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思想汇 > 文章详情
大数据带来一种新的“计划经济”?没那么简单,事实上今天比以往更需要供给创新
分享至:
 (2)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陈宪 2019-08-03 06:31
摘要:市场仍然充斥着不确定性,企业家的试错永远是面对不确定性的关键所在。企业家的代名词是创新,创新始终是来自供给侧的根本动力。

自提出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我们将对经济运行和发展的关注点转向供给侧。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到供给体系不断优化,一系列宏观层面的举措陆续推出,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然而,宏观层面的总供给是各市场主体供给的加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供给体系不断优化的成效,最终要在微观供给侧得到检验。

在现实中,我关注到一个微观案例。一个时期以来,新电商“拼多多”从供给侧发力,在数据赋能、简化环节、精准对接供需的基础上,打造聚焦中国农户和中小微制造企业成长的系统性平台。电商在中国并非一个新鲜事物,这个案例之所以引发我的关注,是因为站在经济学人的视角,从中自然想到经济学的主线——需求和供给。在经济持续增长,以及新技术、新模式迅速发展的背景下,需求和供给间关系正在发生什么变化?进一步的问题是,供给创造需求为何显得尤为重要?这是理解“拼多多现象”必须回答的问题。

需求导向是公理。需求是企业的“命门”,发现需求,并根据需求组织供给(生产),是企业的“第一要务”。电商平台的出现,使供需间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平台上汇聚的大数据,再加上云计算,可以较为精准地发现、计算和预测相关产品或服务的需求。这是事实。于是,有人认为,大数据让市场变得更加聪明。由于大数据,让计划和预判成为可能。的确,此话有一定道理。但这种计划和预判都是局部意义上的,是静态或比较静态意义上的。因此,有人认为这是一种新的“计划经济”,很大程度上只能是一句调侃。市场仍然充斥着不确定性,企业家的试错永远是面对不确定性的关键所在。企业家的代名词是创新,创新始终是来自供给侧的根本动力。

需求就是购买力。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需求更多地表现为潜在需求,即潜在的购买力。也就是说,在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中,越来越大的占比是由他们的潜在需求转化而来的。由此表明,一个企业要想在这一变化的格局中占优,不仅要着眼于现实需求,更要通过供给创新的不断试错,创造新产品、新服务,满足新的需求,并将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需求。谁在这个试错和转化中觅得先机,谁就能得到更大的市场份额,进而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所以,在需求导向一以贯之的同时,供给创新往往成为满足需求的关键,是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

技术进步成为关键变量。经济学原本很多分析,都是在假设技术中性(不变)下做出的。在技术进步缓慢的年代,这是一个有用的假设,它不仅使问题得以简化,而且结论也比较确定。但是,在当代,技术进步的速率大大加快,假设其不变就显得不合理。同时,技术进步在当代的一个特点,就是技术会直接转化为可供销售的产品和服务,当这些产品和服务的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就形成了新产业。例如,从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而来的云计算服务、大数据服务;从虚拟现实技术发展而来的虚拟现实头盔、眼镜以及虚拟现实视频;智能传感器与互联网结合而形成的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机器人技术进一步发展所形成的服务机器人、手术机器人;生命科技产业化形成的基因测序、精准医疗服务。在这一背景下,供给创造需求、满足需求,就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可见,我们今天所说的供给创造需求,已经在新古典经济学萨伊定律即“供给会创造自己的需求”的基础上,生发出更多的意涵,也给企业家更多的想象空间和实现空间。比如,各大电商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数据优势、平台优势和整合优势,对供给主体,尤其是其中的中小微企业,做更多的扶植工作,在充分发挥自身商业价值的同时,实现更大的社会价值。

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转载请注明来源“上观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栏目邮箱:shhgcsxh@163.com

栏目主编:王珍 文字编辑:王珍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苏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