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深度 > 纵深 > 文章详情
到底怎样才算是一个好父亲
分享至:
 (17)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徐蓓整理 2019-12-20 14:31
摘要:不久前,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孙云晓来到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以《好好做父亲》为题开讲。以下为演讲实录,内容有删减。

「“父爱缺乏综合征”有哪些表现」

有一天,我去北京的一所小学讲课,在出租车上和司机聊天。那个出租车司机问我是干什么的,我说是搞儿童教育的。他看了我一眼,说:“老爷们还管儿童教育?”我说:“你有孩子吗?”“有啊。”“多大了?”“9岁,女孩。”我说:“你不管孩子教育吗?”“我才不管呢,我的任务就是挣钱。”

这位北京的哥,就是目前中国很多家庭父亲教育缺失的典型代表。

为什么我这么多年一直在呼吁“好好做父亲”?因为我研究了很多男孩问题、女孩问题,发现绕不过去的一个大问题就是父教缺失。

大家一定发现,当今的中国男孩有很多让人担忧的问题,比如,不好好学习、迷恋上网、肥胖以及暴力行为。我到少年管教所去调查,一看里面大部分都是男孩子,女孩子1/10都不到。女孩也有问题,比如不够独立、没有自信心、不节制的减肥等等。

这些现象的背后,父亲教育缺失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为什么这么说?爸爸和妈妈养育孩子的方式是不一样的。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妈妈抱孩子的时候抱得很紧,很安全、很温暖;而爸爸抱孩子,则是东放放、西放放,举起来、放在肩膀上,甚至把孩子倒过来提着。爸爸的这种养育方式会让孩子爱运动、独立、有责任感。所以,一旦父教缺失,儿童教育就会出现问题。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曾经连续13年进行“中美日韩四国高中生的比较研究”。我们在问卷调查中有这样一道问题:当遇到烦恼的时候你会对谁倾诉?美国、日本、韩国的高中生都把父亲放在前五位中,而中国的高中生在前五位中没有“父亲”,有的甚至还把父亲排在网友之后。在我看来,算不算一个好父亲的重要标志,就是孩子会不会找你说心里话。

全国妇联在2015年进行全国家庭教育大调查,结果发现,在家庭教育分工中,爸爸妈妈共同承担的占40.6%,妈妈为主的占40.3%,爸爸为主的仅占11.6%,近一半家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父亲教育的缺位。


孙云晓正在演讲中。              (图片由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提供)

父教缺失究竟会有怎样的危害?据美国的调查显示,70%的少年犯出自单亲家庭,60%的强奸犯、72%的少年凶杀犯、70%的长期服役犯都来自无父家庭,90%无家可归和离家出走的孩子来自无父家庭,75%的戒毒青少年来自无父家庭。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本身来自一个单亲家庭,他在一次演讲中透露,生活中没有父亲的孩子将来落入贫困和犯罪的可能性比一般的孩子高5倍,将来厌学、弃学的可能性高出9倍,将来被关进监狱的可能性高出20倍。

北京军区总医院对网瘾青少年的调查发现,父教缺失是造成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最主要的原因。

德国和日本两国的心理学家曾对3000名儿童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缺乏父爱的儿童年龄越小,越容易患上“父爱缺乏综合征”。男孩患上“父爱缺乏综合征”的可能性要比同龄女孩高1倍,因为男孩更直接、更强烈地需要父亲的榜样。

患上“父爱缺乏综合征”有哪些表现?过分怕羞、情绪沮丧、自暴自弃、不求上进、少言寡语、不爱集体、厌恶交友、容易冲动、喜怒无常、害怕失败、感情冷漠等等。

美国哈佛大学曾经研究一战和二战对儿童的影响,因为一战、二战期间有很多父亲常年不在家,结果发现他们的孩子容易退缩、胆小。

所以,父教缺失对孩子来说是一场灾难,这种说法毫不为过。

「做父亲是男人走向成熟的重要经历

今天我们的话题是如何做个好父亲。

我首先说一个观点:做父亲是男人走向成熟的一段重要经历。如果这个父亲虽然有孩子,但很少管他们,不只是孩子的成长会受到损失,这个父亲也永远失去了这段成长的经历。

我特别感谢我的女儿。我女儿是早晨出生的,我去医院等候,有好多父亲都等在那里。突然听到“哇”的哭声,大家都兴奋起来:是谁家的孩子?不一会儿,我的女儿被抱了出来。她是那么小,脸上皱巴巴的,像个小红薯一样。我第一次抱着她的感觉,至今都忘不了,看到孩子这么小、这么软、这么弱,我的责任感油然而生。我心里想:我必须好好工作,要让她们母女过上好的生活,一定得好好照顾她们。作为男人的一种责任感,就这样被唤醒了。

