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政情 > 伴公汀 > 文章详情
“赤脚医生”:以前注射器械消毒只能在煤炉上隔水蒸……|讲述·与共和国共成长⑤
分享至:
 (9)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金水芳 2019-10-06 18:41
摘要:起先称“半农半医”,后来叫“赤脚医生”。

1949年,我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正赶上新中国成立第一年,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沐浴着祖国的雨水阳光茁壮成长,从一个不懂事的穷孩子,成长为一名国家干部,真如一首歌中所唱“母亲只生了我的身,党的光辉照我心。”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虽然一穷二白,但我们这些穷孩子能享受国家资助免费上学,从小学一直读到初中。1965年我从学校毕业,就在生产队参加劳动。那时农业相当落后,几乎没有机械化作业,耕田、播种、收割、施肥全靠体力劳动。我与大家天天早出晚归,什么活都能干,虽然苦一点,但每年有丰收的喜悦,年年有成长的快乐。我的表现受到大家好评。

随着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党和政府为改善农村的卫生和农民医疗条件,在农村建立起了“乡村医生”制度,抽调一批青年农民一边务农。一边做医生为农民服务。起先称“半农半医”,后来叫“赤脚医生”。

当时,我光荣地被挑选进了这支队伍。经过半年多的脱产培训后,跟随市医疗队医生一起开始了巡回医疗,为农村百姓诊病治病。当时农村医疗条件十分落后,广大农民生活贫困、缺医少药,流行性疾病时有发生,为村民诊病治病或在田间,或在病人家里。各种预防接种也只能集中在各个生产队仓库场地。注射器械的消毒只能放在自己家里的煤炉上隔水蒸,待烧开后,再蒸上一个小时,就算消毒完成待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防病治病工作的需要,1968年后,各大队都建立了卫生室,增添了一些医疗器械。消毒用的高压锅、静脉注射用的50CC针筒,检查用的体检床等等都因陋就简地装备了起来,在药物使用上也增加了品种。当时,乡级卫生院医疗条件也不好,医疗设备也不完备,只有一台显微镜,一台X光摄片机,只能做一些简单的外科手术。

就是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中,我们牢记党的瞩托,全心全意为百姓服务。因为大家都知道,农村“赤脚医生”制度的建立,完全是党和政府对我们广大农民的关怀。在旧社会哪里有这样的好事?因此,我们刻苦钻研医疗技术,向市区医生学习,向书本要知识,一面诊病一面学习,努力提高防病治病技术,更好地为村民服务。

当时农村条件十分艰苦,道路都是高低不平的小路,不管白天黑夜,只要有人来叫,我们立即背了药箱跟着走。最苦的是雨天晚上,一脚高一脚低,走在泥泞的土路上,摔跤是常有的事。出诊的时候还有人伴我一起走,回来却是孤单地一人,又怕又冷,回家已是一身泥水。我们接触病人还不能怕脏,有一次在就诊一位小孩时她突然呕吐,吐了我一身,家属连声说对不起,我立即说没关系。

在当“赤脚医生”的这段时间里,我虽然碰到了不少困难,但心中始终十分高兴,由于我的努力,村民们的身体健康有了一定的保障。大家对我十分尊重,对我评价很高,我也受到了上级多次表彰,并光荣地被批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还被抽调进机关,当上了一名公务员。现在,我已光荣退休多年,过上了幸福的晚年生活。

如今乡镇都有二级医院,医疗条件、医疗设备有了很大的改进,增加了各种仪器:如CT核磁共振、超声波等等,医疗质量不断提高。市级医疗机构也开始到郊区开设分院,如市六分院开设到临港、仁济分院开设到江镇、曙光分院开设到川沙等等,方便了老百姓就医。由于健康得到了进一步保障,全国人民的平均寿命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30多岁增加到了现在的70多岁,上海地区的平均寿命已达80多岁,位居全国第一。

栏目主编:张骏 文字编辑:张骏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