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上观学习 > 文章详情
孙中山先生的三份遗嘱
分享至:
 (3)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沈飞德 2019-11-24 06:33
摘要:今天我们需要从孙中山先生的身上学习些什么,以汲取前行的动力呢?

孙中山先生是一位伟大的历史人物,他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时提出“振兴中华”,而“天下为公”是他最核心的指导思想和政治理念,也是他一生身体力行的原则。他的名言还有“立志是读书人最要紧的一件事”“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有道德始有国家,有道德始有世界”“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等等,今天我们需要从孙中山先生的身上学习些什么,以汲取前行的动力呢?

三份遗嘱

孙中山最大的功绩就是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的大会上,用三个“伟大”来评价孙中山,那就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习总书记在讲话中还响亮地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与孙中山之间的关系:“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忠诚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孙中山先生不仅有着无与伦比的历史功绩和历史地位,更重要的,孙中山先生的身上,蕴含着革命精神和崇高品格,在今天,依旧闪现着时代的光芒,在中国的未来,仍旧会大放异彩。

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格,体现在哪些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讲话当中,将此归纳为四个方面:热爱祖国、献身理想的崇高风范;天下为公、心系民众的博大胸怀;追求真理、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孙中山墨迹

孙中山先生是上海这座城市的骄傲,孙中山先生是广东人,出生在香山的翠亨村,就是今天的中山市,但孙中山先生与上海渊源太深厚,前后将近三十次来上海,上海可以说是他的第二故乡。19世纪末20世纪初,上海在国际上的地位很快取代了最早对外开放的广州。孙中山先生也从上海的过客,到后来成为上海的定居者。上海今天有2000多万人,常住人口中许多都是近年外来的新上海人。孙中山先生是那个时代的新上海人。可见新上海人会成为上海城市建设、城市文明和城市精神的主体力量和创造者。

孙中山先生与元配夫人卢慕贞离婚,在日本东京娶了祖籍广东但出生在上海的宋氏家族宋耀如的二女儿宋庆龄。孙中山与宋庆龄后来定居上海,地点就是现在香山路的故居。孙中山先生最后一次离开上海是1924年11月22日,他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去世,享年59岁。噩耗传到上海后,全市人民都痛哭哀悼。

孙中山先生虽然离开我们90多年了,但上海仍保留着许多与孙中山有关的遗迹,除了香山路的故居,还有众所熟知的中山路,即上海的内环线,还有中山医院,这些都是以中山来命名的。今天的上海城市精神,“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其中应该也包含了孙中山先生的伟大革命精神和崇高品格。

何为家国情怀?“家国情怀”,“家”一般是指家乡、家庭、家属,“国”是指国家、国民、民族。“家国情怀”是指一个人对待家和国的基本态度、观念、方法和感情,以及两者发生矛盾时,或者利益冲突时,表现出的合乎情、理、法的人生态度、理想信念和崇高品格。

孙中山先生的家国情怀,是指他的热诚爱国、眷恋家庭、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关爱儿女,珍惜自己的家庭和人民在国家中的主人地位,不遗余力地倡导并且践行“天下为公”的理念。孙中山先生的家国情怀在他去世前的三封遗嘱中有所表现,他在弥留之际,依然是胸怀天下,忧国不忘家,留下三份遗嘱。一份叫《国事遗嘱》,谈国家的伟大事业。第二份叫《家事遗嘱》,就是给家人的。还有一份大家可能不太了解,是写给苏联的,叫《致苏联政府遗书》。

《致苏联政府遗书》中,孙中山先生希望国民党在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富强过程中,能与苏联的同志携手合作,其中有段话非常感人:“亲爱的同志,当此与你们诀别之际,我愿表示我热烈的希望,希望不久即将破晓,斯时苏联以良友及盟国而欣迎强盛独立之中国,两国在争世界被压迫民族自由之大战中,携手并进以取得胜利”。孙中山先生在弥留之际,用生命的最后一丝力气,反复地呼喊,“和平”“奋斗”“救中国”。

孙中山先生在《家事遗嘱》中说了这么一段话:“余因尽瘁国事,不治家产。”他所住的香山路房子也是爱国华侨购买以后送给他的。他的书籍、衣物和住宅,送给他的妻子宋庆龄作为纪念,他的儿女已经长大,能够自立,望他们能够继承他的志向。

孙中山与母亲

孙中山的母亲,是孙家的主心骨,她坚强、勤劳、正直、尚义,是一个非常有个性、有大丈夫气概的女性,是孙母里里外外支撑着孙家。孙中山先生在性格上面也遗传了母亲,孙中山先生在12岁出国前,一直在父母身边成长,从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来看,母亲对他的影响非常之大。

