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朝花时文 > 文章详情
攀登,让全世界看到中国人
分享至:
 (25)
 (2)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程果儿 2019-10-06 07:43
摘要:为什么去登山?不只是因为山在那里。

“攀登者”三个字在银幕上打出时,我仿佛看到了耸拔的高峰、冰冷的积雪。亿万年来,珠峰以静默的姿态睥睨人世。电影中的喇嘛说,那是神山,人不应该去打扰,因为他深知人力单薄。又是什么力量,让中国的登山队员们完成不可能的挑战呢?答案很简单——登上去,让全世界看到中国人。

更年轻些的观众,对于“60年”这个词儿基本没有概念。我母亲生于1959年,次年,还是婴儿的她差点饿死床头。就在三年困难时期,有国家称,珠峰“谁登上去了就是谁的领土”。北坡攀登珠峰,是全人类的“第一次”,因为条件太差,队员们连吸氧都得节省。上山时他们就知道,这一去,如蓑羽鹤过雪山,肯定会有牺牲。但,目标只有一个——登上去;理由只有一个——让全世界看到中国人。

今年9月1日,我陪孩子一起观看《开学第一课》,其中有关于1960年和1975年两次登顶珠峰的内容。满头华发的贡布老人,是电影中杰布的原型。老人出镜时,手边有个相框,里面有家人的照片,还有三位登山英雄的合影。老人说,登顶后,自己把国旗举起来,那时候天气很好,红旗飘了几下。1960年5月25日,贡布27岁,五十九载后,登顶的细节他还清楚记得。那不只是三个人的壮举,更寄托一个国家的期盼。

电影中表现第一次登顶的戏份中,最让我动容的,是三位队友搭人梯的场景。

吴京饰演的方五洲,是人梯的最底层,要在极度寒冷与缺氧的情况下托起两位队友。因为打滑,最上面的曲松林,选择脱掉鞋袜,赤脚攀登。身边,寒风凛冽,冰雪茫茫;脚下,壁立千仞,危崖耸峙。一些伙伴已经倒在了前行的路上,老队长的话还回荡耳边。不能后退,就像蓑羽鹤,只能高飞向前。饰演曲松林的演员张译,在零下二十几度的雪地里赤脚拍摄。用他的话说,演员也是“用特殊材料做成的”。

正因为有“登上去”的艰难与牺牲,才有不被认可时的痛苦与失意。有同学在课堂上问方五洲——你们到底有没有登上珠峰?方五洲可以努力忽略来自国外的杂音,却无法忍受来自国人的质疑。他躲进锅炉房以及疏远徐缨的选择,作为观众的我,可以理解。

徐缨由章子仪饰演,两根辫子的青年扮相让我想起《无问西东》里的王敏佳。她俩都如此聪慧,勇敢而又果决。让人惊喜的是,一贯以硬汉形象示人的吴京,在《攀登者》中的文戏表演有了很大进步。徐缨出国前来向方五洲告别,纵有千言万语,方五洲都生硬吞下去,只是一下下铲着煤渣送入锅炉。内心如炉火般炽热翻腾,表面上却克制得波澜不惊。徐缨冲出去呵斥扔石头的年轻学生,然后决然离开,目送时,方五洲眼角有一滴眼泪。十五年后,重新接到国家登山队召回的信件,方五洲大口吞咽面条,边吃,边哭。他一定还想像当年面对徐缨离开时那般隐忍,可是控制不了。

登山,于他来说是天堂,更何况,十五年的误解与冷落,终于可以重新证明。吞咽与痛哭,形成强烈对比,让人看得揪心。

方五洲与曲松林重新见面时,颇受了后者的怠慢。初看,我很不解。直到看了两人斗酒的戏份,才终于理解硬汉曲松林心中的百转千回。当年,他是登山队的教练,携带摄影机负责登顶后摄像。突遇雪崩时,方五洲为了救他丢掉了摄影机。登顶成功后,因为没有留下影像资料,无法得到国际认可。十五年时间,三位登山英雄饱受误会冷眼。曲松林把这一切责怪到方五洲身上,觉得他应该放弃自己,保住摄影机。曲松林的冷,饱含着一腔浇不熄的热。在他心中,国家交付的使命,远高于个人生命。