孩子需要父亲,其实是需要什么?哈佛大学的罗斯·派克教授专门研究有关父亲的教育问题,他认为,孩子出生后有两个发展方向:第一是亲密性。温柔、细腻、安全、包容,这方面母亲有天然的优势。最近有专家提出要给母亲3年的产假,因为孩子最需要母亲一对一的抚养,没有人比母亲更重要。

孩子3岁以前不会与别人合作,也不需要与别人合作,因为有妈妈就够了;但是到了3岁以后,孩子开始观察别人,开始愿意与人合作,这个时候就有了一点独立意识。因此,也就有了孩子的第二个发展方向———独立性。而培养独立性,培养勇敢、顽强、富有责任感的品格,这些都是父亲的优势所在。

所以说,好的家庭教育应该是父亲和母亲双方亲密合作,相互支持、相互理解。一个孩子只寻求亲密性,没有独立性,或者仅有独立性、没有亲密性,都是不正常的。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既要有亲密性的发展,又要有独立性的发展,因此父亲和母亲都是绝对不能缺失的。

「父亲真的忙到没时间陪孩子吗」

做一个好父亲,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花时间和孩子在一起,即使再忙也要和孩子在一起。很多父亲说:我做不到,因为我要想办法赚钱。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别人是怎么做到的。

我在青岛讲课的时候,曾经有一位女经理和我交流,她说她最爱的人、最敬重的人、对她帮助最大的人就是她的父亲。事实上,她的父亲常年在青海工作,和她远隔千里,但从她小时候起,父亲给她写了2000多封信。她说:我刚上小学一年级时,我爸爸就给我打电话:闺女你上学了,我真高兴,我就盼着你给我来信,你的信是最好的礼物。她一开始不会写字,就用拼音给父亲写信。每一次,她父亲收到信之后,会先批改女儿写的字,然后在信的背面再给女儿写一封回信。就这么一来一往,从小学一年级写到大学,女儿一共收到父亲的2000多封信。这2000多封信里充满了鼓励、温暖和爱。虽然这位父亲不在女儿身边,但他难道不是个好父亲吗?所以说,只要有心,只要你想做一个好父亲,就一定能够想出办法来。

还有一位与我们合作的儿童心理学博士,有一次我到她家去,发现她家客厅里有一个礼品柜,里面陈列着上千个卷笔刀。这些卷笔刀在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用得特别多,现在已不常见。我就问她:家里为什么会收藏卷笔刀?原来,这位女博士的父亲是一个县里的供销员,常年在全国各地出差、进货。他每到一个地方,都会买一个当地的卷笔刀给女儿做礼物,所以女儿的卷笔刀就越攒越多。而且,这位父亲还在女儿过10岁生日的时候,从外地发回一封电报,祝女儿生日快乐。这说明什么?说明女儿在这位父亲的心目中非常重要。

新疆有一个长途车司机,学历并不高。他有3个孩子。新疆地方大,一出车就是半个月、20天。这位爸爸有责任感,孩子们放寒假、暑假的时候,爸爸就带着他们一起出车。车从乌鲁木齐翻越天山到伊犁,一路上景色很美,但冬天零下20多摄氏度,雪花漫卷。爬坡的时候,爸爸一边开着车一边对孩子们说:记住,人生到了关键的时候要咬住牙,爬上了坡,我们就胜利了。车终于爬上去了,孩子们都给爸爸鼓掌。有的时候车抛锚了或者需要维修,爸爸趴在车底下修,妈妈、孩子们在一旁打着灯,3个孩子还给爸爸唱歌鼓劲。

这位长途车司机在用他自己的方式,教给孩子应该怎样生活。他的3个孩子都很懂事,为了不花父母一分钱,拼命学习,拿到奖学金,最后3个孩子都读到了博士。你能说这位父亲不伟大吗?其实,每一个平凡的父亲,都可能是一个伟大的父亲。

「对待父亲参与教育,母亲的态度很重要」

我曾经和一些国外的教授进行对话,其中有一位是美国的心理学家梅迪纳教授。他说他在美国讲课时,有一个父亲站起来问他:教授请你告诉我,我怎么才能让我的孩子进入名牌大学?梅迪纳教授就对他说:你想让孩子考上大学,最好的办法是回家好好爱你的妻子。

这个父亲不明白,教授于是对他讲了一番道理。教授说,母亲养育孩子很辛苦,长时间处在疲惫状态,这时候母亲容易焦虑,甚至抑郁,情绪很低落。而妈妈低落的情绪会感染孩子,一个情绪低落的妈妈可能会养育出一个情绪低落的孩子。所以,作为父亲,你的任务就是好好爱你的妻子,好好陪伴、照顾她,让她感到安全和自信,这样才能养育出阳光、聪明的孩子。