1878年5月,孙中山先生跟着他的母亲,从香港乘船,前往檀香山,这个时候,孙中山才看到了世界之大。1894年,孙中山成立了兴中会,这个时候,孙中山先生不可能有时间和精力来照顾他的母亲,他只能委托他的大哥,就是檀香山富甲一方的大哥孙眉,以及元配夫人卢慕贞来照顾他的母亲。

1901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的全家合影,前中坐位者为其母杨太夫人

孙中山的大哥是檀香山的富翁,孙中山读到大学毕业、家里造新房等所有的家庭开销都是靠着他大哥。孙中山投身革命,在道义和经济上,最有力的支持者,也是他的大哥。但1906年,他的大哥孙眉因为长期支持孙中山革命事业,疏于经营管理,他原来经营的农牧场破产,到1907年的秋天,孙眉不得不带着老母还有弟媳卢慕贞和两个孩子回到香港九龙,过起了平民生活。

当时,孙眉的妻子,就是孙中山的嫂嫂与儿子一家仍然在美国。孙眉考虑到自己的老母亲身体日益衰弱,对孙子和两个曾孙的想念也更加迫切,在安顿好生活后,他很希望自己的妻子跟儿子能够回到香港九龙,一家能够团聚,可妻儿对他的召唤没有积极响应。他没有办法,只能把这个劝说自己妻子跟儿子回香港九龙的重任,托付给弟弟孙中山先生。孙中山先生自己这个时候也在四海奔波,也没有办法回到香港。但他觉得若能够尊重大哥的意愿,能够把自己的侄儿从美国劝说回到香港,“就是我自己对母亲尽孝的一种方式,也承担了一种责任”。所以他就按照自己哥哥的愿望去做了。1910年4月8日,母亲病危,一度腰缠万贯的孙眉没有钱给母亲治疗,不得已致电给在檀香山的孙中山,希望弟弟马上汇款来接济。孙中山先生知道大哥的脾气,知道大哥要求汇款一定是万不得已。他身在海外,虽思念母亲,却根本无法前往看望,他体谅大哥的苦衷,赶紧筹集一千元港币汇去,又按照大哥的嘱托,写信尽力催促迟疑不决的侄子孙昌,要他带着自己的母亲跟妻儿从美国赶快回到香港,与病危的祖母见上一面。

为了实现母亲有生之年能够看到孙子一家的愿望,孙中山先生在几个月中接连写信催侄儿回香港,耐心归劝,言辞殷切,甚至不惜给予种种许诺,用心良苦。孙中山先生得知母亲病危的当天,就写信给侄儿,说:“叔叔已经开始筹款了,这个款就是供你回国之需,但没想到,我今天接到你父亲的来电,说祖母病重,需要汇钱回去,所以我准备明天把已经筹集的一千块钱先汇给你父亲。所以,我对你的承诺,不得不稍加推迟,因为叔叔的经济能力有限,不能同时承受两方面的负担。”

孙中山先生从旧金山赶回檀香山,改组兴中会为同盟会,各处演讲,号召华侨投身反清革命,募集革命经费。这时,他向侄子表明,不得不稍延提供款项,但其实他还是想尽办法,为侄儿筹款。“我已经尽全力筹到五百块,因为祖母病危,希望你们赶快动身,不要延误,希望在祖母去世之前能够看到你们。千万不要让你的祖母、父亲和叔叔失望。叔叔已经费尽心力筹到五百块钱,你用此款,希望能够赶快从美国搭轮船回来。”“希望你能够服从叔叔的命令,赶快整装回国。”

但他的侄儿有顾虑,不太愿意回来,孙中山先生又说:“你的父亲在香港置有田产,生活过得舒适,叔叔不久可以助你一臂之力,购买一栋宽敞舒适的房子,使得你们全家团聚。”侄子因为其父孙眉破产,不得不终止在美国加州大学的学业,孙中山先生为了催他回来,甚至给自己的侄儿许诺:“倘你抵香港后,叔亦当尽力使汝升学香港大学,续作医药研究,速遵叔命,切切毋违为要。”

孙中山先生对侄儿的这些话说得很透彻,但他的侄儿仍然不放心。于是孙中山先生当天又给他侄儿的夫人写信,要求自己的侄媳妇促使丈夫尽快起程,第二天孙中山先生给侄子又汇了一笔款,并给侄子写了一封信,告知如何取款,希望侄子收到钱以后,赶快跟自己的母亲回到香港。他在信的最后,用了四个字“至紧至紧”,但侄子收到钱以后,还是托词钱款不足,依旧迟迟未能动身,孙中山先生在7月21日写给侄子的信当中,重新表达了自己的难处,另一方面表达了对于结果的失望,另外也说叔叔目前没有能力再给他汇三百块钱,以后或许可以有办法。

