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化观澜 > 文章详情
揭秘 | 鉴真文物乘新鉴真号抵沪,首次海运文物如何达成?
分享至:
 (99)
 (28)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钟菡 2019-12-05 15:01
摘要:唐招提寺文物乘新鉴真轮抵沪,见证中日文化交流。

12月5日中午,新鉴真号停靠在上海的国际客运港码头。扶梯搭好,工作人员铺开一条红毯。新鉴真号政委回忆,这样的红毯礼宾待遇在船上很少有。“上一次大概还是2016年护送新鉴真像。”红毯为谁而铺?船员们挤在开启的舱门口往下张望。港口旁是北外滩绿地,午休的老人隔着透明的护栏观察对面的情形。

下午13点30分,船下举行了简短仪式,旗帜上的“唐招提寺文物成功承运”,透露出所迎接贵宾的身份。

仿佛无事发生一般,12名乘客缓缓从船上走下,坐上46路公交车。紧接着海关人员上船,在离门口最近的歌舞厅里,为这批特殊的“乘客”做监管工作。“特殊货物,进关免税。”

今年正值中日文化交流协定缔结40周年,“沧海之虹:唐招提寺鉴真文物与东山魁夷隔扇画展”本月17日至2020年2月16日将亮相上海博物馆。上海博物馆以鉴真营造的唐招提寺为具体背景,遴选了描绘鉴真弘扬佛法、壮烈人生的《东征传绘卷》等5组该寺珍藏的与鉴真相关的珍贵文物,与东山魁夷的作品呈现给观众。这也是日本到中国的文物第一次乘船抵沪。

过程一波三折

2019年春节刚过,中远海运新鉴真号负责人钱锋像往常一样开车上班,广播里的一条消息引起了他的注意——上海博物馆将于12月份举办“沧海之虹:唐招提寺鉴真文物与东山魁夷隔扇画展”。

这条看似普通的文化新闻有两点让他极为“敏感”:第一,这是中日文化交流展。第二,这是和鉴真相关的文物。“听到这则新闻,我第一反应是,如果唐招提寺鉴真文物让新鉴真号来承运,会更加意义重大。新鉴真不仅是40年来中日友好的实际象征,也是中国的海运文化和鉴真文化的结合体。”来到办公室,他立刻给日本社长发了一封邮件,“我想要让唐招提寺文物由新鉴真号来承运。”

新鉴真号是一艘建造于1994年的客货两用滚装轮,载客量345人,总吨位14543吨,配有歌舞厅、咖啡厅、电脑室、麻将室、乒乓室、按摩椅等。新鉴真号的前身要追溯到鉴真号。上世纪80年代,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大,中日两国间交流更加广泛和频繁,两国政府机关协商决定增设中日两国交流的通道。1985年5月30日,由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现为中远海运集团公司)与日中国际轮渡株式会社创办的中日国际轮渡有限公司在上海成立,中日双方各占50%股份,在中日航线投入客货邮轮“鉴真”轮。1994年,新造的豪华客货班轮“新鉴真”轮取代“鉴真”轮。

“愿望很美好,现实很骨感。”钱锋说,这个方案不是水到渠成而是“凿空”式的。“当时我谁都不认识,先后联系了日本经济新闻社和日通运输公司,对方听完后都觉得,这是不可思议的。文物通常采用飞机运输,尽管国际上也有过海运文物的案例,但日本人比较谨慎,没做过的事不敢轻易尝试,特别是此次涉及到的文物极为珍贵。”

“船空间大、运输行程短、行驶震动小,除了时间比飞机长,其他都是利于保护的优点。”为了说服日方,他一次次邀请日经社和日通运输公司人员来鉴真号参观考察,哪怕一次次被拒绝。方案迟迟未能推进,今年6、7月甚至一度搁置下来。“无论如何,把我们的优势多说几句,期间我也写了很多邮件,一直盯着日方的最新答复。”

共度48小时

让日方改变想法的是新鉴真号的一个特殊场所。“开始日方对我们运输方案提出异议,最大的点在于通过货舱运输的方式。尽管货舱条件已经很好,但他们不放心,因为看不到文物。”最后一次考察时,工作人员带他们去了客舱,在那里为文物选定了最合适的位置——船上的歌舞厅,那是离门口最近的地方,文物的搬运距离最短。最后一次登船考察时,日方人员拿着皮尺一点点测量歌舞厅门框的高度和进出踏板的尺寸,反复核对数据后,点了头。        

