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时评 > 文章详情
乱发台风信息被斥添油加醋,“官微骂官微”,只是一场“神仙打架”?
分享至:
 (9)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曹飞 2019-08-09 18:47
摘要:真正的反思,显然要从行政体系运转的深层次来展开。

超强台风“利奇马”来袭,东部沿海多地相继发布台风相关信息。不过,昨晚,青岛市政府官方发布平台“@青岛发布”转发的一条新闻《台风真来了!“利奇马”预计周六影响青岛 或带来特大暴雨》,却被青岛市气象局官微指为“违规”。“@青岛气象”公开怒怼“@青岛发布”:“作为一个政府的官方发布渠道,你们是比我们权威,但不能添油加醋,想怎么说怎么说。你们了解违规发布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信息要承担的责任和处罚吗?”

今天,青岛市政府新闻办通过微博、头条号发布致歉信称,为提醒广大市民恶劣天气注意出行安全,“青岛发布”头条号转载了青岛新闻网推送的《台风真来了!“利奇马”预计周六影响青岛 或带来特大暴雨》报道,文中将青岛气象台发布的“台风对青岛的风雨影响”,改成了“台风预警”出现错误,给广大市民带来了困扰。

但有网友发现,就在致歉信发出之前,“@青岛发布”在今晨发了一条早安帖:“不要在小事上浪费时间,将军有剑,不斩苍蝇。”这一发言让人浮想联翩,也被很多人视作两大官微在“神仙打架”。无论事实是否如此,细究此事背后,已经看出不少问题。

官微发布的消息往往代表着“权威信源”,如果一不小心发布了不实信息,危害自不必说。而如果官微可以随意发布不实消息,损耗的还有政府公信力——今后出现突发重大公共事件时,公众难免会对政府机构发布消息的真实可靠性产生怀疑。

官微闹“乌龙”,过去并不少见。有地方官微把“短时强降雨”写成过“短时强僵尸”,有海事局官微误发沉船消息。此外,还有某地人民法院的官微接连转发各类商业广告信息,某环保局官微发布过两篇招嫖文章,也有某区政府官方微信对发出咨询信息的用户给出“神回复”:“你不说话没人把你当哑巴”“我仿佛听见了一群蚊子在嗡嗡嗡”……

对此,舆论多批评官微把关不严、审核不力,官方回应时也常常检讨“小编”的专业素养和个人素质。这些都对,但未必都能触及本质。此事令人称奇的,在于乌龙事件直接引起了行政体系内部的反弹,并将矛盾公之于众。这就更不只是简单的“把关不严”——“官微小编”在转发一条新闻,甚至对其中的关键信息随手修改时,同专业部门核实过吗?针对气象预警这类涉及公共利益、可能调用多方面社会资源的信息,政府内部不同机构间又顺畅的沟通渠道和信息发布渠道吗?随意发出的“官微”背后,其责任主体,又是否记得“政务新媒体”的设立初衷和行事标准?

回答不了这些问题,光一个道歉未必能改变什么。真正的反思,显然要从行政体系运转的深层次来展开。官微是政府对外的“窗口”和“脸面”,天然具有的政府属性。这就意味着,其任何发言都不应偏离政府的身份和气质,应当有基本的规范。而作为一个公共的信息出口,政府官微的信息发布,更有赖于背后整套系统的高效运转,来自各环节的协同配合。这就同召开一个新闻发布会一样——你能想象新闻发言人不经任何沟通,直接在台上“即兴”修改需要发布的核心事实吗?

这不只是被“怼”的“@青岛发布”应当反思的——怒斥其“添油加醋”的气象部门,也应检视一下是否提供了顺畅的沟通渠道,是否可能有信息阻塞的问题,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另一方面,目前各地普遍有了政务新媒体“矩阵”,除了地方政府的“官微”外,各部门也往往有自己的“官微”。这是为了让信息传播更顺畅、更便捷,但也更需要幕后的协同配合。“矩阵”是为了协同发声,追求的应是信息传播效果的最大化,不是在政府部门内部“争奇斗艳”,更不能异化为部门间的“军备竞赛”,乃至形成新的信息壁垒。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政府机构开始重金打造“两微一端”。但在开通政务新媒体的大潮中,不少政府机构和官员的初衷,还只是赶时髦、图新鲜,甚至投上所好、追求政绩。“重建不重管”等现象,也是因此产生的。对“官微”犯错的反思,最终还是应当回到设立“官微”的本意上来,而这不仅是办一个怎样的“公号”的问题,更是做一个怎样的政府的问题。

栏目主编:朱珉迕 文字编辑:朱珉迕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朱瓅 编辑邮箱:shzhengqing@126.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