这位教授的话非常有道理,在家庭关系中,夫妻关系始终应该是第一位的。作为一个父亲,你怎么和妻子说话,怎么解决家庭问题,态度是不是温柔、是不是包容,孩子都看在眼里。孩子正是潜移默化地从父亲的身上,学到怎么去对待女性,学到将来的婚姻生活模式。

在对待父亲参与教育这个问题上,母亲的态度很重要。据北京师范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对待父亲参与家庭教育,母亲的态度有三种:第一种是拒绝型,第二种是接纳型,第三种是矛盾型。

在孩子四五岁以前,孩子的注意力都在妈妈身上,天天黏着妈妈,觉得和妈妈在一起很安全;但是四五岁以后,孩子开始向爸爸靠拢。在这个时刻,孩子能不能完成转变,和妈妈有很大的关系。

如果妈妈是接纳型的,对父亲参与教育态度积极,经常在孩子面前说你爸爸很棒,让爸爸陪孩子去跑步、去打球,孩子就会更多地接触爸爸,把注意力投向爸爸。但如果妈妈是拒绝型的,对自己的先生看不顺眼,拒绝爸爸参与孩子的教育,孩子就会顺着妈妈的意图,对爸爸采取抗拒的姿态。

还有一种妈妈是矛盾性的,有时候需要爸爸,有时候又拒绝爸爸、打击爸爸,让孩子也不知所措。很多父亲本来心怀爱心,跃跃欲试,但因为有些笨手笨脚,被妻子一通嘲笑,不得不知难而退。

母亲在对待父亲参与教育的问题上要有正确的态度,多肯定父亲的重要作用,多给父亲教养孩子的机会,少批评、多赞美,这就是母亲的智慧。

「父亲角色的七种职能」

最后我来说一下父亲角色的七种职能。

第一、培养亲情。让孩子觉得家是完整的,让孩子感受到爸爸和妈妈的爱,这就是完整的亲情。

第二、伦理道德性。让孩子知道怎么做一个男人和怎么做一个女人。我觉得对女孩特别要尊重,如果一个女孩子得不到尊重、感受不到温暖,那她将来怎么可能做好一个母亲?

第三、服务性。父亲的服务性包括照顾家人,有时候父亲要跑前跑后,扛东西、修东西,这是父亲的重要职能。

第四、发展性。我女儿从小学到初中、高中,没上过任何一所重点学校,也很少上课外班。但是我女儿从小就爱上了读书和写作,她的理想是当记者,因为我曾经当过9年记者,她深受我的影响。她在中学时当中学生记者,发表了不少文章,大学毕业后真的当了记者,到现在还是一名记者。这就是发展性,让孩子在不断的成长中慢慢发现自己的潜能。

今天中国的很多学生到高中时还不知道自己的优势是什么,自己将来的方向是什么,其实这些都非常重要。

第五、娱乐性。家里不能沉闷,要有娱乐。比如爸爸爱好唱歌、打球、讲故事、旅游,家里就很有趣。我们全家经常外出旅行,我女儿曾经在一篇文章里写到,最感谢父母在她18岁之前带她走遍了中国。

家庭教育的本质是生活教育,好的生活是好的教育,坏的生活是坏的教育,所以一定要反思:你家的生活丰富吗?你家的生活美好吗?

第六、精神性。我11岁开始养成了阅读的习惯,这改变了我的一生,成就了我的梦想。我们家是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我的父母准确地说是上世纪40年代进城务工的农民,但是因为我而喜欢上了阅读。后来我真的实现了小时候的理想,成了一名作家。所以父亲要引导孩子热爱阅读。

第七、指导性。孩子在生活中经常需要指导,特别是到了关键时刻。孩子抽烟、喝酒行不行?不行。打人骂人可不可以?不可以。在孩子10岁以前,父亲最重要的任务是教会孩子做人,明辨是非,养成习惯。现在中国家庭教育的误区是什么?孩子10岁以前,父亲不怎么管,因为觉得孩子小,大了就会好。结果孩子一转眼10岁了,毛病很多,再想管却管不了了。因为孩子到了青春期、叛逆期,管教起来越来越难,所以一定要在孩子10岁前打好基础,父亲要有指导性。孩子10岁前要严格地管教,10岁后教育的原则是理解和尊重。

总而言之,做好父亲任重道远,希望天底下所有的父亲都能做一个好父亲。

栏目主编:龚丹韵 文字编辑:徐蓓 题图来源:图虫创意 图片编辑:朱瓅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