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上观学习 > 文章详情
赵刚印:要将群众路线贯穿于公共政策过程始终
分享至:
 (1)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赵刚印 2019-09-17 06:30
摘要:要坚持群众路线这一基本领导方法,不断增强群众工作本领,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改进和创新联系群众的途径方法。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提出了“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深深植根于思想中、具体落实到行动上”的要求。在刚刚出台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中也特别强调:“要坚持群众路线这一基本领导方法,不断增强群众工作本领,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改进和创新联系群众的途径方法”。群众路线是公共政策的核心和灵魂、基本工作方法、合法性来源,伴随着公共政策的整个生命历程。如何在党的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充分体现党的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保持党的政策制度制定与执行的高质量,无疑是值得高度关注的一个话题。

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一个党要保持和密切与群众的联系,关键是要制定符合群众愿望和要求的纲领政策。中国共产党的“先进”特质首先体现在党的理论层面,但如果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撑,理论设计与先进的执政理念就成了“空中楼阁”,群众对这种看不见、摸不找的所谓“先进”就会缺乏切身体验,理论就会变成空洞的说教,削弱说服力,降低认同度。长期以来,在一些地方、领域的政策制定过程中,由于缺乏党员群众的有效参与,政策制定过程中的部门化趋势被不断强化,一些强势群体有代言人,有发言渠道,普通群众则难以有效参与到政策制定过程当中来。这使得有些政策的倾向性非常明显,甚至一些政策背后体现出来的并非是是社会公共利益,而是对既有利益格局的维护。这一现象的背后是人民代表机制的缺失,当前的政治协商某种程度上还是“精英协商”,作为一个没有任何政治身份的普通群众,参与社会协商的渠道并不畅通。事实表明:如果政策仅仅是由少数人“设计”,或者只有少数“能人”、“精英”参与,有可能只会对少数人有利。现在各地颁布的很多政策之所以短命,或者存在很多常识性错误,就在于群众缺位。群众对这样的政策缺乏认同度,执行起来也必然是困难重重的。

制定一个好的政策,都要经过一个严格的调查研究、科学论证的过程。长期以来党的政策制定方式,是一种典型的“经验决策”,即凭借政策制定者主观的思想水平、工作能力、生活经验等等,在“拍扳”之前,缺少科学预测分析、评价论证,也没有太大选择余地。不少决策者常常犯“倾向性过于明显”的错误,需要决策的问题刚刚提出,似乎解决问题的办法就已经“成竹在胸”,专家智囊们尤其是那些受其管辖的研究人员只好去做“命题作文”,或者以“论证”的形式去诠释合理性,亦或做一些小的修修补补。领导者的意见被披上“科学”的外衣,许多时候只是在拍板前匆匆忙忙开个座谈会,事先并没有让与会者有足够时间对政策方案做认真研究,与其说是“论证”,不如说是“通报”,与会者意见也就只能是意向性的。决策科学化首先要求民主化,没有充分的民主参与、充分讨论,就不能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就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力,也就难以保证政策的科学化。

政策制定过程中科学性的缺失,使得闭门造车、脱离实际、理论化、抽象化、缺乏操作性等问题在党内政策中比较突出。比如,有的政策规定太过原则化,既不便于具体执行,也不便于人们遵守。一些规定对“严禁”、“不准”、“不许”等禁止性规定得比较具体,但对违反这些禁止性规定的法律后果以及如何具体处理违规者,没有规定明确的处罚措施,使得一些违规者得不到应有的惩罚,执法执纪机关难以有效查处,政策的权威大打折扣,这是当前党内很多政策处于“闲置”状态的原因之一。再如,有的制度规定太空泛化,缺乏实用性,一些制度虽然面面俱到,应有尽有,但内容过于宽泛、界限模糊,缺乏针对性、实效性,以致无法操作,问题依然频发。“闭门造车”式的政策制定程序,让人们无法消除对政策内容的不解和质疑,其结果往往是好政策的作用发挥不到极致。 近年出台的许多中央和地方政策,都存在同实际脱节、无法执行、难以落地的问题,最后沦于笑谈,比如房产调控政策、出发闯黄灯政策等等,都是如此。

任何一种制度设计、政策策略背后,都有一个价值理念来支撑,不同政党之间政策选择的差异,根本的就在于它们各自遵循的价值理念的不同。党的政策背后要体现的基本价值理念包括:落实党的理论设计中的美好表述、兑现党对人民的政治承诺、回应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等等。当前,政策制定过程中尤其要凸现公平正义的核心理念。党的核心价值追求即实现社会的公平公正,当前许多政策设计中,这一点体现尚不够充分,背后反映出来的是部分党员干部缺少正义感,缺乏同情心,认为某些社会不公正现象是理所当然的。当前,有必要对党内政策进行系统梳理,对那些有违社会公正义的政策及时调整、取缔。

科学的政策建立在科学的调查研究基础上,而目前一些调查的科学性恰恰存在诸多问题。一些所谓的“调查研究”规模越来越大,报告越写越长,但是对事实了解反而变得越来越少。在一些座谈会上听到的、在上报材料里面看到的信息,都未必是原汁原味的,在经过层层过滤后,真实信息还能留存多少?完全依据这些渠道获得的信息去制定政策,很可能同实际有所脱节。只要真正掌握第一手资料,才能使政策更加切合实际。这其中,除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外,最重要的是基层党员干部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代表广泛参与到政策制定过程中来,以解决他们对政策的知情权和认同度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专家集中论证、有关部门最终决定,将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与效率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制定的政策符合客观规律,避免朝令夕改,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将“群众观点”有效融入政策设计,解决群众意愿真正进入决策程序的问题。群众中存在着滋养正确决策的伟大力量,作为一种最优的决策模式,真正的群众路线是把群众智慧吸收到政策设计当中来。群众路线不是简单地让干部到群众中去同吃同住同劳动,也不是简单地到群众中去举行座谈会,而应该让群众在决策中发挥主体和主力作用。现在很多征求群众意见、民意测验,形式很多,但是程序走完了也就走完了,到底民意有没有影响到决策?很多时候成了一种民意“花瓶”,形式不断翻新,但无法有效参与。现实生活中,很多地方搞的各种名目的“听证会”,群众不感兴趣。

保证党的政策能够一竿子插到底,全党行动一致,是党的战斗力所在。科学的政策出台后,对政策执行过程中的有效督察与科学评估十分必要。当前党内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文件一旦下发,任务即告完成,至于政策执行中究竟会面临哪些问题,关注不多,缺乏后续的效果评估和及时调整。现在看来,很多问题都是由于政策没有随着形势变化做出适时调整造成的。因此,建立政策的科学评估机制,跟踪政策的执行效果,是保证政策取得实效的关键环节。要做到对政策执行效果的心中有数,不能大而化之的凭感觉,而是要有科学的数据支撑,借助于民意调查形式,对政策执行过程进行有效评估,及时对政策本身进行调整,不断提高政策的有效性针对性。

栏目主编:王多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邵竞
作者为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教授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