,能否在市级层面推进“共享教师”,改变原有“野生”状态下的多校“连连看”,建立“名师库”进行统一管理;各校若有需求,入库预约,双向选择,进一步盘活资源、提升效率。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曹立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