我还特别想赞一下张译的演技。国庆档的另一部影片《我和我的祖国》里,张译与任素汐出演第二个短片《相遇》。《相遇》中的角色病弱瘦削,因为辐射,已经走到生命尽头。没有多少台词,就靠一双眼睛带人入戏。而《攀登者》中由他饰演的曲松林,冷峻、强硬,甚至有点儿不近人情。直到后半段,曲松林欣赏的年轻记者李国梁为保摄影机而牺牲,他内心的坚冰才开始融化,重又认识到,登山队员的生命更为重要。他扑倒在方五洲怀中,连声说“我错了”,昔日伙伴间的鸿沟终于弥合。张译的表演,让观众看到角色精准的内心波动,非常真实可信。

吴京的动作戏有两处让我特别难忘。一是在工厂里为示爱而攀登高塔,另一处是他给新队员们示范如何在三分钟内完成训练任务。两个片段间隔十五年时间,方五洲从青年变成鬓角染霜的中年人,可是,体能与速度并没有荒废。想象一下,被偷走的时光里,他躲进锅炉房怎样苦练,才可以将身体保持在这样的状态?或许他之前并没有想过还会重新攀登珠峰,但是,他心中的珠峰一直在,脚登不上去,心却没有止步。就像曲松林,留在寂寞营地,倒背观测到的珠峰天气情况。祖国的最高峰,一直矗立在他们心中。

导演李仁港并没有特意突出吴京的动作戏。登山时,队员们都穿一样的衣服、戴上面罩,遇险时戮力对抗。导演更想塑造一组团结的群像,每个人都在互助,愿意把活下来、登上去的机会留给队友。

因为有着雪山取景的用心,加之后期的精良制作,影片呈现的自然景观真实可信。几处登山遇险的戏份颇让人震撼,雪崩、冰裂缝、大风暴,大自然的恣肆随时可以夺走队员的生命。向上时,每个人都做好了作别的准备。胡歌饰演的杨光,知道身体有潜在疾病,但还是渴望攀登。他说过,像马洛里那样倒在登山的路途上,是一种幸福;他还想登上最高峰,与天上的父亲对话。在与风暴进行惊心动魄的抗击之后,队员们伏在金属梯上避风,杨光将挡风被割下一块盖到瑟瑟发抖的医生身上。这样极端的环境里,人心里的善良与毅力,是唯一的温暖。杨光冻伤后截去右腿,在影片结束的彩蛋里,由成龙饰演的老年杨光,靠金属义肢登上峰顶。这个片段也改编自真实事件——《开学第一课》里,夏伯渝老人就是杨光的原型。看着古稀之年的夏老,靠一双义肢艰难登上珠峰峰顶,实现四十余载的心愿,这一幕,让我与家人泪盈于睫。

为什么去登山?不只是因为山在那里。有学生问,登山能解决几亿人的吃饭问题吗?方五洲说:几亿人民只能想着吃饭这点问题,我们这个民族又有什么希望呢?看完国庆阅兵式,我想,大家是可以认同这句台词的。这样壮观的时刻,让全世界看到中国人,并且为之震撼。七十年时间,中国不仅解决了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更由筚路蓝缕到伟大复兴。没有“攀登者”的精神,怎能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

《攀登者》并不完美,在我看来,方五洲与徐缨的感情戏稍有点儿“尬”,甚至有些破坏整部戏的节奏;李国梁与黑牡丹的儿女情长处理得也不妥当。英雄的故事里,不一定非得调剂爱情。但是,我认可影片清晰纯净的主线——这是一首献给“攀登者”的赞歌。

蓑羽鹤的迁徙被称为是“地球上最艰难的迁徙”,但总有一部分能飞过珠穆朗玛峰,到达温暖的越冬地。中国的攀登者们,每一步走得也非常不易,甚至现在也有重重阻力,但最终,一定会“登上去,让全世界看到中国人”。

栏目主编:伍斌 文字编辑:伍斌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2)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