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郊野笔记 > 文章详情
乡村的产业兴旺,如何突破“缺技术、缺人才”瓶颈?上海市农科院开展了这一项探索……
分享至:
 (1)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黄勇娣 2019-08-19 13:53
摘要:卢玉金与当地果农一起做强产业、共同增收致富的案例,正是市农科院推出“手拉手、共成长”项目追求的效果之一。

近日,在金山吕巷镇的施泉葡萄合作社基地,工人们正忙着采摘葡萄、筛选包装,而许多老客户则在旁边兴冲冲地等着提货。此时,合作社负责人卢玉金正和上海市农科院的一批林果专家正在钻大棚,一位专家矮着身子指着头顶葡萄架,告诉身边的一批年轻博士们:“这叫飞鸟架,是新推广的棚架模式,果农在疏果、套袋、采摘时更省力、更高效……”

原来,这是市农科院的“手拉手、共成长”乡村振兴实践基地,为的是“既培养一批接地气的青年农科人,又培养一批懂技术的新型青年职业农民”,进而以点带面为乡村的产业兴旺作出积极贡献。据统计,去年以来,上海市农科院作物所、林果所、园艺所和生态所等八个研究所的10多个科研团队,与金山施泉、崇明鲜绿、浦东盈辉、闵行敏航、青浦农康等22家合作社结对牵手。目前,这些星罗棋布于市郊大地上的一个个示范点,正在成为集成、推广和转化一批助力郊区主导产业发展的优新品种与适用技术示范基地。

在施泉葡萄合作社,卢玉金还摆出了七八种刚采摘的葡萄,请专家们品鉴。只见,这一串串葡萄各具特点,颜色上有紫的、黑的、绿的、黄的,个头上也是大小不一,有的只有指甲大小,有的则大如乒乓……“这些都是市农科院研发推广的新品种,我辟出了20多亩地进行试种,看哪些好种好管好吃、哪些特别受消费者欢迎。”卢玉金介绍说,目前来看,好几个品种值得扩大种植面积,比如一个叫“申华”的新品种,丰产抗病,紫色、大粒、无籽,有酒香,口感脆嫩,好看又好吃,特别受市民喜爱,是装箱搭配时的首选品种,上市10多天就全部卖完了。

值得注意的是,卢玉金不仅自己爱学习、爱钻研,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还带动了整个金山区的果农做大葡萄产业。今年,他自己的基地种植面积在450亩,但辐射带动全区的种植面积达到了1500亩,其他基地若按照他的技术要求进行安全和品质把控,就可以统一打“施泉葡萄”的品牌,实现“优质优价”。据透露,施泉葡萄的售价稳定在每500克25元左右,基本不愁销,大部分客户都是直接订购的“回头客”,今年还进入了盒马鲜生大卖场,一天的供应接近1万斤。

卢玉金与当地果农一起做强产业、共同增收致富的案例,正是市农科院推出“手拉手、共成长”项目追求的效果之一。据了解,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市农科院拉出了100多个新型职业农民和经营主体负责人农业新品种与新技术需求的清单,一批在农业产业发展中普遍存在的、棘手的技术问题也被汇聚提炼出来,为青年科技人员的科技创新与科技服务提供了方向与平台。通过前期征求需求和沟通,科研人员进一步到对接合作社和农业公司的田间地头开展实地考察调研,详细了解技术瓶颈与需求,为新型职业农民制订技术解决方案、开展技术指导。比如,市农科院林果所张永春等与种植水蜜桃、黄桃、石蒜、西红花等4位新型职业农民成了“亲戚”,食用菌所黄建春等专家则定期来到种植双孢蘑菇、香菇、黑木耳的4位新型职业农民的基地里……而这些新型农民埋头创业的领域,正在成为当地重点扶持、希望进行示范推广的特色产业。

科研人员对产前、产中、产后进行全程指导,让一个个农业基地、一个个特色产业快速成长起来。据统计,一年来,市农科院的科研人员指导基地引进示范农科院自主知识产权的蔬菜、水稻、玉米、西甜瓜、食用菌、果树品种98个,新技术60多项;结对基地约有1/3以上的良种来自市农科院,增产20-50%。科研人员采取现场技术指导、课堂集中培训、现场观摩等形式,对农户进行新技术培训42场次,培训1600人次。许多科技人员还主动为基地提供产后服务,如设计农产品外包装、协助推动合作社品牌建设,并积极为各基地“牵线搭桥”,与“上海第一食品” 、“百果园” 和“盒马鲜生”等销售商联系,进一步提高基地农产品的知名度和销售价格。


作者供图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