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科教 > 教育在线 > 文章详情
如何防范教育培训机构关门跑路坑害人?专家建议借鉴淘宝模式引入第三方付费平台
分享至:
 (10)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许沁 2019-10-14 17:56
摘要:不断发生的“卷款”事件,除了培训机构自身运营不善是主因外,家长自我防范意识薄弱、相关部门联动监管机制尚不健全,也是其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近日,一家知名英语培训机构因资金链断裂发生倒闭,这家举办了21年、在全国60多个城市设立150多家门店的培训机构面临破产关门。近年来,培正逗点、巧恩儿童美语、凯瑞宝贝等培训机构相继因资金问题“跑路”或“倒闭”,尤以大城市较为集中。

教育培训机构破产关门、卷款而逃的新闻缘何频频发生?哪些培训机构最易出现倒闭?预付了培训费的学员该怎么办?记者展开一番调查。

拆分合同、偷换概念逃避监管


近日,这家知名英语培训机构创始人兼CEO发表致员工信称,从去年开始,业绩持续下滑,成本攀升,公司运营遇到困难。原本既定的融资计划,随着英语板块业绩持续恶化不断被推迟。

去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其中对校外培训机构向受教育者收取学费提出明确要求,“不得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的费用”。记者调查发现,不按规定收费情况确实还存在。有些教育培训机构在预收费的时间约束上偷换概念,兜售“课时”。家长交费时,合同中只有“课时数”的约定,并没有按天或按月计费的约定,这样做就逃避了“不得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的政策要求,避开了行政监管。

有的机构把原先一年的合同,改为4份分3个月分别收取学费的合同。也有的机构为了吸引更多学员,以提前预付学费给优惠的名义(比如“一次性缴费打折”),让学员一次性支付一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学费,甚至推出金融机构“培训贷”“分期还款”等。在各式优惠中,多买课、多预付,才能获得更多优惠,成了培训机构的普遍“招数”。为了享受更大的优惠力度,学员往往也易“中招”,自觉不自觉地提前支付了更高的培训费用。

但是,这类以“储存”课时为主要方式的的培训授课,不像中小学,培训机构的开班人数往往难以控制,师资人员流动性大,场地、租金成本高,其中风险就大。收了预付费之后,有时候,运营成本机构自己都不能控制。其实,倒闭关门的原因有多种,但预付费经营模式已成了培训行业的“定时炸弹”。事实上,所有采取预付费经营模式的企业,或多或少存在因各种原因经营不下去,把预付款卷走,会员、学员无法追回预付款的风险,但教育培训机构发生这一问题更受关注。一旦缺乏监管,发生教育质量问题、欺诈问题时,卷款“跑路”等是必然的。


资本逐利盲目扩张高估市场


记者调查还发现,大部分的社会培训机构往往从一家开始“发家”,在资本驱动下,像奶茶铺一样野蛮“生长”。在管理模式上,不断加盟连锁、品牌扩张,在一个地区或全国范围内很快集聚起十几家乃至几十家、数百家连锁店。近年来,以青少年为对象的学科类、艺术类培训以及婴幼儿早教类培训,因关注度大,家长过度焦虑,成为资本逐利的“香饽饽”。一旦经营不当,这些培训领域的“跑路”或“倒闭”事件也更为集中。

昔日“吃香”的英语培训如今不行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称,从管理角度而言,对社会培训机构的管理越来越规范、透明,机构“野蛮”发展的空间就越来越小。近年来,国家层面相继出台《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性文件,上海也专门研制出台了民办培训机构的“一标准两办法”;另一方面,虽然培训需求很旺盛,但旺盛的需求导致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家长往往更热衷于功利性极强或带有直接目的性的培训,随着升学考试制度改革,在培训类型不断创新的大环境下,传统培训机构还受到互联网在线教育的冲击,实体培训机构因场地、人员等成本高企,真实的市场则未必像预料得那么好。

上海市教科院民办教育所所长董圣足分析说,目前培训行业仍然存在鱼龙混杂的现象,培训质量参差不齐,部分机构趋利行为明显。或出于扩张需要,或出于套利目的,一些培训机构“大撒网”式地圈钱,盲目开店、过度扩张,造成运营风险;有的机构还恶意抽离流动资金,将办学经费挪作他用,致使机构不同程度陷入财务危机。包含培训教育在内的各级各类教育,本身应是一个“慢行业”,举办者需尊重教育规律,秉持公益属性,而不能把“良性事业办成逐利产业”。现实中,一些教育机构创办人总想投机取巧,短平快获利了结。一旦达不到理想状况,入不敷出,经营不当出现危机,就“一走了之”。有时候,企业濒临险境时,资本重组看似是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但资本的“快进快出”以及高回报要求,反而加速了企业的倒闭,甚至直接崩盘。

早在2015年,上海市教委等相关部门就联合出台硬性规定,明确开办教育培训机构,首先要在银行专用账户中存入“学习保障资金”,保障在经营出现风险后用户、员工的权益。然而,该财务专户监管及风险准备金制度,对于市场上一些没有合法资质的培训机构则缺乏有效约束力。“正规培训机构收费价格高,由此也造成了一部分需求外溢。对于学科类补习培训,部分家长确实有‘刚需’,这也给了一些无证无照、有照无证的地下机构隐形存在的空间,使其游离于监管部门的视野之外。”

不妨引入第三方监管平台


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截至2018年底,全国校外培训机构达到40万所,学生预计达到2000万,涉及的培训费用预计超过百亿。据估计,如果加上在线教育,整个培训市场规模更大。

“在社会培训市场逐步规范的过程中,培训机构接受市场竞争的考验,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是市场规律作用的结果。部分培训机构因经营不善出现倒闭,是一种正常现象,社会需理性看待。不断发生的‘卷款’事件,除了培训机构自身运营不善是主因外,家长自我防范意识薄弱、相关部门联动监管机制尚不健全,也是其中不可忽视的因素。”董圣足说。 

在他看来,相关部门应加强培训机构财务监控,建立健全风险防范、预警及干预机制。对于培训机构的预付费问题,有必要探索建立第三方支付平台,建议像淘宝一样建立第三方账户监管模式。用户的预付费不直接进入机构账户,而是由第三方支付平台根据教学进度、服务内容,按月、按课时划拨结款,使预收资金处于隔离状态,避免机构挪用或卷款跑路,降低学员消费风险。对于个别机构恶意圈钱、跑路等违法犯罪行为,公安部门应强势及时处置,绝不手软,以“杀一儆百”。

某区教育局职成教科相关负责人说,在理清各委办局各自职责、加强部门之间协调监管的同时,从市场管理层面,亟需从金融监管方面规范管理,不能事后“救火”。对于违规机构,建议从信用平台,将违规经营者纳入征信系统管理,扎上法律的篱笆,完善约束管理机制。 

对学员来说,选择培训机构时要看资质,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充分了解培训机构的现状,不要被销售人员盲目鼓动,不仅仅需要第一堂体验课效果好,而是培训课程质量应得到长期保证,避免以次充好,切实保障自身利益。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曾多次发出预警,提醒学员务必保持清醒、提高警惕,当心“培训贷”里有陷阱。

栏目主编:徐瑞哲 题图来源:IC photo 图片编辑:曹立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