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上观学习 > 文章详情
智库|如何打好产业基础能力高级化与产业链现代化这场攻坚战
分享至:
 (2)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胡晓鹏 2019-09-24 06:20
摘要: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这场攻坚战,是实现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强国目标的关键一战。为此,我们需要从上到下凝聚共识,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和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坚持独立自主和开放合作相促进,在改革中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在开放中提升新的发展能力,在创新中寻求新的发展动力,努力消除一切阻碍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和障碍。

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中央财经委第五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打好产业基础能力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那么,在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下,我们该如何理解这一攻坚战的战略意义?以及我们应该如何打胜这场攻坚战?其核心的任务和工作重点又是那些呢?

众所周知,产业是推动国民经济的中间载体,产业发展的健康水平是衡量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尺度。在过去的20年里,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一个以跨国公司为主体的全球产业体系。这个体系中,各个国家凭借自身的比较优势占据了一定的位置,中国也曾经以其低成本优势一度成为“世界工厂”。

但各种迹象表明,全球产业体系的主导者是发达国家,他们占据着全球产业价值链的高端,发展中国家因自主技术缺位和缺乏标准、专利的主导权而处于被动地位。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国民经济安全以及追求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使得她不能仅仅通过嵌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来获得自身的发展,她更需要思考在新的国际形势和背景下,如何营造出符合本国战略诉求和发展目标的产业经济体系。

也正是因此,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的10年里,中国经济发展越来越受到国内基础性条件和国外经济环境的制约,一方面,受世界经济周期下行的影响,中国国内经济下行的趋势越发显现,无论是产能过剩问题还是产业链低端化问题都强烈制约着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国际环境的变化对我国产业发展正形成巨大压力。在此形势之下,我们迫切要求构建与当前发展水平和发展环境相适应的高质量产业体系,这既是走出经济周期低谷的重要手段,也是规避国外“危险”发现和利用“机遇”的重要手段。

理论上讲,高质量产业体系是一个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它不仅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更是驱动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由此来看,中央财经委第五次会议明确勾勒出了高质量产业体系的基本构架,即产业基础能力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

在这里,产业基础能力包括关键技术、核心部件、瓶颈材料、重大装备和自主标准等,是在价值链和产业链上游对产业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和控制力的能力。换句话说,没有高级化的产业基础能力,是难以打造出现代化水平的产业链。实践上看,打好提升产业基础能力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这场攻坚战,是中央政府立足世情国情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导向的正确判断。

这是因为,中国的存量经济规模虽然已经达到了全球第二,但经济发展质量以及产业发展提升经济功能的水平却不高。对比发达国家来看,经济的强大并非在于经济规模,更重要的是经济功能的影响。比如,美国在诸多经济领域的定价权以及技术标准的控制权等,任何一种权力,都足以支撑本国经济的强盛。因此,中国要注意从过去的要素导入为重点的发展阶段,转向产业发展的经济功能培育阶段,这就对以提升产业基础能力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促进经济功能跃升提出了新的要求。笔者认为,要打好这场攻坚战,就必须紧紧围绕产业基础再造工程,牢牢抓好五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第一,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应加大共性和关键技术研发。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对产业发展至关重要,具有公共产品的特性,创新成果将会大量应用到多个领域甚至其他产业,因此企业往往缺乏创新动力,造成技术供给的市场失灵和组织失灵。同时共性技术内部的复杂性和互补性又很强,决定了任何经济单位都不可能占据全部的优势,中小企业也不具备产业共性技术开发的技术实力。因此,这就需要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加大政府“有形之手”,的力量,弥补科技市场“失灵”。通过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对前期的研究成果进行应用研究和二次开发,着力攻克产业发展重点领域的共性技术、核心技术、关键技术与产业化瓶颈,通过关键技术的产业化带动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第二,以加快要素聚集能力为目标,加强各类功能平台的建设。立足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我们要重点建设面向内需市场线上线下各类平台。要特别注意不同载体的功能导向,在全局层面统一规划经济功能的平台网络架构。这里要重点关注三种平台的分类发展方向:一是区域和经济活动平台,既包括重点城市和区域的交通枢纽区规划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也包括支撑各类实体生产活动的生产要素市场、支撑商业活动的消费市场和支撑交易的市场建设等;二是服务平台,重点是各类有利于要素集聚和扩散的基础服务平台,包括政府服务平台、市场服务平台和社会服务平台等。三是大数据平台,包括依托于国家机构的战略数据库、依托于平台的行业数据库和依托于企业的个人数据库三大数据库建设。在这方面,我们迫切需要构建符合互联网业态创新发展要求的市场规则以及数字化经济心标准,加速推动大数据控制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通过推进数据要素改革,强化数据确权、数据流动交易和数据隐私保护,提升数据治理能力。

第三,以增强自主能力为目标,提高标准认证服务权威度。标准认证权威水平,决定了一国产业高级化发展的自主空间。当前,我国标准认证领域已从工业拓展至农业、服务业、新兴业态及社会治理的各个方面,涉及安全、健康、环境、资源等重大国计民生领域。截至2017年底,我国实施的产品认证规则数5670个,服务认证规则数132个。当前,我国颁发CB证书4337张,居全球第7;认证机构在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合格评定体系颁发的认证证书数近3600张,互认国外IECEE-CB其它成员机构的CB证书2588张。但主要的问题是国内标准认证的境外业务市场还不大,而且品牌效应不高。因此,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前提下,加强各部门的统筹协调,制定和完善产业政策、财税政策、金融政策等多种支持,以对接甚至超越国际高标准为目标,促进国内标准认证企业的优化整合,并加大法制化监督。

第四,以协同发展能力为目标,推动“产业公地”的建设。借鉴发达国家经验,“产业公地”是指许多制造商,尤其是中小企业所共享的知识资产和有形设施。这些共同的资源,有助于加速创新,加快后续市场渗透。这些是某一个公司无法独自完成的。公共部门可以在产业公地中扮演先进制造商合作投资者的重要角色。主要内容包括,一是设立专门的产业创新基金,推进企业之间尤其是中小企业共享的信息资源和研发平台建设,降低中小企业的创新风险和创业成本。二是通过行业协会或中介机构,组织先进制造企业进行联合投资,共同建设并分享共性技术成果和基础设施。

第五,以优化组织能力为目标,激发政府对产业整合作用。政府应该加强引导支持大公司资产重组和优势互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优先扶持对产业发展有明显带动作用的大公司。在政府采购、重大专项、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科技经费、对外合作项目、双软认证、投融资政策、基地(园区)建设、产业化示范工程、重大产业化项目等方面重点向大公司倾斜,特别是对产业发展具有明显带动作用的大公司要给予优先扶持;支持具备条件的大公司通过跨国合作和跨国经营,提升企业在国际分工合作中的地位和水平。与此同时,要以企业和企业家为主体,培育和激发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大力培育一批“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

总的来说,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这场攻坚战,是实现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强国目标的关键一战。为此,我们需要从上到下凝聚共识,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和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坚持独立自主和开放合作相促进,在改革中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在开放中提升新的发展能力,在创新中寻求新的发展动力,努力消除一切阻碍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和障碍。

栏目主编:王多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雍凯
作者为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