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政情 > 上海一周 > 文章详情
【李强一周】谋篇“一江一河”,上海怎样打造“城市项链”
分享至:
 (10)
 (7)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朱珉迕 2018-10-18 12:16
摘要:要与泰晤士河、塞纳河媲美,让人“必游必看”——而基于城市发展的大视野,黄浦江和苏州河,更代表着一种特殊的样板。

 

上海已经进入“进博会时间”——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进入倒计时30天之后,进博会在市委书记工作日程中的分量日益加重。

 

继国庆长假期间前往国家会展中心,检查进博会周边交通保障、窗口服务、社会动员和艺术创陈等筹备工作后,上周四,李强再度围绕进博会的筹办调研供电保障、轨道交通和道路交通安全运行、市政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

 

在李强看来,这场展会,各个环节无不需要“细而又细、实而又实”。他也一再表示,筹备工作“越是进入高标准、快节奏、全覆盖的决战决胜关键阶段,越不能有丝毫的麻痹懈怠”。

 

为了办成 “国际一流博览会”,上海在这一年间已经付出了诸多努力。而作为“上海的又一次崭新亮相”,进博会亦给这座城市的风貌更新提供了新的契机。

 

比如让每一个上海人念兹在兹的黄浦江和苏州河——上周一,也是国庆长假后第一个工作日上午,李强就先后前往静安、普陀、浦东三区,调研黄浦江、苏州河沿岸规划建设情况。

 

 

一个月前的各区经济社会发展学习观摩活动中,李强曾专门带领有关同志到黄浦江滨江(南外滩段),了解滨江公共空间贯通开放情况,并察看相关综合改造工程。去年12月,李强调任上海工作不久,就曾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黄浦江两岸景观照明总体方案,推进有关工作。

 

今年以来,上海对黄浦江两岸(杨浦大桥至南浦大桥间)300多栋重要建筑、近20公里岸线景观照明进行改建或新建,以提升浦江两岸夜间景观效果。 但对上海而言,让浦江两岸在先前基础上更好地“亮灯”,为的不只是6天的进博会。

 

此番专程调研“一江一河”之前,李强对黄浦江和苏州河就十分关注。近一年来,他在调研黄浦江、苏州河沿岸各区时,都会前往滨水区域,察看有关规划设计、空间使用和产业、商贸、旅游、文化发展等情况。

 

去年11月14日,他在徐汇区调研时来到徐汇滨江,称赞这里是“中心城区为数不多成规模的滨水区域,是市民健身休憩的好去处”,并要求高品质做好滨江岸线的开放利用,“从整个城市发展需要来完善功能布局,为市民群众提供更多环境好、品质高的公共活动空间”。

 

一周后,李强来到黄浦江滨江公共空间的另一头杨浦区。在杨树浦水厂段,他察看滨江公共空间贯通情况后指出,此地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工业遗存,“要保护好利用好,不断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打造滨江岸线新亮点”。

 

12月,李强前往普陀区调研时,则去了苏州河畔的长风滨河绿地。在这片由昔日工厂区转型而成的公共空间,他一路察看、一路询问。看到绿地中保留了工厂烟囱等工业遗存,并将部分老厂房改建成面向公众免费开放的展馆,他叮嘱说,在推进城区转型过程中要保护好利用好老厂房、老建筑,这些都是城市宝贵的历史记忆。

 

一再前往滨水区域,李强最为看重的,正是这些空间之于城市品质、城市未来所具有的特殊意义。

 

 

2017年底,黄浦江45公里岸线滨江公共空间如期贯通。紧接着2018年初,市委、市政府又提出推进苏州河两岸公共空间贯通。

 

 “上海因水而生、依水而兴,黄浦江、苏州河承载着上海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对这座城市有着特殊重要性,是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上周的专题调研中,李强如是表示。

 

他亦强调,重视滨水地区规划建设,是国际知名城市塑造城市形象、促进城市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上海要跻身卓越全球城市行列,如何进一步在更高起点上规划黄浦江、苏州河沿岸空间,无疑也是“对标”的重要内涵。

 

 

如黄浦江,在实现45公里岸线公共空间贯通后,如何在具体空间上进一步“精雕细琢”,以顺应市民需求、体现高品质城市空间发展方向,就成为沿岸各区的新课题。而苏州河沿岸42公里岸线的公共空间要于2020年基本实现贯通开放,其间存在的难度以及需要付出的努力,也不亚于黄浦江岸线贯通工程。

 

李强对“一江一河”的期望是,成为上海“城市的‘项链’、发展的名片和游憩的宝地”,其沿岸则要成为“代表上海卓越全球城市水平的标杆区域、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承载区、体现上海城市形象的著名地标”

 

而在一个多月前的上海市旅游发展大会上,李强曾直言,对于黄浦江要有一种特别的雄心,通过加强沿岸生态环境、城市轮廓、景点塑造,丰富水岸联动的旅游线路,“打造出可以与伦敦泰晤士河、巴黎塞纳河相媲美的‘必游必看’的世界级旅游精品”。

 

 “必游必看”这个词,后来被其多次提及,对苏州河当然同样适用。这意味着,在既有的基础上,“一江一河”的治理尤其是沿岸公共空间,需要更为精心的打磨,并推出能够让人“流连忘返”的特色亮点。

 

下决心腾退、贯通滨水空间,还江河于民,即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同时,李强亦再三要求,对沿岸的历史遗存要深入挖掘,对文化地标要精心布局。对于普通市民来说,只有能够切身亲近,成为一个融入日常生活的公共空间,“母亲河”或许才能真正带来“母亲”的感觉;对各方游客来说,“一江一河”两岸提供丰富的文化、创意、生活体验,“水”才可以真正成为让城市灵动起来的关键。

 

与此同时,滨水空间——尤其是一些新兴空间,也能成为“上海文化”品牌的重要载体。如正在建设的世博文化公园,即被李强期望成为“传世之作”。他的关注点细至公园具体的景观规划。“尤其要把江南文化元素充分融入其中,”他说,“既要有绿化也要有文化,既要有森林也要有园林,展现江南园林特色,建设一座有韵味、有故事的大公园。”其他空间的打造,同样强调“百年大计、世纪精品”的要求。

 

 

基于城市发展的大视野,“一江一河”更代表着一种特殊的样板。

 

李强此番再度明确,黄浦江、苏州河要坚持高起点规划,借鉴国际知名城市滨水区域规划建设经验,并把规划“具体落实到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其建设管理,亦应坚持高标准,本着对城市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态度,仔细打磨,打造精品,并使沿岸管理成为全市城市精细化管理的示范。

 

同时,“一江一河”两岸空间,也要为推动整个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发挥关键作用。

 

“滨水地区需要转型重生,努力成为上海高质量发展的标杆区域,”李强表示,作为产业结构和功能转型的先导区,这里理应集聚更多高端产业,提升资源配置能力和高端服务能力;沿线区域应通过特色布局、联动发展,最大程度体现资源溢出效应,让“一江一河”成为“上海发展的金名片”。

 

 

换言之,“一江一河”被寄予的期望,已涵盖产业、文化、生活等多重空间。某种程度上,也只有成为产业发展、城市治理、公共品供给乃至文化审美等方方面面的“标杆”,才是名副其实的上海的“项链”——一条有较高含金量的“项链”,所拥有的并不只是外在的景观。

 

不过,景观做得好坏,常常能折射内里的质量。这就是城市空间最有意思的地方。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编辑邮箱:shzhengqing@126.com
内文图均陈正宝 摄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7)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