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海上记忆 > 文章详情
【海上记忆】一篇“月饼”稿引出的思念
分享至:
 (5)
 (2)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任炽越 2019-09-11 10:56
摘要:第二天下午,他提着一大堆见面礼就“上门”去了。吃了晚饭后,全家赏月时,准岳母大人取岀“毛脚”送上门的月饼,喜滋滋地想让大家尝尝这名店的美味。打开盒盖却傻眼了,盒内不见月饼的踪影,却放着几只硬邦邦的大饼。小伙子见状,一下子楞住了,结巴着不知怎么解释。

中秋将临,各媒体上与“月饼”有关的稿子又多了起来。此情此景,不禁让我想起近四十年前我在《解放日报》刊登的一篇“月饼”稿子,以及由此稿结识的一位受人尊敬的好编辑。

上世纪八十年代,《解放日报》有个读者喜欢、全国著名的新闻栏目叫“街谈巷议”,专门刊登针砭时弊和颂扬新风的社会故事,并对故事略作议论。栏目的主编,是曾被称为报社夜班“五虎”将之一,与陆炳麟、许寅、金福安、金尚俭等“老新闻”齐名的钱存源同志。

我当时正在浦东塘桥的一家小工厂当工人,对新闻界的情况两眼一墨黑,对怎样写新闻也一窍不通,对报社的记者编辑更是仰而视之,只觉得他们非常的了不起。有一次,街头发生了一个事故,周围很快被拦了起来,只见一位中年男子挤进人群,对警察亮了张派司,说我是某报的记者,立刻就被放行了。他亮“派司”的潇洒姿态,在我心中留下了很深的记忆。

进了工厂以后,由于喜欢舞文弄墨的缘故,偶有“豆腐干”在行业报上发表,于是同事们也喜欢与我说一些所谓写稿子用的“材料”。有一年中秋节前,同事小顾对我说了一则故事,让我大感兴趣。

小顾说,他们宅子里有个小伙子,刚交了个女朋友,准备中秋节“上门”。定下日期后,小伙子开始准备拜见未来丈母娘的礼物,经过四处努力,当时流行的“手榴弹”(名酒)、“炸药包”(名烟)及“冲锋抢”(火腿)都基本有了着落。但中秋佳节上门总要有两盒名店的月饼吧,小伙子要面子,非要买杏花楼月饼不可。

当时还不流行月饼票,想买月饼,就要去店门口排队。小伙子亲朋好友四处托了开去,却皆无消息。后有人给他岀注意,说就隔天自己去杏花楼门囗“黄牛”处,高价买两盒吧。小伙子想想也没其他办法,一咬牙就同意了。

中秋节前一天,小伙子赶到福州路杏花楼店门前,但见排队买月饼的人,神龙见首不见尾。他刚来回走了一圈,几个“黄牛”就上来兜生意了,月饼要伐、月饼要伐?小伙子领了领行情,找了个相对价格较低的,就跟他去附近弄堂的一间小屋里取了两盒月饼。银货两讫后,他兴髙釆烈地拎着月饼回了家。

第二天下午,他提着一大堆见面礼就“上门”去了。吃了晚饭后,全家赏月时,准岳母大人取岀“毛脚”送上门的月饼,喜滋滋地想让大家尝尝这名店的美味。打开盒盖却傻眼了,盒内不见月饼的踪影,却放着几只硬邦邦的大饼。小伙子见状,一下子楞住了,结巴着不知怎么解释。

我听了后,一拍大腿叫道:这个故事好!非常符合《解放日报》“街谈巷议”栏目的风格。我当即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快速完成了“月饼变大饼”故事的稿子后,立刻寄给了“街谈巷议”的编辑。

二天后,我正在干活,门房老头来叫我去听电话,说是报社什么编辑打来的。我跑到门房间,拿起话筒就说,我就是小任,你是哪里?来电者说,我是《解放日报》“街谈巷议”的编辑钱存源,你寄来的“月饼变大饼”稿子收到了,这个故事很好,我们准备刊登。接着他又问了一些故事的具体情节与细节,我都一一作答。问完后,他又鼓励我要多釆集生活中鲜活的故事,希望我多给“街谈巷议”栏目写稿。

第二天,“月饼变大饼”稿子在《解放日报》“街谈巷议”栏目头条刊出,后来又被人改编成故事。在钱老师的鼓励下,我按照他要求,认真釆集生活中的鲜活故事,仔细研究栏目的特点,又接连在该栏目上刊登了好几篇稿子。

有一次,我去南京路办事,特意弯到报社所在的汉口路,去看望了钱老师。报社门卫把电话打给钱老师,他热情地叫我上去,对我一个极其普通、素不相识的年轻读者,他毫无架子。到了钱老师办公室,他又是让坐,又是端茶,然后仔细向我介绍了“街谈巷议”栏目的宗旨、特点及稿子要求。我俩交谈的时间虽不长,但他儒雅的形象,热情的接待,真切的教诲,具体的指导,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让我深为感动。

一天,我突然收到印有《解放日报》字样信封的来信,我拆开一看,原来是钱老师写来的,说他因健康原因,不在“街谈巷议”栏目工作了,以后有稿子可找栏目的某老师联系,他已把我介绍给某老师了。后来我与该老师也联系了好几次。

几年以后,我有机会去某报实习了一段时间,就每期给钱老师寄去报纸。钱老师收到报纸后,立即给我回信,说我在新闻单位实习,他很为我高兴,希望我认真学习,深入采访,多写好稿,特别要注重新闻的真实性与生动性。过了一段时间,他又给我写信,说他视力不佳,让我不要给他再寄报纸了,可寄给其他同志,让报纸发挥更大作用。

后来我离开报社,去机关工作了,工作一段时间后,领导又让我负责编辑机关的一本杂志。从责任编辑,逐步成为了杂志的主编。在杂志编辑工作的几年中,钱老师深入采访、多写好稿,注重新闻真实性、生动性的教诲,我始终记在心里,落实在具体的工作中,让我受益匪浅。

年年中秋,今又中秋。如今回想往事,“月饼变大饼”稿子的偶然刊登,钱老师的热情鼓励与具体指导,是我走上、做好从事机关新闻报道与刊物编辑工作的缘起,也可以说,钱老师是我从事这方面工作最初的“引路人”。前几年,钱老师驾鹤西去,我看到报上刊登的一些报社同仁回忆文章尊称他,是将把办好党报的事业,看作比生命更重要的老报人。我在心里默默祝愿他一路走好。

钱老师是我平生接触的第一位报社编辑与第一位党报的新闻工作者。后来我在市级机关从事新闻报道工作多年,结识了许多中外、中央、本地及外省市的新闻工作者,能时时想起的人不是太多,而钱老师居其中的首位。他的职业素质、专业知识、待人接物,特别是对普通读者的尊重、热情,一直让我难以忘怀!

栏目主编:沈轶伦 文字编辑:沈轶伦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曹立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2)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