12月5日,这艘客货两用轮抵达上海,登船前,乘客都不知道,他们要和价值数亿日元的文物一起度过48小时。“为了文物安全,我们只好告诉乘客,歌舞厅由于维修不能使用,但我们会给大家发放一些食品作为补偿。”钱锋说。

乘坐新鉴真号游轮往返上海和大阪,是不少老年游客的选择。网红旅游博主廖信忠在一篇游记里描述了他从大阪搭乘游轮到上海的经历,餐厅室外甲板上可以看到船员种的小辣椒,上海阿叔在海上忠实执行着垃圾分类,船舱里可以听到楼下歌舞厅服务员唱卡拉OK的声音。更多的时间是寂寞和安静,可以慢慢思考人生。

现在是旅行淡季,这一班船的乘客共12人。文物则有49箱,将近18立方米,它们安放在歌舞厅的空旷舞池里。为了这批特殊的“乘客”,歌舞厅地板铺上了保护膜,其余维持原样,2名船员在门口24小时坚守。

虽然严防死守,还是有乘客发现了文物的秘密。“以前歌舞厅是开放的,乘客明白原因后也很谅解,也有人好奇询问展览内容。”随船从大阪抵沪的新鉴真号政委介绍,此次文物为免费运输,为了提前做好准备,新鉴真号专门组织全船船员去奈良的唐招提寺参观,了解这些珍贵文物将通过这艘船运载时,大家的心情都很激动。“我去过唐招提寺很多次,但这次运输的珍贵文物很多都没有看过,因为它们平时不轻易对外展出,上博展览开幕后,我一定要去参观。”

从上世纪90年代驶来,在新鉴真的船舱里,随处可见是时代的印迹,如今它也面临着转型,“希望以这次运输为起点,进入到更多中日之间的文物运输工作中”。

传承鉴真精神

从2月提出想法到9月尘埃落定,将近7个月时间里游说各方,才促成日本到中国的文物首次使用海运。“我一直认为这件事是可以做的,这是中日友好的一个象征。”钱锋说。

此次文物乘坐新鉴真号来到上海,花费约48小时。这段路程,1300年前的鉴真花了约十年。“鉴真坚持10余年,六次东渡,都失明了,才抵达日本。”钱锋读过很多鉴真相关的书。他把鉴真精神概括为睿智、坚韧、无私、奉献、慈悲之心。“鉴真是一带一路东向传播的使者,当下要提升民族文化自信,传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契机下,鉴真东渡传播文化的精神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新鉴真号客舱里,挂着画家王宏喜绘制的鉴真像,船身“新鉴真”几个字由书法家周慧珺书写——这是一艘见证着中日友好的游轮。

此次抵沪的作品主要为东山魁夷隔扇画。上海博物馆副馆长李峰介绍,唐招提寺的建立和鉴真东渡相关,东山魁夷隔扇画也是中日友好交流的见证。东山魁夷曾到中国采风,把江南山水运用到画中。他的这些隔扇画置于存放鉴真像的空间,属于建筑一部分,因该空间修缮得以来沪展出,也是这批隔扇画的中国首秀。

此外,即将亮相展览的文物还有《东征传绘卷》等,将空运抵达。《东征传绘卷》绘于1298年(永仁六年,日本镰仓时代),作品描绘了鉴真从出家到东渡日本建立唐招提寺的辉煌一生。大部分故事情节根据日本奈良时代(710-794)著名学者淡海三船(722-785)编写的《唐大和上东征传》绘制。1298年由唐招提寺的下属寺院,地处镰仓(今日本神奈川县镰仓市)的极乐寺僧人忍性(1270-1303)负责规划制作,进贡给唐招提寺。作品由镰仓的画工六郎兵卫莲行绘制,书法大家藤原宣方等人分别书写叙文。当时共有十二卷,十五世纪后期已经演变成五卷的形式。此次展出两卷,包括卷二(展出时间2019年12月17日至2020年1月12日)和卷五(展出时间2020年1月14日至2月16日)

金龟舍利塔(国宝)为12-13世纪(日本平安至镰仓时代)文物,是为供奉鉴真带去日本的舍利而铸造的容器。舍利塔铜铸鎏金,塔顶屋檐等各部分均按照宝塔的建筑结构制造。塔身采用透雕工艺刻画藤蔓花纹(日本称作“唐草文”),透过花纹可以看到存放舍利的唐代琉璃瓶(展览所示琉璃瓶为复制品),瓶中有鉴真带去日本的舍利。

栏目主编:施晨露 文字编辑:施晨露
图片摄影:蒋迪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28)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