孙中山先生给他的侄儿筹到五百元,已经是费劲心力,又说再筹三百块,一时无望,可能要花数个月时间也不一定能够办到。为什么?因为孙中山先生历来公私分明,否则的话,他从募集的数以万计的革命经费当中要挪用区区几百块钱,对他来说是举手之劳,根本无需在侄子面前大倒苦水,费那么多口舌。

1910年7月上旬,孙中山先生从美国转道日本,赴南洋,途经香港,本来想登岸看望自己的母亲,但香港当局禁止他登岸,不得已他只能够把自己双目失明的老母亲接到船上相见。直到船要启航,母子才依依不舍告别。不久,他的母亲就在香港九龙病逝,享年83岁。这个时候孙中山先生正在赶往南洋的途中,他根本不可能再回来,即使回来,他也无法登岸。传说他用一首诗来表达了自己的悲痛心情:“孝子之心,百年不足。乃为国家,天涯海角。生不侍药,死不凭棺。虽非我故,我则何安。”

一片孝心尽表其中。孙中山先生事母至孝,革命同志邓慕韩也有这么一句感叹,他说:“先生国尔忘家,公尔忘私,独于孝行不忘也。”

孙中山与哥哥

孙中山先生胸怀天下、任人唯贤、大公无私。孙眉是孙中山先生人生中的关键人物,被誉为反清革命的财政部长、创建民国的幕后英雄。孙眉的嫡长孙孙满曾说:“没有我的祖父,就没有国父。”也就是说没有孙眉,就没有孙中山。可以看到孙中山的生活和他领导的革命事业当中,孙眉的作用和地位是其他人无法比拟的。正因为如此,孙中山先生在出任民国临时大总统之后,极力劝说其兄放弃谋求广东都督的职位,何其难能可贵。孙中山先生的孙女孙穗芬、孙穗芳谈起这件事时,都表示自己的祖父太了不起,太伟大了。

1912年5月底,孙中山(左四)在故乡翠亨与大哥孙眉(左五)等合影

早在1911年底,孙中山先生从海外回来途经香港的时候,跟他大哥会面,就劝说他的哥哥不要从政,因为“从政不适合你”。到了1912年1月,孙中山先生当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这个时候广东都督陈炯明扬言要辞职,广东党政各界各自推荐都督人选,实际上推荐他大哥的人是最多的。

孙眉当时也准备从澳门到南京去面见自己的弟弟。实际上,一方面孙眉觉得自己对革命的功劳非常大,“做一个广东都督,是绰绰有余”。另外一方面也出于他对家乡安宁和国家的考虑。

但是大家知道,孙眉到了南京以后,结果令他大失所望。他到南京以后,要亲自和孙中山先生会面,但那个时候,南北议和,袁世凯在北京代表北洋政府,孙中山先生代表国民政府,正处在议和的关键时刻,孙中山公务繁忙,拜访他的人都要等秘书安排。孙眉等了很久,等得不耐烦了,他说:“如果阿文是大总统,我则是大大总统。”过了一会儿,孙中山先生出来热情地接待孙眉及其随从,孙眉一见弟弟立即向他诉苦,孙中山非常耐心地听了哥哥的诉说,但最后还是劝说大哥不要干预政事:“你还是不适合从政,你应该做自己的事情。”这话令他的哥哥非常失望,他觉得自己的胞弟怎么这么看低自己,既难过,又不服气。但也没有办法,他只能憋了一肚子的气,很不高兴地离开了南京。

孙眉离开南京以后,推荐他做广东都督的函电,仍然不断地出现在孙中山先生的眼前。孙中山先生始终不为所动,坚持原则,在他看来广东是革命的根据地,广东的稳定与否,关系到南北议和的成败,选好广东都督,是非常关键的。所以孙中山先生做了这么一件事情,他发电报给广东各界团体和报馆,同时他也发了电报给他的大哥孙眉。电报当中都表达了这么一层意思,他给广东的各界电报当中说:“家兄质直过人,而素不娴于政治,一登舞台,人易欺以其方。粤督任重,才浅肆应,决非所宜。”他还讲道:“知兄者莫若弟,文爱吾粤,即以爱兄也。”他在给自己的大哥的电报中是这么说的:“兄宜专就所长,专任一事,如安置民军、办理实业之类,而不必当此大任。”孙中山先生给其他人的电报中也恳切地说:“家兄之事,文期以为不可。”

孙中山先生甚至电请自己的大哥不要留在广州。直到孙中山先生辞去临时大总统之职,始终没有让他的大哥进入政坛,一直好言规劝他的大哥不要再去争广东都督这个职位。但他的哥哥难以理解孙中山先生不近人情的大公无私,一直对胞弟大为不满,耿耿于怀。

孙中山与侄儿

孙中山先生的侄儿孙昌出生在檀香山,在檀香山接受良好的西式教育,又先后在日本、美国求学。他自幼受革命家庭影响,1910年在美国加州也加入了同盟会,参加了革命。但是,因为他父亲支持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以至破产,使得他不得不终止美国加州的学业。孙中山先生晓得孙昌在美国生活比较窘迫,对他十分关心。

辛亥革命成功以后,孙昌就奉他父亲之命和叔叔之命,举家从美国回到了澳门。先在警察厅工作,后来又参加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中华革命党。1916年,孙中山先生让位于袁世凯,袁世凯后来称帝,成为了窃国大盗,孙中山先生又领导中华革命党反袁。孙昌积极响应革命党的号召,也参加了反袁的义举,也在家乡举兵讨袁。但由于孙昌的一些部下背着他胡作非为,引起家乡百姓不满,致使一些受害人气愤地写信给在上海的孙中山先生,反映孙昌的部下扰及乡里的不良行为。袁世凯死后,孙中山先生于当年7月25日下令中华革命党停止一切军事活动。但在此前的三天,他就非常在意广东的乡亲给他写的信。所以他专门写了一封信,给他的侄儿,在这封信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要求自己的侄儿遣散所部。孙中山说:“听说你在家乡举兵讨袁,对家乡有很多的骚扰,以至父老乡亲怨言很多。在袁世凯称帝没死的时候,大家为保护共和成果,都有讨袁的责任。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一些损害父老乡亲的事,还可以原谅。但今天袁世凯这个欺国大盗已经死了,你应该解甲归田,不能再继续做有损家乡父老的事,才可表现出你的大公无私,否则就难以避免父老乡亲的责难。希望你看到我这封信后,一定要立即将你的部队全部解散,并且将从各乡征来的枪械器物全部还给原主。”

孙中山先生考虑得很周到,他继续说:“你解散部队,要给解散费。我今天委托唐少川先生派专人回乡与父老乡亲协商。”孙中山没有说跟你商量,或者是三方一起商量,就说由唐少川跟父老乡亲协商。“你必须要听从大家的决定,绝不可找什么理由来拖延拒绝,否则你叔叔只有不顾你的脸面,让乡中父老依法处置你。到那时我担心你就没有容身的地方了。”这个话是讲得非常重。他又说:“你一定要好好思量,谨慎从事,千万不能胡来。请你不要违抗你叔叔的命令。”这话讲得掷地有声,最后落款“孙文亲笔”。

孙中山在信中对孙昌晓之以理,言辞恳切,非常严厉,不容辩解。通篇洋溢着大公无私的浩然之气,凛凛正气,其中一句原话是“否则叔惟有置汝于不理,任由乡中设法对待,恐无汝容身之地也”。

民国元年二月十六日孙中山写给其侄孙的亲笔信

孙昌长期生活在美国,见过世面,也知书懂法,所以他在收到叔叔的信后,深感叔叔所言有理,自己的所作所为不妥,立即按照自己叔叔的要求,很快把部队妥善地遣散了。从孙中山致侄子的这封信看,在攸关国家的大事上,他一贯是是非分明、秉公处理、毫不含糊,即使牵扯到至亲,也没有丝毫袒护之意,又一次表现出他一贯信奉并践行“天下为公”的理念。

第二年7月,“辫子大帅”张勋又搞复辟,孙中山号召护法,在广州成立了护法军政,就将他的侄子招致麾下。他侄子还是很有才华的,担任了大元帅府别动队的司令,授陆军中校衔,但这一年孙昌执行公务的时候不幸为国捐躯,年仅37岁。孙昌牺牲以后,孙中山先生非常哀伤,亲笔书写了“为国捐躯”的挽匾悼念,并且举行非常隆重的葬礼,后来把他安葬在广州黄埔公园里。

回顾历史,孙中山的家国情怀融合在他处理的家国事务当中。他既具有胸怀天下的政治品格,又有处理家国关系的政治智慧,以及讲情、崇理、尚法的个人素养。政治品格、政治智慧和个人素养,是孙中山先生始终信奉践行“天下为公”理念的具体表现。

孙中山先生接受中西文明熏陶,儒家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还有仁、义、礼、智、信等传统文化观,在他处理家国事务时有集中的体现。孙中山不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而且也善于吸收西方文化的长处并身体力行。

孙中山的家国情怀,在中华民国创建的前后,一以贯之,一直到他逝世。这是他留给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缅怀孙中山先生的家国情怀,有助于更好地总结和汲取孙中山先生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我们每一位有家庭观念和爱国之心的中国人应有的历史责任。

栏目主编:王多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周寅杰
作者为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上海市文史资料研究会副会长
文内插图由上海市文史研究馆提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